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读全文
3、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
2、讨论争论情形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评议
(1)有没有读出感情
(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1、说说这个故事
2、兄弟俩错在哪
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
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
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
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
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
五、教学生字词
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
2、写字指导
3、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
一、比一比,组词。
屠()符()爆()
著()付()暴()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b)a、不计算在内b、去掉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b、绝迹,不存在c、死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a)a、不再存在b、停止燃烧或发光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宋陆游《木兰花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宋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第18课《狼和鹿》作业
设计目标
1、正确书写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3、通过诵读《狼和鹿》,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你知道哪些描写“狼”和“鹿”的成语,试着各写几个,比比看谁写的多。描写“狼”的:描写“鹿”的: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建议第一课时使用)☆☆☆课文直通车。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的鹿,一旦在森林中()地繁殖,倒成了()森林、()自己的“祸首”。“功臣”本意是指,在文中是指。“祸首”本意是指,在文中是指。当人们知道这一切真相时,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读课文,填数字,说体会。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里大约有只鹿。2、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只。3、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只。4、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只病鹿。读了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想呢?通过直观的数字,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小村庄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齐读课题),谁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的?(小山村突然发生了大水灾,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你的心目中,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说。
3、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播放课件《美丽的小村庄》。
4、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什么?
5、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洪水中那小村庄的情景。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播放课件《洪水》。
3、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五段。
(1)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想好后请与同桌交流一下。(多少年、多少代:指时间长。大雨没喘气儿:是拟人的写法,指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2)指名说。
4、美丽的小山村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五段,读出你的感受。
6、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过渡: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斧头都(学生齐说:没有了)。
7、把第一段、第五段、第六段连起来读读。爱动脑筋的同学,你想到什么问题呢?
8、学生提出问题,师筛选归纳:(1)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2)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2、3、4段。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4段,边读边思考:(1)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2、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师点拨。
3、进一步深入学习第2、3段,看看村民们怎样不加节制地乱砍树木。
(1)指两名同学读第二、三段。
(2)找朋友说一说或演一演小村庄的村民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
(4)砍下的树木变成了什么?板书:房子、家具、工具。请看。播放课件《砍树》、《家具》。理解一间间、一栋栋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你是怎样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5)他们一年年、一代代这样砍树,原来茂密的树林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找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7)男女齐读第2、3、4段。再次感受一下村民们所做令人痛惜的事情。
4、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房子、家具、工具(包括斧头)、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
三、扩展活动。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小组交流。
(1)这个小村庄的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请大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吧。
(2)这些村民们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是我们人类的悲哀。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家园将不复存在,我们要立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绿色的家园。
2、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村庄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粉色玫瑰老师执教的是《天鹅的故事》中的第一课时。听完课,我看了粉色玫瑰的教学设计,对比课堂教学实况,好像有一些出入,不知是临时做了调整,还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果能先看看执教老师的自我反思,评课也会比较准确到位一些。所以,建议大家以后都将自己的反思一起传上来。不在于长短多少,只要把自己上完课后的一个基本的自我认识写下来就行,可以谈谈感受,也可以做个设计说明。
粉色玫瑰老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课标精神和年级特征,目标定位也比较准确。如在第一课时,她就拟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练习分段。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3、初步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美好品质。品读好最抓心的第五重点自然段。
从课堂实施来看,粉色玫瑰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其中前两个教学目标落实得十分到位,体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1、预习扎实。课堂伊始,老师提出“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什么?”一个孩子说他知道天鹅的故事发生在30年前;另一个孩子说他了解到斯杰潘老人曾经是个很爱打猎的人;第三个孩子概括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得好,将预习落到了实处了,不仅有布置,而且有检查,检查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基本学情,而这,不就是教学的起点吗?
2、字词教学扎实。老师课前将本课生字带拼音组新词板书出来,然后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进行生字词的检查,检查分五个步骤:(1)齐读生字;(2)快速记忆字音,想一想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的,指名提醒读音,易错字多读几遍。(3)老师擦去注音,再齐读生字。(4)开火车读生字,先是按顺序读,然后是随机抽取生字读。(5)指名给生字组词。如此检查,即面向全体,又重个别指导;即重字音,又重字义,应该是扎实有效的。
3、分段指导扎实。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理清课文脉络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这个重难点的突破,粉色玫瑰老师也做得较好,体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她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写出你的感受。”指导学生“读书时一段一段地读,读完以后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本文有几个自然段?写天鹅的故事的是哪几个自然段?”激励学生“真聪明!每个同学都认真地读了课文,只有认真地读课文,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当学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她说:“分段没有唯一的标准,思考的角度不同,分段的结果也往往不一样。”并重点引导学生精读过渡段,弄清过渡段在文中承上启上的作用,以及根据它与上下段联系的紧密程度确定它所归属的逻辑段。我认为这样的指导是扎实的,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
最后也提一点小小建议:本课的生字词教学固然是扎实有效的,但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中年级阅读教学任务重、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字自学能力这三方面的原因,生字词的教学环节还是应该缩减一些时间,抓住易错字重点指导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果在此处腾出些时间,那么第三个教学目标“品读好最抓心的第五重点自然段”就能有充裕的时间落实完成了。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一、选一选
程(chengchen)稳(wenweng)急(jiwen)座(zuozhuo)采(caichai)
又薄(baobo)又轻砖(zhuanzhua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个()座()带()急()兰()
各()坐()戴()稳()蓝()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要想过一条波浪滚滚的大河,可以用()桥,这种桥是用()造成的。
要想过一条小河,可以用()桥,这种桥是用()造成的。
四、照样子,写句子。
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兰下了车,一边采野花一边往前走。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
兰兰的爷爷是桥梁工程师。
3.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江阴市实验小学李红霞
[案例再现]
师:谁能把盛老师的故事表演出来?下面分小组准备。
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表演之前的一个小组:
生1:我表演哥哥。
生2:不行,哥哥是主要角色,你还是表演村里人吧!
生1:我觉得我能表演好。
生3:凭你,作业老是不写,成绩也是倒数。别要砸了咱小组的表演。
生4:就这么定了,你表演村里人。
生1低下头,不再作声。
……
师: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在这课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分小组积极讨论。
发言之前的一个小组讨论情况:
生1: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握好时机。因为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生2:做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先做起来,我们可以在做中体会其中的道理、奥妙。
生3:做事要抓住时机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习兄弟俩,要学会质疑。
生1:你的说法不对,学会质疑不应在这个时候。
生3:大雁飞走了,还会再来。我们照样可以把它射下来。
生2:关键课文中是告诉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生4:当我们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除了需要学会请教别人,还需要全面地去分析问题。
生:(众笑)这根本不是课文中要告诉我们的呀!
小组汇报的时候,这一组的答案只有两个:生1、生2。
……
[反思认识]
合作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但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这种表面形式,却很少有人虑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意志等。这些都使得合作性学习的实效受到了挑战:学习者是否积极参与了,他们的群体是否善于合作,他们是否能在合作中体现真正的自我,他们的合作是否建立于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以上的这则案例无疑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想,谈合作性学习,必须得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习者自主参与、畅所欲言。不管是优等生,潜能生;强势学生,弱势学生。谈合作性学习,还需注重构建民主、平等的新课堂模式。不仅要帮助学生创设民主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平等交流的广阔空间,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让学生锤炼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渐渐变得自立、自信、自爱。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617.html
上一篇:乡镇干部竞职演讲【荐】
下一篇:假如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