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优质教案] 世界的气候教学思考篇二

时间:2022-11-11 世界的气候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质教案] 世界的气候教学思考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 教学成功之处:

1.小组讨论贯穿始终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 图片视频配套用,能引起学生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其结论再加以分析。同学可以自己表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3.运用图表进行教学,一目了然

板书就引用书上的图表,边教学边板书,能达到一步一个脚印的作用,而且板书也很规范,工整。

二、教学不足之处:

1.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

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本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较差的班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只知道五带的名称和典型的气候类型名称,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而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体感觉较模糊,表述不清,出现“张冠李带”现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研究如何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美感。

2.出现口误:我们不能直接的说成热带荒漠气候,因为荒漠是景观,如果形容气候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

3.在热带气候类型的幻灯片中,应该用比较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分几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这样更直观。

4.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说到非洲,可以提到非洲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对称分布的特点。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先看图例,再分析名称,再对应相应的位置,深入分析;注重突破重难点;

三、以后努力方向:

1.教学语言的标准性是一定要注意的,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必须锻炼的;

2.自身的不断学习也是必须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东西我自己都解释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学生问倒。

jk251.coM小编推荐

地理教案-世界的气候教案模板


[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的]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学会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具准备]

1.近期的卫星云图录像及自制的天气预报软件。

2.自制天气符号的幻灯片。

3.反映各地气候差异的幻灯片。

4.扫描课文中8幅图例制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放一组运动着的地球影片(包括自转和公转)及打出4张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配合朗读课文的引言部分: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在这里孕育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干旱洪涝,……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着灾害性天气的侵扰。

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一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内容,让我们在这风云变幻之中去探索并揭示气候现象的真实面目吧。

(板书)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教师讲述:

提问:

1.厦门这二天的天气特点?

总结回答:(视当天的天气情况而定)

厦门的气候特点?

总结回答:长夏无冬,秋春相连。

2.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板书)一、天气

在屏幕中打出课文中清晨上学所碰到的四种天气情况不同感受。老师提问:每天清晨,当你背上书包走出家时,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天气状况。

教师总结天气的概念。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如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特点:多变。

什么是气候呢?

(板书)二、气候: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稳定性。

提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时间长短不同。

2.天气时刻在变,具有即时性,易变性;气候较为稳定,

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稳定性。

巩固练习:根据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分辨以下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天气B.气候

2.昆明四季如春。()

A.天气B.气候

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A.天气B.气候

4.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A.天气B.气候

5.请同学大家讨论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又如何来影响天气的?

提问:这两天厦门的气候什么样?这种问法对吗?

教师总结:不对,天气是指短时间,气候是指长时间的。

导入: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查阅资料,电脑上网等等,但如果我们要了解某个地区具体某天的天气状况,就必须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板书)三、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1.卫星云图(板书)

播放近期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前的卫星云图。提问:谁会看卫星云图?强调: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云层越厚,降水强度就愈大。

(过渡)学会看卫星云图后,要学会看天气预报图,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学会识别天气符号。

2.天气符号(板书)

打开幻灯片,显示常用的符号。

强调识别:

(1)阳、阴,多云,降雨,台风、降雪、霜冻、

(2)浮尘,扬尘,沙尘暴,强沙暴

(3)风力的表示:1)风杆,风尾,风旗的认识;2)风的来向就是风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如表示东风,表示北风。3)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东北风力6级,

东南风力8级。(边讲边画图)

3、天气预报图(板书)

用电脑打出天气预报图,请学生抢答几个城市的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记忆。

练习:(1)完成课文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是否相宜,用制作的幻灯片让学生抢答。

总结:播放幻灯片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1)阅读课文57页的大气环境监测报告收看当晚厦视二套9:20的厦门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做好记录。

(2)巩固练习:结合今天上课内容收看当晚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学会看懂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并粗略看懂天气预报图。

启发式导入法

设问推进法

返回

天气和气候

【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手段】

录像:天气预报

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

(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

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2002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20时

城市

天气现象

温度(0C)

