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4.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时间:2022-01-14 概率幼儿教案 儿歌上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2、了解一类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教学重点:

通过面积、体积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

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模型.

活动准备:

请将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标在图上:

①从三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红球;

②从三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③从一红一白两球中摸出一个红球;

④从红、白、蓝三个球中摸出一个红.

教学过程:

一、新课:

如图是一个小方块相间的长方形,自己在方块上涂上黑色.

(1)用一个小球在上面随意滚动,落在黑色方块(各方块的大小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2)对你刚刚设计的游戏中,小球落在黑色方块的概率大还是落在白色方块的概率大?

二、巩固练习:

1、如图是一个转盘,若转到红色则小明胜,转到黑色则小东胜,这个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2、你利用摸球设计一个游戏,使得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3、请你为班会设计一个游戏,并说明在你的设计中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小结:

能通过面积、体积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模型.

作业:

课本p112习题:1,2.

教学后记:

学生对这一内容较有兴趣,能通过面积、体积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也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模型.

jK251.COm精选阅读

苏科版八上


苏科版八上2.5实数(第1课时)练习(1).zip

知识与基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d.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下列各数中,都是无理数的一组是().

9.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10.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11.试估计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应用与拓展

17.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另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10倍,求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精确到0.01).

探索与创新

19.如果有两边长分别为1,a(其中a>1)的一块矩形绸布,需用它剪裁出三面矩形彩旗(面料没有剩余)。使每面彩旗的长与宽之比与原稠布的长与宽的比相同。画出两种不同的剪裁方法的示意图并写出相应的a值。

上一篇:苏科版八上2.5实数(第1课时)练习(2)

下一篇:苏科版八上2.5实数案例3

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科威特初中教案精选


盛产石油的科威特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国家之一。在夏季,日平均气温均在40℃以上,有时高达50多度。

在科威特,当树荫处气温为51℃的时候,关闭着窗户的汽车内的温度就会升到60℃,沥青铺的公路路面的温度就会高达80℃。开汽车门稍有不慎,就会有被烫伤的危险。

科威特是一个沙漠国家。每年只有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而且夏季长、冬季短。在夏季,天气干燥无雨,气温高而持续的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冬天则是科威特的雨季,但降雨量不大。1995/1996年度的降雨量曾达337毫米,而1996/1997年度只有88毫米。科威特冬季的气温偏低,但一般在0℃以上。

科威特不仅是最炎热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沙暴地区。每年7、8、9三个月常常刮起西北风。每到这个季节,西北风夹着大量沙上和灰尘,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这时,整个科威特便会变得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汽车无法行驶,航空公司班机停飞。

新人教七上)初中教案精选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三)

【教学目标】1.会去分母,并通过去分母了解化归思想;2.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及创新能力.【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p90问题中的方程怎么解?(1)解方程教师本身要认真备课,要敢于质疑,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x=33时,如果先合并,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系数化为1,就得到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2)解方程+++x=33时,如果先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___________,就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再合并,得到方程___________;把系数化为1,就得到方程的解________.(3)比较上面两种解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索2〗解方程4-=13时,如果不先去分母怎么解?如果先去分母呢?试比较两种解法.〖归纳〗有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一般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简便.〖探索3〗解方程(y+1)+(y+2)=3-(y+3)时,一般要先去分母,你知道方程的两边应该同乘一个什么样的数吗?〖探索4〗可以看作是3÷7;类似地,可以看作是________;可以看作是_________.〖探索5〗解方程-2=-时,正确的做法是两边同乘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0,去分母得5(3x+1)-40=2(3x-2)-4(2x+3).议一议,所得方程中有三处用了括号,这是为什么?不用括号行吗?请继续解这个方程.〖探索6〗小英同学解方程-=1时,去分母,把原方程化为:2x-1-x+2=1.你能指出它犯了哪两个错误吗?你能帮她改过来吗?〖探索7〗学了”去分母”以后,民辉同学在计算时,把分母去掉得3+2=5.对吗?〖归纳〗1.方程去分母的两个要点.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例题学习〗p91.例4〖练习〗p92.练习(1)〖作业〗p92.练习(2),p93.习题3(1),(2).〖补充练习〗a、b两地相距15千米,甲步行从a出发去b,2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也从a出发去b,两人同时到达b地.回来时,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仍步行,乙仍骑自行车,乙回到a地时,甲离a地还有10千米.求甲步行,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八年级生物上陆地生活的动物的教学方案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八年级生物上动物的运动复习提纲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初三政治上单元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相关教学方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目标:】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复习课:

