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认识角》教案(经典版)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认识角》教案(经典版),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专题:“认识教案经典版”。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认识角 小学教案范例


认识角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第四册68~7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三角尺、活动角、学具盒:小棒、活动角、圆形的手工纸、吸管、剪刀、钉子板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出示五角星,引出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认识角

1.画角,反映最初心中的角

(1)同学画角

(2)老师画角

2.摸角,体会数学世界的角

(1)摸三角尺上的一个角,感受角的特点。

(2)寻找小朋友画的角、老师画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的共同点。

(3)揭示:顶点、边的名称。知道“角有()个顶点,()条边。”

(4)练习:想想做做1

3.找角,发现身边的角

(1)寻找生活中的角。

(2)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角。

(3)想想做做2。

(4)想想做做3。

4.做角,用身边材料创造角

(1)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2.比较2、4的两个钟面上角的大小。

3.汇报方法。

4.小结比较方法。5.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四、感受角的作用

今日教案: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经典版)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教案: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经典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内容:教科书P67~P68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生活大数的直观概念,能大致估计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深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认识,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培养爱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数到接近整百十拐弯处的数如何准确数出来。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奥运会门票若干,游戏用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奥运福娃宣传短片,提出:一共几个福娃?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一个的数并板书:个)

2.播放鸟巢体育场并简单介绍,出示一席座位图问:一共几个座位?可以怎样数?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十个十个的数,会比较方便快捷。板书:十)

3.出示体育场大型座位图,观众图,提问:猜一猜,这里大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畅所欲言,注意引导不是估计的数量越大越好,而是要接近实际数目。)

4.提出疑问: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是

5导入课题:生活中,需要更大的数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这节课主要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书P68例1。

2.媒体出现少量方块,提问:要知道有几个,可以怎样数?

3.生汇报: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板书:一个一个)

4.学生借助计数器数数,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是一十)

5.媒体出现较多的方块,提问:要知道有几个,还是一个一个地数吗?可以怎样数?

6.学生汇报: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板书:十个十个

媒体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学生跟着数:一十,二十,三十

7.学生借助计数器数,体会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十是一百)

8.媒体出示大量方块,思考明明提出的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

9.生汇报: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板书:一百一百)

10.媒体演示一百一百地数,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11.学生借助记数器自己数,体会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强调,千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计数单位。出示观众千人图建立一千人大约有多少的直观概念,并提问:你见过哪里出现一千的数量?

12.把三句话重复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讨论聪聪提出的问题: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少数量可以一个或几个地数,数较大数量可以十个或几十地数,数很大的数量时可以一百或几百地数,体会数数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数法。)

13.借助计数器数一数:188~200

三、练习巩固

1.完成P68做一做,第一题用摘苹果的游戏进行,第二题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过后都要集体数一遍。

2.巧填数练习:500鼓励学生尽量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3.游戏:找座位,请根据提示帮福娃找到她们各自的位置。

4.安排奥运会门票编号,小组合作完成。

四、联系课本,回顾质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收集有关2008奥运会的数据。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千百十个

一百一百一十一十一个一个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百10个一是一十

教案范文: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经典版)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教案范文: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经典版)》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在本次活动中,我设想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的的自主探究来认识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在头脑中建构圆柱体的基本形体概念,为此,我必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想象和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活动。于是,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动画形象,并以课件的形式展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的热情,接着,提供多种圆柱体的操作材料,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的方式去亲自体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然后集中学生进行反馈与

总结

,再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的纸片对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进行大小的比较,再集中学生进行谈话,最终得出圆柱体的总体外形特征。

圆柱的组成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而总结出。两个底面是两个圆,并且大小一样。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基础。接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形状是否为圆柱体,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相似于圆柱体的物品。

本节课存在的优点是创设了合适的环境供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融入了课件的使用,让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师生关系能够得到和谐发展。最后的延伸活动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感受探索的乐趣。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四:

1、以活动为基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感受)”、“体 验(体会)”、“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阐述了“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还要 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 力、智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正是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探 索圆柱特征的过程。教学中,无论开始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后来的操作比较验证活动,都是在一个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想指导 下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从不完整、表面的认识向较深层次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发展。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

2、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谈话交流,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原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对圆柱观察的不同着眼点。在此基础上组织活动,并且 通过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知个性,从而使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充满勃勃生机。

三、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放得不够,上完以后感觉学生是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习新知,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如果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圆柱体,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它的侧面?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五: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认识角教案教案反思 小学教案范例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边

顶点顶点顶点

边边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具准备: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等实物,三角板,直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实物抽象出角,并说明角各部分的名称。

顶点边

(2)指名学生指出第2,3个角的顶点和边。

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教师指出:上面的这些图形都是角,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判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角?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判别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角?

