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经典初中教案二元一次方程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经典初中教案二元一次方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二元一次方程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o,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指的是有两个未知数的,而且未知数的质数都是1的方程式。由二元一次方程衍生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解二元一次方程都需要把方程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减少,然后再解,它的方程式是x-y=1。

2.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其中x、y少是未知数,a、b、c是字母已知数,且ab≠o).

3.判断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它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l)含有两个未知数;

(2)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

(3)未知项的系数都不是仇

(4)等号两边的代数式是整式,即方程是整式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解题技巧:

每个人初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十分难解的,但是只要你掌握了解题技巧,自然而然就能解开。首先要想解开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应该是解开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步做的就是把第一个和第二个方程组合并,然后把需要解开的项移到一旁,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就可以将解得的一个未知数带入原先的方程中,就可以得知两个未知数的值。

通常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方法是: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3x-x/2=7变形为y=2(3x-7),给出二的一个值,就可以求出少的对应值,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的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由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让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可以求出与其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但若对未知数的取值附加某些条件限制时,方程的解可能只有有限个。

jk251.cOm扩展阅读

经典初中教案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

3.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剖析,对学生进行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5.通过方程组的学习,渗透方程组解的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教学疑点:关于学生对二元二次方程组概念的理解.由于教材中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的给出,是通过具体实例的形象定义,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才叫二元二次方程组,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可利用课后辅导向学生做一简单的说明.

4.解决办法:关键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本节主要是用代入消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

问题1、2的设计是为了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2.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关于新课的导入,使学生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解,并且能使学生懂得通过哪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1)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观察方程,此方程的特点: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是整式方程;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

定义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b、c不同时为零).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一次项,叫做常数项.

定义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及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如:

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

(2)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所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样,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也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消元就是化二元为一元,降次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因此可以通过消元和降次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甚至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来说,代入消元法是解这类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例1解方程组

分析:由于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所以通过代入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通过②得再代入①可以求出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解:由②,得

把③代入①,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

把代入③,得;

把代入③,得.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说明:本题在师生共同分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教材P571、2

四、总结、扩展

关于本节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常见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种类型,理解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使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般采用代入消元法解.

学生学完了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总结这种类型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1.将方程组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的代数式.

2.将所得的代数式代入二元二次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4.将所求的值代入由1所得的式子求出另一未知数.

5.写出方程组的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P581,2.

六、板书设计

经典初中教案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本小节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知识,与在一元一次方程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或者都乘以、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运用这项知识(这里也表现为一种方法),有时可以简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因此学生同样会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积极性.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同样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某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的技巧,以便将方程变形为比较简单和计算比较简便,这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解决.

2.教法建议

(1)本节是通过一个引例,介绍了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解题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在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在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相等,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怎么消元比较简便,然后引出加减消元法.

(2)讲完加减法后,课本通过三个例题加以巩固,这三个例题是由浅入深的,讲解时也要先让学生观察每个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每个方程组的解法,例题1老师自己板书,剩下的两个例题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老师点评.

(3)讲解完本节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虽有不同,但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也就是说:

这时学生对解题方法比较熟悉,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渗透化归转化的思想,并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的步骤.

2.能运.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观察各未知量前面系数的特征,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后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同时在运算中注意归纳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学会.

(二)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

(三)疑点

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四)解决办法

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引例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是用代入法还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更简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加减法解题的优越性.

3.通过反复的训练、归纳、再训练、再归纳,从而积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通过复习代入法从而引入另一种消元的办法,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整体感知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将相同字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使用加减法消元.故在教学中应反复教会学生观察并抓住解题的特征及办法从而方便解题.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并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第(1)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一个同学说出结果.

上面的方程组中,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个未知数,将“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法说明】由练习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对比,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第(2)题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如果把这两个方程的左边与左边相加,右边与右边相加,就可以消掉,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①,得

学生活动:比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值是否与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

上面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因为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我们把两个方程相加,就消去了.观察一下,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消去?(相减)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尝试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组,比较结果是否与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同)

我们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把“二元”化成了“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提问:①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简单,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

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③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系数相等时用减法)

【教法说明】这几个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例1解方程组

哪个未知数的系数有特点?(的系数相等)把这两个方程怎样变化可以消去?(相减)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后,独立完成例1,一个学生板演.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②,得

(1)检验一下,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2)用②-①可以消掉吗?(可以)是用①-②,还是用②-①计算比较简单?(①-②简单)

(3)把代入①,的值是多少?(),是代入①计算简单还是代入②计算简单?(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

练习:P23l.(l)(2)(3),分组练习,并把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小结:的条件是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例2解方程组

(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不符合)

(2)如何转化可使某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①×2或②×3)

归纳:如果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可以在方程两边部乘以同一个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然后再加减消元.