风向风力

夜间

白天

最高

最低

夜间

白天

东京

多云

多云

25

16

3

3

新加坡

雷阵雨

雷阵雨

31

24

3

3

卡拉奇

34

27

3

3

开罗

32

19

3

3

开普敦

小雨

小雨

12

5

3

3

莫斯科

20

7

3

3

伦敦

小雨

小雨

15

10

3

3

旧金山

小雨

多云

24

14

3

3

纽约

雷阵雨

雷阵雨

25

16

3

3

悉尼

小雨

17

10

3

3

(最高最低温度、降水与云、风力风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不同等)

(模仿练习)请你仿照投影片内容作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有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活动)(注意天气预报用语及与当时天气状况的基本吻合)

(教师讲解)为了更好了解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人们制作了天气图,在图中用各种符号和数字表示天气状况,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天气云图投影片)(学生活动,说出图中任一城市天气预报)

(常见天气符号与风向示意图投影片)在天气图中,为了更直观便捷地显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人们设计了一些符号(学生辨认,提醒学生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天气预报中风力较小时一般不在图中表示)

(承转)有一个广州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到的)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的气候特点吗?(引导学生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这种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总结板书)引言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定义

区别

联系

实例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看出,天气与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投影片板书)

(反馈练习)课本想一想P38

【设计思想】

根据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以天气预报为例,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中包含的主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世界天气为例,主要是使学生有全世界的观念,而且潜在的可以看出气温的分布是时间、空间的分布都有不同的。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进行模仿联系和天气预报图的读法训练,以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天气预报图,形成一种从地理角度解释天气现象的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从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入手,引入气候的概念及与天气的关系,因为后面才学到具体的气候知识,所以不要更多的讲解气候的内容,重点应放在明确天气与气候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辨别这两个概念即可。

上述各个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日常生活体验,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但是因为内容繁杂,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使学生产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引言天气与气候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掌握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气候的分布。

掌握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各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征。

能根据某地气温降水资料描述气候。

能力培养

通过对气温降水柱状图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视图、析图等用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气候的分布、特征。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以外的数据资料来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热带的气候类型

情境导入

出示四幅不同的热带自然景观图,这些不同的景观是由于不同的气候形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课前热身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整体认识热带气候的分布。

教师讲述: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垢“五带”来称呼气候,但这样并不具体。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利用气温和降水来研究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

互动1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突出体现热带雨林的气候)

师:同学们试着表述热带雨林的分布情况。

生:分布在赤道附近。

明确: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互动2

师:下面我们利用图中气温、降水资料,来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先注意气温的高低和气温的变化怎样。

生:气温高,但变化不大。

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特点是:全年高温,在26摄氏度左右。

师:再看图上各个月份的降水量和年总降水怎样。

生:多数月份的降水多。

明确:全年高温多雨。

互动3

师:根据书中热带草原气候图,看看其分布怎样?

生: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明确: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互动4

师:下面我们根据图中的气温、降水,来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大家观察讨论。

生:全年高温,降水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明确: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集中在6-9月。

互动5

师:请同学们表达一下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

生: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明确: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互动6

师:下面我们利用图中的气温、降水来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

生:全年高温,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

明确: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互动7

师:学生根据下表填空。

气候分布气候特征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热带沙漠

达标反馈。

学习小结

内容总结:见上表

方法归纳:从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优质教案] 我的教学思考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写好课前需要的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或许你需要"[优质教案] 我的教学思考"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从教20年,我始终把学生的发展看做我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即使是试课,我也要以学生发展为主,因为心理课并未开通,所以学生对此既陌生又好奇!

一切准备好,独自一人在会议室听着冷漠的《我》。在心理说,今天要让孩子上一节轻松成长的课,要让教育无痕,要让育人进心,让孩子摆脱课堂有形无形的桎梏。知道课堂是自己可以打滚的草地,是自己可以放风筝的天空,是自己的主战场。。。。。让孩子也看到老师真实的一面。

因为活动,孩子们是开心朵朵,笑声不断,一个胖嘟嘟的男孩拉着我的手说:“我是什么了?”看着他纯真可爱的样子,我也禁不住大笑起来。同学们活动极其投入,表现活灵活现,他们这种无界限的自我让我也很快投入其中,与他们一起开心活动。

主题是:我来了。围绕着“我”的活动,孩子们兴奋,分享各自的高兴劲。他们甚至忘了这是课堂,有笑声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因为初次上这样的课,孩子们的语言分享还是很笨拙,但他们的神情已经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因为他们轻松的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遇见了最好的自己。在音乐声中他们轻轻的拥抱了自己---感谢自己多年的努力---对自己的过高要求说声“对不起”---接纳自己说声“我爱你”---向角落里懦弱的自己说“拜拜”,唤醒内心,强大自己!