3,学生实际操作。

(1)拿出活动角。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更深入的来了解一下角有什么特点啊?请你拿出你课前做的活动角,来动动手,你再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

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2)折叠角。

师生都拿出一张纸,共同折纸,启发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然后教师演示把角的边剪短,提问:现在角变小了吗?

师:我把边剪短了,但是角的大小不变,这说明什么啊?

(3)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4)做练习八第3题:先让学生用三角板中小的一个角与书中的两个角比一比,让学生说这两个是不是一样大

4,教学画角。

(1)教师在黑板上做画角示范,边画边说明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也就是从一个点先画一条线,再从这个点再画一条,就画成一个角。如下图:

··

(2)做课本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自己画一个角。

指名两个同学上黑板画角,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画完后,对板演的学生所画的角进行讲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订正。

三,练习

第2题:看下面各图,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哪几个角?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时角的认识


第二单元角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能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⒉使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和角的计量单位,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和60度的角。

⒊使学生通过折、画、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⒋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29页:

⒈认识射线、直线。

⒉认识角的特征,学习角的分类。

⒊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课时划分】

共计7课时

角的认识1课时

角的度量2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2课时

单元练习与测试2课时

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⒉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⒊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⒈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⒉认识射线。

出示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了解射线。

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的图形,叫射线。

教师画一条射线。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

射线有什么特点?学生画一条射线。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射线。

⒊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哪些特点?

提问:怎样画一条直线?学生试画。

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⒌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⒍出示一个点,让学生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说明: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出示两个点,让学生分别画过这两点的直线。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⒎完成想一想。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第17页“想一想”插图,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二、认识角

⒈导入:(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⒉认识角及其名称。

⑴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

⑵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

⑶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⑷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⑸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⑹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学生写五个,并举例写成“∠1”,读作“角一”。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优质教案] 《认识角》教学思考(篇一)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优质教案] 《认识角》教学思考(篇一)”。

活动一:认识角。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戴红领巾时,发现红领巾有角。

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

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

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经常形成角。

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

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

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存在着角。

活动二:感受角。

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活动三: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生1:我觉得角1大。

生2:我觉得角2大。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

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我也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我说:请同学们不用争了,还是大家动动手吧!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然后看看活动角的边张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合拢,角又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忙起来了。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1:两条边张开,角变大。

生2:两条边合拢,角变小。

生3:两条边张得越大,角就变得越大。

生4:两条边合得越紧,角就变得越小。

生5:教师,我用的是同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的两边长短不变,角却会随着两边张开度的大小而改变。我断定: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时,班上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生5的说法。

数学课上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可喜变化

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在

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的特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时,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汇报展示等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媒体,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努力方向

综观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个人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把握不准,数学活动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强,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存在着过份重视过程,忽略结果的倾向。因此,我以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钻研教材,这虽然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却也是教学中的永恒话题。具体该如何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使用教材呢?

1、研究教材的前后联系。我们在教学某一教学内容前,要仔细研究这一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是什么,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有哪些。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情况的了解,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正确把握学习活动设计的详略,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正确制订教学目标。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教学目标制订的正确、具体与否,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情况,它决定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全盘照搬教师教学用书,

我们要读懂其目标的具体含义,对其确定的目标要进行再思考、反思,目标的制订要具体细化,容入教者的思想。这一思考细化的过程,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正确科学的进行数学活动设计,知道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和作用,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切忌假、大、空,起不到引领教学设计的作用。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思想以为我们的老师所接受。但是,我们在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往往是大而化之,缺少对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的环节、活动的要求、活动的反馈作出精心的设计,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模糊。因此,我以为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们不仅仅把他理解为是知识过程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够突破什么知识重点和难点,建立什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活动的过程老师要有清晰的脉络,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组内交流汇报展示互动评价。活动的每一环节老师该干什么,不做什么心(设计)中要有整体构思。

4、锤练教学基本功。听课中,也时常能看到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可是,往往由于受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等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锤练教学基本功。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7844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