学生活动:独立解题,并把一名学生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学生活动:总结的步骤.

①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②加减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代入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P231.(4)(5).

【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并能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选择: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2)已知,求、的值.

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第(1)题可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得解,也可以把四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中,利用检验的方法解,这道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2)题通过分析,学生可得方程组从而求得、的值.此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扩展

1.的思想:

2.的条件:某一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

3.的步骤: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241.

(二)选做题:P25B组1.

(三)预习:下节课内容.

参考答案

(一)(1)(2)(3)(4)

(二)1.(1)与(4)(2)与(3)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模板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法.教学难点在于灵活运用代入法,这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解决;另一个难点在于用代入法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后,不知道应把它代入哪一个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比较简便.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即将“二元”转化为“一元”.我们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原方程组的解.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关于检验方程组的解的问题.教材指出:“检验时,需将所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教学时要强调“原方程组”和“每一个”这两点.检验的作用,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代入法是求方程组的解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代入消元的确可以求得方程组的解二是进一步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强调

这一对数值才是原方程组的解,并且它们必须使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三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方程组的同解原理而是用代换(等式的传递)来解方程组的,所以有必要检验求出来的这一对数值是不是原方程组的解;四是为了杜绝变形和计算时发生的错误.检验可以口算或在草稿纸上演算,教科书中没有写出.

2.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出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即把“二元”转化为“一元”.我们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原方程组的解.早一些指出消元思想和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有较强的目的性.

3.教师讲解例题时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加深.随着例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组时应努力使变形后的方程比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这样不仅可以求解迅速,而且可以减少错误.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步骤.

2.熟练运用代入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化归的数学美,以及方程组的解所体现出来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在前面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会.

(二)难点

灵活运用代入法的技巧.

(三)疑点

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四)解决办法

一方面复习用一个未知量表示另一个未知量的方法,另一方面学会选择用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或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设问怎样用一个未知量表示另一个未知量,并比较哪种表示形式更简单,如等.

2.通过课本中香蕉、苹果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并通过比较、尝试,探索出化二元为一元的解方程组的方法.

3.再通过比较、尝试,探索出选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变形,通过代入法求方程组解的办法更简便,并寻找出求解的规律.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代入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整体感知

从复习用一个未知量表达另一个未知量的方法,从而导入运用代入法化二元为一元方程的求解过程,即利用代入消元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办法.

(三)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已知方程,先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再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并比较哪一种形式比较简单.

(2)选择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教法说明】第(1)题为打下基础;第(2)题既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又成为导入新课的材料.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那么,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应该怎样求出它的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这样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香蕉和苹果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学生活动: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学生板演.

设买了香蕉千克,那么苹果买了千克,根据题意,得

设买了香蕉千克,买了苹果千克,得

上面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会解,能否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呢,由方程①可以得到③,把方程②中的转换成,也就是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②,就可以得到.这样,我们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由这个方程就可以求出了.

解:由①得:③

把③代入②,得:

把代入③,得:

【教法说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十分重要.

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就是代入消元法.你能简单说说的基本思路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后归纳:设法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例1解方程组

(1)观察上面的方程组,应该如何消元?(把①代入②)

(2)把①代入②后可消掉,得到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

(3)求出后代入哪个方程中求比较简单?(①)

学生活动:依次回答问题后,教师板书

解:把①代入②,得

把代入①,得

如何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检验.

教师:要把所得结果分别代入原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中.

【教法说明】给出例1后提出的三个问题,恰好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明确了解题思路;教师板演例1,规范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格式;通过检验,可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例2解方程组

要把某个方程化成如例1中方程①的形式后,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才能消元.方程②中的系数是1,比较简单.因此,可以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再代入方程①求解.

学生活动:尝试完成例2.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把书写过程规范化.

解:由②,得③

把③代入①,得

把代入③,得

检验后,师生共同讨论:

(1)由②得到③后,再代入②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得到的是恒等式,不能求解)

(2)把代入①或②可以求出吗?(可以)代入③有什么好处?(运算简便)

学生活动:根据例1、例2的解题过程,尝试总结的一般步骤,讨论后选代表发言.之后,看课本第12页,用几个字概括每个步骤.

