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教学设计体例的教学方案

时间:2022-01-25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体例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目标设计

一、情境设计

⒈对教材所给情境作适当解释;

⒉补充适量其它情境,有利于直及主题或拓展引申.

二、活动设计

⒈概念的形成过程;

⒉法则、定理的推导过程;

⒊方法的提炼与思想形成过程;

⒋问题串剖析过程(对概念的深化与挖掘).

三、例题设计

⒈教材例题分析;(解题格式、要点示范)

⒉形成性例题训练;(思想方法的应用示范)(3题左右)

⒊巩固性考题剖析.(2题左右)

四、拓展设计(2题左右)

⒈综合性训练;

⒉引申性、探究性、创新性活动;

⒊奥数问题点击.(不一定非得设计)

五、教学反思

六、检测设计(时间30分钟,得分集中于85/70分左右)

⒈难度与例题设计、拓展设计相当,个性化的题型要在例题中出现过;

⒉8k纸,正面为“例题回眸”,内容为课堂所讲解的所有例题题目,根据题型留适量的空白(主要供学生课后复习和考前复习用,任何教师一律不得要求学生完成解答过程,违者按教学违规论处);反面为作业纸,只留标题栏,取消边框.(凸显分层)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am+n(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n=(n是正整数);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1.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4.计算当a≠0时,a3÷a5===,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a3?5=a?2,于是得到a?2=(a≠0).二、总结:一般地,数学中规定:当n是正整数时,=(a≠0)(注意: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教师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来看这条性质是否成立.事实上,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都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am?an=am+n(m,n是整数)这条性质也是成立的.三、科学记数法:我们已经知道,一些较大的数适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如:0.000012=1.2×10?5.即小于1的正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1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1.2×10?2,0.0012=1.2×10?3,0.00012=1.2×10?4,以此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有0.0000000012=1.2×10?9,即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如果小数点后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9,如果有m个0,则10的指数应该是?m?1.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相关教学方案


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命起源的学说”相关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教学重点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自主学习导引1.想象原始地球是怎样的,并尝试说出你猜想的依据。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收集相关资料。3.根据科学推算:地球的形成约在年前,原始生命约在年前形成;它形成的最初场所可能是。4.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原始大气与现在地球的大气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5.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确实经历了由转变为的化学进化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这样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阅读资料,通过图片展示的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感受着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学生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指导学生闭眼想象,并说出你想象中的原始地球是怎样的?你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小组竞赛: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早期认识的两个不同观点(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及现代认识(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的资料,同时老师也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初步整理,然后在全班介绍,比一比,哪些小组介绍内容精彩展示自己通过多渠道收集的材料,发挥小组的力量,然后大胆在全班介绍本小组的观点。个人竞赛:指导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的资料说法中,说说每一种学说的中心观点和证据分别是什么?他们能出示哪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你比较倾向哪一观点,为什么?对于其中的某一观点你还有哪些证据支持或者有哪些证据反驳?比一比,哪些同学的知识面广根据同学介绍的不同观点,借助老师出示的引导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会这些观点的逻辑性是否合理。初步学会用证据来证明观点,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播放“原始气球景观”的动画和原始大气的形成及原始海洋的图片,再配合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的讨论题。小结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借助老师播放的视频动画,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对原始地球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提出问题:最简单的有机物可能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哪些条件?米勒的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自主学习课本p24有关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解决问题:知识铺垫:简单介绍有关化学知识作为铺垫,(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简单介绍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提供视频资料,(米勒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借助米勒模拟实验装置图,在小组内努力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认真听老师介绍没有接触到的简单知识,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根据老师提供的小实验和图片,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深入些。在全班交流成果,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知识巩固:现在的地球上会有原始生命产生吗?为什么?运用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知识拓展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对现在人类社会有何意义?各抒己见,发表见解总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练习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中,正确的是()a.生物是神创造的b.自然界中无时无刻不在自发地产生着生物c.原始生命是长期的化学进化的结果d.生物是地球上某些物质在偶然的碰撞中产生的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氨气、甲烷b.甲烷、氧气、水蒸气c.水蒸气、氧气、沼气d.氧气、氨气、沼气3.大量证据表明,原始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b.原始陆地c.原始海洋d.原始岩层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a.水蒸气b.氧气c.甲烷d.氨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c.三磷酸腺苷水解提供的能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6.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问题探究: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八年级数学变量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1变量

知识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t/m12345

s/km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1)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

(2)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个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之间的关系式.

