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教案模板

按照学校要求,初中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教案模板》。

一、课题的确立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之间的“风筝事件”。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找。

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论文的训练。

二、过程设计与尝试

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

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

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

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形成“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

屏幕显示,教师点拨:

《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试谈《风筝》的结构美。

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

3、相关、相对、相反——《风筝》的联想和比较。

4、……

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

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然后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

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

1、教师印发资料:“鲁迅及《风筝》简介”,“对课文主题的不同理解”,“如何评价‘我’”,“我是不是鲁迅”,“《风筝》与雏型——《我的兄弟》比较”,“对课文结尾一句的理解”,“由《风筝》想到的”等,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纵深拓展探究。

2、教师提供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作品篇目,以及鲁迅作品有关集子,如《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等,学生选择阅读,达到横向拓展探究。

3、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有关鲁迅及作品的评论文章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信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4、老师批阅论文,适时指导讲评,上墙展览,期末装订成册,颁奖鼓励。

三、课后反思

本次探究性教学,采用层进方式,立足文本进行拓展。通过尝试,学生“探究的未必是人类的未知,但是他们的未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讲到自己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训练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二是从《风筝》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生及其有关作品。三是初步掌握了通过研读——找依据,质疑——查资料,选题——撰文等过程,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课标看,语文版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就编入《风筝》,可见,编者匠心独具。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可忽视备编者的编辑意图。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努力。

jk251.coM小编推荐

傅雷家书两则人教九上8(范文)


傅雷家书两则jcfei

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主题。

2、体会坚强内涵。

3、学会赏析名著

一、导入:老师想采访几位同学,请实话实说:

1、当你遭受困难时,你的父亲是如何对待你的?

2、当你获得成功时,你的父亲又是如何对待你的?

不管父亲用何种方式对待子女的成功和失败,都包含了他的爱,只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其实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位父亲的教导,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智者之言。

二、作者简介: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此书是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六月。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二、整体感知

速读《傅雷家书两则》,整体感知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父亲是如何劝慰孩子的?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父亲又希望孩子怎么做?

3、请你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用“坚强”一词给两信个各拟一标题

听《一封家书》

四、品味语句,体会感情

如……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摘引自傅雷给儿子的一封信。

读一读,找一找,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名著导读部分

2、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

新人教七上)初中教案精选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三)

【教学目标】1.会去分母,并通过去分母了解化归思想;2.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及创新能力.【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p90问题中的方程怎么解?(1)解方程教师本身要认真备课,要敢于质疑,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x=33时,如果先合并,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系数化为1,就得到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2)解方程+++x=33时,如果先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___________,就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再合并,得到方程___________;把系数化为1,就得到方程的解________.(3)比较上面两种解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索2〗解方程4-=13时,如果不先去分母怎么解?如果先去分母呢?试比较两种解法.〖归纳〗有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一般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简便.〖探索3〗解方程(y+1)+(y+2)=3-(y+3)时,一般要先去分母,你知道方程的两边应该同乘一个什么样的数吗?〖探索4〗可以看作是3÷7;类似地,可以看作是________;可以看作是_________.〖探索5〗解方程-2=-时,正确的做法是两边同乘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0,去分母得5(3x+1)-40=2(3x-2)-4(2x+3).议一议,所得方程中有三处用了括号,这是为什么?不用括号行吗?请继续解这个方程.〖探索6〗小英同学解方程-=1时,去分母,把原方程化为:2x-1-x+2=1.你能指出它犯了哪两个错误吗?你能帮她改过来吗?〖探索7〗学了”去分母”以后,民辉同学在计算时,把分母去掉得3+2=5.对吗?〖归纳〗1.方程去分母的两个要点.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例题学习〗p91.例4〖练习〗p92.练习(1)〖作业〗p92.练习(2),p93.习题3(1),(2).〖补充练习〗a、b两地相距15千米,甲步行从a出发去b,2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也从a出发去b,两人同时到达b地.回来时,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仍步行,乙仍骑自行车,乙回到a地时,甲离a地还有10千米.求甲步行,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政治八年级上鲁人版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学案教案模板


教师寄语法到用时方恨少

学习目标

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点、难点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习过程

(一)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阅读课本92——93页郭某的案例

议一议镇政府的做法根据是什么?这里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想一想法律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怎么理解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二)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或者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你想过用那些办法解决?最终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阅读94页正文

说一说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作用?