45分钟的课结束了,孩子们不愿离开,几个学生跑过来,扬起青春的脸说“老师,我想抱抱您”,我一愣后马上紧紧拥抱着孩子们,这是预设之外的,更是生成在内心的!

心底涌起火山样的感觉。

[优质教案] 《四季》教学思考篇二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优质教案] 《四季》教学思考篇二”。

一、教学的得失:

1.导入环节设计的灵感来自多年前听过的一道性格测试题,初衷是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但仔细推敲起来,与后面环节的关联度不够,有迎合学生之嫌。

2.朗读是让学生亲近文本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文质兼美,有很多的文字令人注目良久、品味再三。“初读感知”环节安排学生个别地有选择地朗读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3.“再读领悟”环节是教学的主体,围绕“作者的人生四季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的主问题,依“四季”特点分别设计子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其中人生之夏是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课堂上花了较多时间,这一环节中对张洁的补充介绍很到位很及时,利于学生“知人论世”,以便更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

4.“体验与表达”环节切合了“体悟人生”的板块主题,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活动来表达独特的自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可圈可点,是整堂课的亮点所在。

5.课堂气氛很拘谨。可能因为听课教师众多,师生之间紧张的情绪互相传染;也可能因为开学不久,师生之间了解、默契不够;最根本的恐怕是因为课堂预设过于细致周密,具体表现为课堂提问的开放度不够,追问太琐碎,导致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不强,深度不够。总之,课上得四平八稳,波澜不惊,基本是依照课前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

6.文本的品赏不够。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语句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品味。

《我的四季》是28年前张洁在人生的中年(44岁)时期写下的人生感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生命体验,加深学生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从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的隔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教师应该创设条件在活动中加深学生的体验。落实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如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和学习内容),并且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力量。还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深入文本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接触文本,品味语言。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对话者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改进措施:

基于以上认识,可对教学的主体――“再读领悟”环节作如下改进:

1.自由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任一季节自由组合分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的人生春(或夏或秋或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穿插作者和背景介绍,评价学生的发言,边引导边总结,并形成板书。

3.找出富有哲理、给人启示的语句,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进一步体悟作者的人生感受。

世界气候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3、知道世界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概况。*4、能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初步学会说明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方法。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用具:自制表格,课本4.16图和4.18图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与读图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外出旅游或探亲过程中是否亲身体验到气候的地区差异呢?各地区气候不同,自然景观也不相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自学】一、气候的地区差异【自由发言】学生自学后,可以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闻或到过的地方,介绍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及自然景观概况。【小结】各个地区气候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各地气候的因素不同,也就是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由此可见,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着手。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为选学内容,学生自学后能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因素,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地理现象即可。)【自学测评】讨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因素是什么?1、我国江西庐山为什么是夏季避暑胜地?2、我国黑龙江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海南岛则终年如夏?【自学】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填写表格: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

冰原气候苔原气候特殊气候类型

高山气候

【教师引导】通过自学,我们知道组成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所以要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就要看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这就是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投影“热带雨林气候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全年高温,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不大,也就是气温年较差很小;全年降水很多,且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由此总结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其它气候类型依此类推,不难分析出其特征和分布地区。

【练习】投影4.16和4.18图,分小组进行训练,以便使学生及时准确的分析某一种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自学】*四、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这部分内容为选学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简单了解各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及其代表性的动植物就可以了。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地区的气候和自然景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学会了分析某一种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和分布地区。同学们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分析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总结出我们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总结当地气候特征)。

【课堂练习】略

【板书纲要】第三节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见投影表格)

四、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791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