思考:怎样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小结:变量与常量

作业:阅读教材5页,11.1.2函数

八年级上学期入学教育的教学方案


一、导语

初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因为在初中阶段,它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在二年级进行的,我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在初一至初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尤其,语文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达成。

二、师生交流

1、师:同学们经过从小学到初一的语文学习,对这一学科应该比较了解。

哪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说说你感兴趣的方面。

哪些同学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比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够得心应手?

2、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把语文学习概括为两大方面:

阅读(现代文、文言文)

写作

3、教师简单讲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一.广泛而大量的阅读。

二.有所取舍的精读。

三.美文、诗词的背诵。

四.定期整理读书笔记、摘抄。

五.通过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点滴,作为写作素材。

六.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预习:(通读全文后)

1、读题注:有助于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2、解决生字词:借助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3、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课文,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两分钟回座位。

2、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三)课堂学习:

1、潜心阅读,感知文本。

2、踊跃发言,探究文本。

3、合作交流。

(切忌一窝蜂,有秩序、有目的,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提炼自己的观点)

4、记好笔记:记录要点,写字工整。

(四)课后复习

大声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

(五)有关作文课

1、聆听作前指导,开拓思维,寻找写作突破。

2、列好提纲,胸有成竹。

3、作后修改,精益求精。

4、认真阅读老师的眉批和总批,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六)有关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

1、强调预习和自学(充分熟读)

2、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

3、疑难问题课堂上勇敢提问,敢于质疑。

4、学会结合题注、相关历史查找资料,深入理解。

小结:多阅读、多思考、多提问、多动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总结:

除了目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还希望同学们面对前进征途中的困难和挫折要经得起风吹浪打。在哪里摔倒了就立刻从哪里站起来,“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我希望你们用信心作桨,用坚持作帆,驾驶着知识的小舟,在老师的引导下到达成功的彼岸。

八年级生物人的性别决定的教学方案


教案课题人的性别决定(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目标: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信息的观察分析,增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2、通过开展游戏,提高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1、概述人的性染色和正常染色体;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难点:理解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前两节内容有一定关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出生男生女的奥妙。

1、教师准备围棋棋子、信封(12-14组,每组信封两只,黑色棋子10枚,白色棋子30枚)

2、教师准备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3、学生课前预习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人的性别决定

一、染色体

1、常染色体(1-22对)

2、性染色体

二、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后记1、在游戏过后的讨论和小结中,要注意讲清游戏与生男生女之间的联系,如黑白子的意义,数量分别代表什么。

2、生男生女图解及统计数据时要注意强调男性的精子与女性卵细胞结合机率等。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染色体

性别决定问:大家都知识小品《超生游击队》吗?述: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述:在小品中,黄宏埋怨宋丹丹不争气,连生了三个女儿,宋丹丹却说:“生男生女老爷们儿是关键”述:生男生女的奥妙究竟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述:要了解人的性别决定就首先要了解染色体问:我们已经学过,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展示图片)述: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幅图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体内的性染色体。请大家阅读课本36页的文字,思考一下这23对染色体可以分为哪两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22对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第23对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述: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展示图片)问:大家可以看到,女性的这一对性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结构上一样吗?问:我们将妇性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什么?

问:再来看男性的这一对性染色体,这条比较大的性染色体和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一样吗?问:所以我们称它为什么?述:而这条较小的染色体我们将其称为y染色体问:因此,男性的性染色体我们应当如何表示?

(思考练习)述:说到这儿,有同学要问了,老师你说了半天染色体,到底人类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不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

要求: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游戏,每人每次从信封中随机抽取一枚棋子,每人连续进行10次(抽棋子时不可用眼睛)四人小组进行游戏并进行讨论和统计

2、指定一名记录名,抽到两枚白子记录“女”,一白一黑记“男”

3、统计次数讨论这一游戏和生男生女的奥秘有何关系?