阅读94页相关链接

说一说诉讼分为哪几类?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

阅读94——95的案例

说一说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这一案例属于哪种诉讼?

阅读95页相关链接

说一说法律制裁分为哪几种?

试一试你能在本册课本中找到相关的案例和对应的制裁吗?

学习总结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行政诉讼的是()

a张某起诉刘某欠债不还

b李某不服人民法院判决,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讼

c朱某检举胡某贪污

d黄某起诉某国家机关“不作为”而导致自己合法权益受损

2、“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知()

a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法律确认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c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d法律就是用力来限制权利和自由的

二、简答题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

第二框参考答案:

一1、d2、c

二(一)①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可参考课本93——94页郭某和94——95页有关谢英的案例。

苏科版八上


苏科版八上2.5实数(第1课时)练习(1).zip

知识与基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d.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下列各数中,都是无理数的一组是().

9.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10.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11.试估计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应用与拓展

17.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另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10倍,求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精确到0.01).

探索与创新

19.如果有两边长分别为1,a(其中a>1)的一块矩形绸布,需用它剪裁出三面矩形彩旗(面料没有剩余)。使每面彩旗的长与宽之比与原稠布的长与宽的比相同。画出两种不同的剪裁方法的示意图并写出相应的a值。

上一篇:苏科版八上2.5实数(第1课时)练习(2)

下一篇:苏科版八上2.5实数案例3

政治八年级上鲁人版框学会与父母沟通学案的教学方案


政治八年级上鲁人版第一课第二框学会与父母沟通学案

教师寄语: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某市心理咨询中心对近百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数据

显示,不少学生感到很难与父母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烦恼和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还有少数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很好的与父母沟通?

三、合作交流,解决展示问题

1、分享交流

进入中学以后许多同学反映,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自然,交流少了,沟通少了,矛盾多了,你能举一件切身经历和感受的事情吗?

议一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合作交流

(1)针对以上讨论的原因,交流一下我们如何与父母很好的沟通?

(2)自己与父母沟通的高招有哪些?你还有哪些困惑?讲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课堂小结

再阅读教材,梳理一下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

五、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高晨最近有些烦恼。她与班上的几位同学交往密切,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高晨把她们交往中的一些趣事都一一记在自己的日记中,那可都是她心底的小秘密。没想到,她的日记竟然被妈妈给偷偷地“检查”了一番,妈妈还批评她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以后不许她和这些同学交往。对这件事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妈妈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的做法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②妈妈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但他采取的方式是不对的

③高晨不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他应该什么事情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妈妈

④高晨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是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她正当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假如自己都是上述事件中的高晨,你觉得可以采取下面的哪些办法解决问题()

①应该让妈妈向自己承认错误,否则就再也不理她

②找个适当的机会给妈妈谈谈,让她知道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③写封信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妈妈理解自己

④听妈妈的话,和那几个同学断绝交往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谁都希望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在家里,我也希望能个父母很好地沟通和交通,可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特别是面对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往往发展成激烈的冲突和矛盾。我真想知道,怎样才能很好地与父母沟通呢?

六、学习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

八上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识记文中的字音、字形。

2、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情节和语言分析和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重点:

深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内涵。

难点:

理解老人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时:

1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海明威: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理解意义

攮()颚()啐()鲭鲨()

脊鳍()蚕噬()蹂躏()拽掉()

榫头()掌舵()皮开肉绽()

2、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1)有时候它也迷失了那臭迹。但是它很快就嗅出来,或者嗅出一点儿影子……

问题:注音并解释“臭迹”和“嗅”

(2)他扎它,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问题:a.“什么希望”是什么希望?

b.“十足的恶意”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实际意思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同伴互助

1、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问题:“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比喻什么?这句话表现了什么?又能反衬什么?

2、“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四十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他很清楚,把船开进海流的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

问题:a.“丢掉了四十磅鱼肉”本来是件坏事,老人为什么要说“船走起来更轻快些”?能表现老人这种精神的类似的描写,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个来。

b老人“很清楚,把船开进海流的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那么,到底会是“什么事情”呢?老人又有什么准备呢?

3、摘录课文中能表现桑地亚哥精神的句子,说说老人是怎样一个人?