教师板书:

(1)变形()

(2)代入消元()

(3)解一元一次方程得()

(4)把代入求解

练习:P131.(1)(2);P142.(1)(2).

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①由可以得到用表示.

②在中,当时,;当时,,则;.

③选择:若是方程组的解,则()

A.B.C.D.

(四)总结、扩展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2.的步骤.

3.的技巧:①变形的技巧②代入的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运,并能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151.(2)(4),2.(1)(2)(3)(4).

(二)选做题:P15B组1.

参考答案

(一)1.(2)(4)

2.(1)(2)(3)(4)

(二),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初中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

3.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剖析,对学生进行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5.通过方程组的学习,渗透方程组解的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教学疑点:关于学生对二元二次方程组概念的理解.由于教材中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的给出,是通过具体实例的形象定义,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才叫二元二次方程组,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可利用课后辅导向学生做一简单的说明.

4.解决办法:关键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本节主要是用代入消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

问题1、2的设计是为了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2.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关于新课的导入,使学生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解,并且能使学生懂得通过哪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1)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观察方程,此方程的特点: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是整式方程;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

定义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b、c不同时为零).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一次项,叫做常数项.

定义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及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如:

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

(2)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所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样,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也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消元就是化二元为一元,降次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因此可以通过消元和降次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甚至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来说,代入消元法是解这类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例1解方程组

分析:由于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所以通过代入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通过②得再代入①可以求出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解:由②,得

把③代入①,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

把代入③,得;

把代入③,得.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说明:本题在师生共同分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教材P571、2

四、总结、扩展

关于本节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常见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种类型,理解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使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般采用代入消元法解.

学生学完了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总结这种类型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1.将方程组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的代数式.

2.将所得的代数式代入二元二次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4.将所求的值代入由1所得的式子求出另一未知数.

5.写出方程组的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P581,2.

六、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相关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节202页----204页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张亚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索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形”----函数的图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迪卡儿的故事------蜘蛛给予的启示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迪卡儿有一次生病卧床,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左右爬行。迪卡儿看到蜘蛛的“表演”猛的机灵一动。他想,可以把蜘蛛看成一个点,它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在蜘蛛爬行的启示下,迪卡儿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下几何图形(形)和方程(数)建立联系。迪卡儿坐标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把图形化成方程来研究,也可以用图象来研究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数)与一次函数(形)的关系。

二.尝试探疑

1、Y=x+1

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2、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

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在不在函数y=x+1的图象上?方程x-y=-1与函数y=x+1有何关系?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计算。从函数y=x+1图象上找几个点看它们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结果都满足。然后学生就会自主和同伴交流,问一问同伴函数y=x+1图象上的点满足不满足方程x-y=-1。结果也都满足。这样他们就会搭成共识: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y=-1。

然后学生会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个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y=x+1的图象上。然后开始思索函数y=x+1和方程x-y=-1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交流自动得出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同。

3.在同一坐标系下,化出y=x+1与y=4x-2的图象,他们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方程组y=x+1的解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y=4x-2

学生根据画图象的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画出交点坐标。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学生会大吃一惊:两者出奇地相近或者干脆就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探究二者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函数y=x+1和y=4x-2的交点坐标就是由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y=x+1的解。

Y=4x-2

教师作最后总结: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图象问题。

三.方程与函数关系的应用

解方程组x-2y=-2

2x-y=2

学生会很快的用消元法解出来。

老师发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给予口头表扬。如果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组的解呢?这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一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有了!方程组的解不就是两个方程变形得到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吗?学生就会迅速动笔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作完之后,互相交流。学生总结一下做题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画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问题又出来了,有的同学的解是x=2有的同学的解是x=2.1y=2.1

y=1.9有的同学的解是……虽然都和消元法得到的结果相近,但各不相同。

老师提问:你能说一下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的不足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用这种方法求的解是近似值。不准确。学生提出疑问:既然不准确,那学习它有什么用呢?用消元法就足够了!