1、游戏原理与生男生女的原理一样

2、白子代表x染色体,黑子代表y染色体

3、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4、男性精子可分别含有x、y性染色体

5、女性卵细胞只含有x性染色体

6、遗传图解

问:当男性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相遇时,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应当是怎样的?述:这就好像大家抽到了两枚白子,这个受精卵将来发育成为男孩还是女孩?述:当男性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此时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是怎样的?问:这就相当于抽到了一白一黑两枚棋子,这样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述:由此可见,生男还是生女是由男性的精子决定的。活动:在全班范围统计记录为女和记录为男的次数,并与其他班的统计数学相加,换算比例统计数学述: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比例应约为1:1(思考练习)练习述: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完全了解了生男生女的奥秘所在了,我们再来做一个角色扮演讨论交流述:在自然界中,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相同。在课课练上还为大家介绍了其他的性别决定方式,请大家课后阅读。

观看小品回答23对

阅读思考回答答:一样

答:答:一样答x染色体

答:xy

练习表达交流答答:女孩答:xy答:男孩

八年级地理工业相关教学方案


本学期总第6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授课日期3月16日

课题

中国的工业(3)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了解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找到中国的机械工业中心。

找出中国的机械工业分布和钢铁工业分布规律。

中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发展对比。

重点难点

中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中国的机械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的防止工业基地分布图。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目标要求:

1、过去我们的机械制造业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机械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也相对合理?

3、识别中国的汽车标志,并说出他们的产地。

4、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基地有哪些?

科代表说明:

在看这些工业基地分布时,应注意与原料产地相联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生成创新

5、中国的纺织原料有哪些?

6、中国的棉纺织工业基地有哪些?7、我国棉花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1、联系历史思考过去我国的几机械制造业为什么只能以修配为主?并且只分布在沿海?2、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相同之处?3、我们滨州有哪些机械制造工业?4、看图思考中国纺织工业的分布特点。5、中国有哪些丝绸产地文明全国?1、过去我们是殖民地工业机械制造业非常落后,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国外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把机械工业布局在沿海。2、机械工业的原料就是钢铁,机械工业的布局和钢铁工业的布局是一致的。分布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3、滨州机械厂、滨州活塞厂4、纺织工业分布在棉花产地。5、苏州杭州,周村的丝绸文明全国。在图上填写中国主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我国西部以毛纺织为主的原因?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三大工业基地?基础训练达标训练。科代表讲解:【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彩色插图第二页,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点滴记录

在本节课内,教材提到了丝绸工业,要让学生知道:丝绸工业所用的原料是蚕茧,而蚕茧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如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所以丝绸工业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还应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课上练习掌握工业会使知识更系统。

八年级上生物心脏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2、理解人体心脏的活动规律。

3、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能力目标:

1、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心脏,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方法:自学导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

教学难点: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老师举例说明汽车开动要用发动机,抽水要用水泵,人体内血液流动也需要动力,这就是心脏。设问:那么心脏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动力作用呢?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课件内容

(一)心脏的位置及形态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胸腔透视图,真实生动地展示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总结归纳出心脏的位置。展示人体心脏外形图,观察心脏的形态,识别人体心脏的各个方位。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

(二)心脏的结构

1、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2、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讲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3、结合人体心脏解剖的课件,分部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最后用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要求学生写出心脏四腔及连通的大血管,加以巩固。这样,由分解到综合最后形成整体概念,重点突出,使学生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1、观察新鲜的猪心脏结合课件

(三)心脏的功能1、讲授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2、课件展示人体心脏瓣膜纵剖放大图

3、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

4、课件展示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动画图

设问:“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血液在心脏中是如何流动的?心脏瓣膜在血液流动中起什么作用?”

5、提问:“人体心脏的功能是什么?”“体育锻炼和适宜体力劳动对心脏有何好处?”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学生观察人体心脏瓣膜的位置与开关方向

3、学生观察心脏瓣膜的分布及组成

4、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而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即心脏瓣膜能控制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也就是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巩固新课发放练习题学生以游戏方式完成练习

小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放大图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相关教学方案


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能力目标: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的设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目标:1、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2、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3)为什么生物会不断发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一、生物进化的证据: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我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据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认为太行山曾经是海滨。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化石有很多种,有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如骨骼化石、贝壳化石等;有保存植物叶片痕迹的印痕化石;还有遗迹、遗物化石等。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二、生物进化的历程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根据分析比较,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顺序。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中的不同类群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进化历程。1.植物进化的历程:提供各类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比较分析,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比较复杂,较为高等,最后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提问: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什么趋势?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结构分析看,是从简单到复杂;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1.动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动物进化的过程。2.提供各类群动物代表动物的挂图或投影片,比较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归纳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趋势。3.生物进化的趋势: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711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