(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

(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

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

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1.什么是法律?p87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

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

(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

(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p93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6.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p93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7.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p93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8.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94

(1)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9.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p95

(1)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

①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②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应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2)作用: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线。

八上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识记文中的字音、字形。

2、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情节和语言分析和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重点:

深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内涵。

难点:

理解老人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时:

1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海明威: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理解意义

攮()颚()啐()鲭鲨()

脊鳍()蚕噬()蹂躏()拽掉()

榫头()掌舵()皮开肉绽()

2、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1)有时候它也迷失了那臭迹。但是它很快就嗅出来,或者嗅出一点儿影子……

问题:注音并解释“臭迹”和“嗅”

(2)他扎它,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问题:a.“什么希望”是什么希望?

b.“十足的恶意”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实际意思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同伴互助

1、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问题:“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比喻什么?这句话表现了什么?又能反衬什么?

2、“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四十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他很清楚,把船开进海流的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

问题:a.“丢掉了四十磅鱼肉”本来是件坏事,老人为什么要说“船走起来更轻快些”?能表现老人这种精神的类似的描写,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个来。

b老人“很清楚,把船开进海流的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那么,到底会是“什么事情”呢?老人又有什么准备呢?

3、摘录课文中能表现桑地亚哥精神的句子,说说老人是怎样一个人?

四、延伸迁移、总结归纳

假如作一个设想:在遭到鲨鱼第一次攻击之后,桑地亚哥老人既然能够预见到还会遭到无数次鲨鱼的攻击甚至最后自己的劳动成果荡然无存,那么,还不如及早把自己捕获的大马林鱼扔进大海,还可以及早回家。你认为这种设想是否明智的、合宜的?说说你的理由,最好用事实说话。

初三生物上植物的生长发育知识点


初三生物上册知识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样这方面的知识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结构:

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植物(花生、白菜、向日葵、豌豆、芒果)

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甘蔗)

2.种子成分:⑴无机物:水、无机盐;⑵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

播种用的种子应该选择粒大而饱满的。

种子的萌发条件:

①种子胚必须有活性

②需要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

1、营养生长: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

2、生殖生长:植物的花果、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5.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的细胞或一部分组织、放入无菌的培养基内培养,促使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再进一步分化产生新的物体,叫做组织培养。

应用:农、林业,花卉生产上。

优点:能培育植物新品种,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

6.植物生长物质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植物体内产生的多种生长素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人工合成生长素荼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同的功能,应用农业生产,效果显著。

9.开花、传粉和受精:

开花: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显露出来。

传粉:花开以后,花药就会裂开放出花粉。花粉从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方式:⑴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传粉方式。

⑵异花传粉:依靠外界煤介而传送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异花传粉媒介:⑴虫媒花:鲜艳色彩,花蜜,特殊香味吸引昆虫。

⑵风煤花:雄蕊花丝细长,花粉轻多,雌蕊柱头分叉,有细毛,能分泌粘液。

受精:当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受到粘液刺激而萌发产生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

到达胚珠。

花粉管内有两个精子,雌蕊子房内有子房壁,胚珠。胚珠内有一个较大卵细胞。

胚珠中央有两个极核。

花粉管裂开,一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的过程叫受精。

两个精子分别和卵细胞与极核融合的受精,叫双受精。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完成受精作用的卵细胞叫做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种子胚在适宜条件下,胚可以长成一个植物体。

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大多绿色开花植物)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91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