四、延伸迁移、总结归纳

假如作一个设想:在遭到鲨鱼第一次攻击之后,桑地亚哥老人既然能够预见到还会遭到无数次鲨鱼的攻击甚至最后自己的劳动成果荡然无存,那么,还不如及早把自己捕获的大马林鱼扔进大海,还可以及早回家。你认为这种设想是否明智的、合宜的?说说你的理由,最好用事实说话。

综合性学习——演讲_教案模板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金钱”、“生活”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乐观、宽容、合作、无私等良好品质。

2、学会写作比较规范的演讲词(议论性文章),中心明确,材料有力,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语言富有感情。

3、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通过活动初步掌握演讲技巧,学会通过演讲形式表述观点,锻炼自己在公开场合发言的胆量和能力,以及学回用演讲形式鼓舞人、号召人。

活动设计:

一、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先布置写一篇演讲词,话题

在“微笑着面对生活”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中选择其一。

二、结合习作,准备好范文,安排一次写作辅导课,辅导作文的修改。

三、每个合作小组推选一位选手、一位评委,在班里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经典范文:杨修之死人教九上6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与罗贯中。

2、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3、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4、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重点是目标2、3;难点是目标3、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与图片(5分钟)

导语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从而引出本课。课前音乐的欣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步骤:分8块内容,分别是:

(一)说一说《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2分钟)

(二)做一做注音与解释。(3分钟)

这些是检查预习情况的。从检查来看,字的读音掌握不够,词语的意思掌握较好。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面较广。

(三)讲一讲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4分钟)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训练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为后文的研讨曹操、杨修的思想性格做理论准备。

(四)议一议(10分钟)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3.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五)论一论(3分钟)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以上二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进行个性解读文本。

(六)析一析(3分钟)曹操、杨修的形象

曹操:虚伪奸诈残忍多疑嫉贤妒能老谋深算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方法,明确人物思想性格。

(七)谈一谈(3分钟)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联系实际,从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导我们今后的做人原则。

(八)练一练(10分钟)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

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该环节是学以致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利用课外或第二节课完成。

三、结束。(2分钟)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小结本课。

呼应开头,放松心情,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课中插入一个视频,是为了学生能感知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一点,“七步诗”的插入,是个临时发挥,也恰到好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不足,我竭诚地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何田初中余能宝

-11-

1

八年级上Wheredidyougoonvacation?学案


八年级上册wheredidyougoonvacation?学案(period3)

一、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将能够:学会描述性形容词;听懂一篇有关香港的旅游经历的对话;并能够描述他人的假期经历。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能用描述性形容词描绘假期活动,同时训练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内化听力内容,口述他人的假期活动。

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片预测,听力训练,模仿对话的学习策略,利用录音、图片或制作课件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口头作文等巩固知识活动,进行听说课的课堂教学。本单元的教学法建议:词汇教学——采取游戏引入形容词的教学,同时在书上的听力练习中再次巩固;语音教学——让学生在听力练习之后进行跟读操练;口语教学——在听力对话后的对话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口头作文教学——在口头作文“我朋友的假期”活动中帮助学生转述他人的假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听力内容里感受祖国香港的美丽,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感受旅行的益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听懂对话内容,并在口头作文中内化语言。

教学难点:

听懂对话,完成口头作文。

三、教学策略

听力教学——帮助学生通过预测、听力练习帮助学生听懂听力材料;口头作文教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口头输出一篇他人的假期经历的作文。

四、教学过程

step1:leadin

教师通过制作ppt组织学生进行猜测人物活动的游戏导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这个活动进行热身,既引出了新课又复习了上节课的短语。

step2:wordsstudy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听并1a词图配对和1b词语分类的练习。

【设计意图】

这个练习是让学生学习新的形容词,并从意思上将这些词进行分类,为后面的使用做铺垫。

step3:listening

activity1.听前预测。让学生看图片说出地点和一些描述性词汇。

activity2.听录音并回答三个问题,进行听力理解检测。

【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和听前预测能力,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

step4:listening

activity1.看图片预测图片是什么地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activity2.听录音回答有关香港旅游的问题。

activity3.听录音完成香港的描述。

【设计意图】

这三个听力活动分别训练了学生听力预测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和书写关键信息的能力。

step5:pairwork

让学生二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询问并回答lisa的香港旅游经历,然后结合自身进行提问和回答。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图片从新分角色编对话,深层次掌握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并结合自身进行提问和回答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step6:oralcomposition

让学生跟着ppt上的提示词语描述自己的假期活动。

【设计意图】

本部分的香港旅游的对话为学生提供了描述假期旅游的活动的丰富的语言,让学生去进行模仿。而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生成自己的假期经历,进行简单的口头输出。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12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