教师解释一下: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特别复杂的方程,用消元法解不太容易,我们就可以用电脑绘制成函数图象,很容易找出交点坐标。教师可以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一下。

[点评]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这体现了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数学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起到化新为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技巧。

四.引申

方程组x+y=2

x+y=5解的情况如何?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用消元法开始解方程组,结果无解,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尝试运用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画出两个函数图象。答案有了!图象是平行的,没有交点。所以方程组无解了。哇!太神奇了!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图象的方法解决了。

[点评]因为有了上面的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在这里,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函数的角度探究方程的问题,初步具有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六.作业

1.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2x+y=4

2x-3y=12

2.如图,直线L、L相交于点A,试求出A点坐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了三个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在探索中既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应用和引申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学生在紧张、愉快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节202页----204页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张亚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索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形”----函数的图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迪卡儿的故事------蜘蛛给予的启示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迪卡儿有一次生病卧床,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左右爬行。迪卡儿看到蜘蛛的“表演”猛的机灵一动。他想,可以把蜘蛛看成一个点,它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在蜘蛛爬行的启示下,迪卡儿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下几何图形(形)和方程(数)建立联系。迪卡儿坐标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把图形化成方程来研究,也可以用图象来研究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数)与一次函数(形)的关系。

二.尝试探疑

1、Y=x+1

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2、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

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在不在函数y=x+1的图象上?方程x-y=-1与函数y=x+1有何关系?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计算。从函数y=x+1图象上找几个点看它们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结果都满足。然后学生就会自主和同伴交流,问一问同伴函数y=x+1图象上的点满足不满足方程x-y=-1。结果也都满足。这样他们就会搭成共识: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y=-1。

然后学生会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个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y=x+1的图象上。然后开始思索函数y=x+1和方程x-y=-1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交流自动得出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同。

3.在同一坐标系下,化出y=x+1与y=4x-2的图象,他们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方程组y=x+1的解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y=4x-2

学生根据画图象的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画出交点坐标。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学生会大吃一惊:两者出奇地相近或者干脆就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探究二者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函数y=x+1和y=4x-2的交点坐标就是由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y=x+1的解。

Y=4x-2

教师作最后总结: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图象问题。

三.方程与函数关系的应用

解方程组x-2y=-2

2x-y=2

学生会很快的用消元法解出来。

老师发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给予口头表扬。如果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组的解呢?这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一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有了!方程组的解不就是两个方程变形得到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吗?学生就会迅速动笔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作完之后,互相交流。学生总结一下做题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画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问题又出来了,有的同学的解是x=2有的同学的解是x=2.1y=2.1

y=1.9有的同学的解是……虽然都和消元法得到的结果相近,但各不相同。

老师提问:你能说一下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的不足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用这种方法求的解是近似值。不准确。学生提出疑问:既然不准确,那学习它有什么用呢?用消元法就足够了!

教师解释一下: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特别复杂的方程,用消元法解不太容易,我们就可以用电脑绘制成函数图象,很容易找出交点坐标。教师可以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一下。

[点评]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这体现了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数学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起到化新为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技巧。

四.引申

方程组x+y=2

x+y=5解的情况如何?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用消元法开始解方程组,结果无解,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尝试运用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画出两个函数图象。答案有了!图象是平行的,没有交点。所以方程组无解了。哇!太神奇了!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图象的方法解决了。

[点评]因为有了上面的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在这里,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函数的角度探究方程的问题,初步具有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六.作业

1.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2x+y=4

2x-3y=12

2.如图,直线L、L相交于点A,试求出A点坐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了三个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在探索中既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应用和引申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学生在紧张、愉快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

3.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剖析,对学生进行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5.通过方程组的学习,渗透方程组解的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教学疑点:关于学生对二元二次方程组概念的理解.由于教材中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的给出,是通过具体实例的形象定义,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才叫二元二次方程组,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可利用课后辅导向学生做一简单的说明.

4.解决办法:关键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本节主要是用代入消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

问题1、2的设计是为了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2.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关于新课的导入,使学生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解,并且能使学生懂得通过哪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1)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观察方程,此方程的特点: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是整式方程;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

定义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b、c不同时为零).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一次项,叫做常数项.

定义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及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如:

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

(2)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所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样,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也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消元就是化二元为一元,降次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因此可以通过消元和降次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甚至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来说,代入消元法是解这类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例1解方程组

分析:由于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所以通过代入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通过②得再代入①可以求出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解:由②,得

把③代入①,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

把代入③,得;

把代入③,得.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说明:本题在师生共同分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教材P571、2

四、总结、扩展

关于本节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常见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种类型,理解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使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般采用代入消元法解.

学生学完了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总结这种类型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1.将方程组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的代数式.

2.将所得的代数式代入二元二次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4.将所求的值代入由1所得的式子求出另一未知数.

5.写出方程组的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P581,2.

六、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700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