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关于传统食品饺子、粽子、月饼的知识。
2、萌发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热爱之情。
3、懂得谦让、分享,能注意餐饮礼仪。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视频《除夕的来历》、《粽子的来历》、《月饼的来历》
2、食品:饺子、月饼、粽子3、饺子粽子月饼图片、外国传统美食图片若干4、盘子、筷子、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除夕》
1、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些什么?你们知道这一天叫什么?除夕。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吃团圆饭吗?
2、放视频:介绍除夕吃饺子的来历3、小结:原来吃饺子是表达我们中国人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们幼儿园在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会包饺子,回忆一下我们包饺子吃饺子的快乐时光吧。
4、出示图片(20xx年迎新年包饺子的图片)
(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吃的文化
1、师:饺子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知道什么叫做传统食品吗?经过历史的洗礼,至今仍旧保留下来的食品为传统食品。
2、师:除了饺子还有什么呢?请看:出示;粽子图片
3、师:你们喜欢吃吗?你们知道哪个节日会吃这个食品?你们知道粽子的来历吗?
4、播放视频《粽子的来历》
5、小结:原来粽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食品,它不仅只是用来吃的,而且它代表着一种含义。
6、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两种传统食品了,那么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食品?(幼儿纷纷发言)引出月饼。
7、师:你们知道月饼的来历吗?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
8、播放视频《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9、小结:看完这个视频,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看来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文化还意义深刻。
(三)中国传统食物品尝和分享
1、师:没想到我们中国的食品背后这么丰富的故事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2、出示食品,请配教老师把食品端过来,师: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现场,要和你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请幼儿自主选择食品并尝一尝,并提醒幼儿要与同伴、客人老师分享食品,也要注意卫生,吃之前用湿毛巾擦手。
4、小结:刚才我发现你们过去拿食品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有礼貌,懂得谦让,懂得分享,也很爱卫生,吃东西前后都会擦手吃完也会擦嘴巴,这都值得老师表扬。
结束延伸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外国传统食品文化。
2、师: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几种传统食品,而且还品尝了,平时,我也看见你们带了外国传统食品来幼儿园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你们有关外国传统美食的故事。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赏美食、说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2.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师的帮助,及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同时利用学生已知信息为基础,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认识,符合教学规律。
不足之处:
1.识字课,识记字形没有贯穿与课堂当中。
2.写字时间不够10分钟。
整改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
我是中国人-国旗飘飘活动目标:
1、体验升旗仪式,感知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萌发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观察记录、交流发现的过程中有了解我们祖国的欲望,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进行的关于国旗的调查表。
2、升旗仪式的录象片段、刘翔手举国旗奔跑的照片。
3、找国旗的操作材料:A组:中国国旗+外国国旗B组:彩旗+中国国旗 C组:都是红旗但星不同活动过程:
一、找国旗。
幼儿自由选组,寻找五星红旗(外国中国,都是彩旗,都是红旗星不同)。
交流对国旗的了解,师归纳小结国旗的特征。
幼儿将找到的国旗插在环境创设里(天安门、街道、小汽车等)。
二、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体验。
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在幼儿园我们什么时候升旗的?升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
除了在幼儿园升国旗,你们还在哪里看到升国旗?为什么都要升国旗呢?
三、交流分享调查表。
前两天我们作了调查表,你还在哪些地方、哪些时候看到过国旗?(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出示刘翔的照片,结合获胜的情景激发情感:我们中国人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播放大中国的歌曲,引发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兴趣。
四、关于中国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看看我们中国了不起在哪里。(如幼儿问不出,可以让幼儿回去后自己将问题写下来。)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茶的家乡,茶的种类是各种各样,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2、幼儿尝试自己泡茶、品茶,体会品茶的乐趣。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流程:
赏茶与品茶了解茶的文化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龙珠和普尔茶。餐盘中有干茶叶、与其对应的泡好的茶叶和茶的名称。另外,餐桌上有;小心烫手的警告标志。小茶壶6个、一次性纸杯数、餐巾纸、中国地图、傣族的乐曲、竹子的图片。提供温开水。毛巾。
活动流程:
准备活动阶段:
幼儿吃好点心后,准备分组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带着幼儿穿过走廊,在看到;静的标志的时候,让幼儿说说看,它是什么意思?(表示安静)进入教室以后,让幼儿在教室里找找看哪里还有标志,代表怎样的意义。
1)大家坐好了吗?刚刚我们在进入教室的时候,看到门上有;静的标志。表示进入教室应该保持安静。让我们来找找看,教室里还有哪些标志?
一、赏茶与品茶
1、寻找标志
1)让我们来看一看标志上面有什么?(杯子冒着热气)
2)这个标志在向我们说什么?(小心杯子烫)
3)这个是警告标志,它在告诉我们在拿茶杯或喝水的时候要小心烫手或烫嘴。
4)那么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茶)
5)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聊茶
2、聊茶
1)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茶?你的爷爷奶奶喝茶吗?
2)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茶叶,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它是怎样的,从前见过吗?
3、幼儿带着问题赏茶。
活动中,教师建议:;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它的味道,可以拿小杯子品一品。
4、幼儿集中。
1)说说看刚才你品到的是哪一种茶叶,它长得什么样?它是什么味道的?当你喝到嘴里的时候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普尔茶:猜猜看普尔茶产于中国的什么地方?(云南)
云南带哪个省的下面?(四川)
放一段傣族的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跳一段孔雀舞蹈。)
白茶:一提到白茶,就会让我想到;中国竹海。(安吉)
安吉白茶有白茶仙子的美称。茶叶长得就像是凤凰的羽毛。颜色像玉石一样。是茶中珍品。
茉莉龙珠:为什么要叫它茉莉龙珠呢?(因为它圆圆的,就像一个龙珠)
听听看,这首个你们知道吗?
教师敲木琴,让幼儿唱一唱江南小调《茉莉花》
菊花茶:只要我说一段话,小朋友就会猜出菊花茶的产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一处古建筑,称得上世界第一,它是什么呢?
5、小结:茶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味道也不尽相同。但是每一种茶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叶、生产茶叶的国家。可以说,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
二、幼儿了解茶文化
1、谁知道茶是怎么来的?(幼儿回答关于茶的传说。)
2、那么茶到底分几种呢?(红茶、绿茶、青茶或乌龙茶、花茶)
3、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4、所以,秋天比较适合品绿茶。让我们一起来泡绿茶,品品它的味道怎么样?
5、教师示范泡茶的用具和要求。
1)茶具:紫砂壶适合泡其它的茶叶。
2)要选用好的矿泉水。
3)先放茶叶、到一点烧开的矿泉水,先让茶叶慢慢地泡开,然后在倒入开水,等一小会。
4)品茶:要双手扶住茶壶,双手端杯。小口抿茶水,让茶香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身体。
5)在等待茶叶泡开的时间里,和幼儿一起背颂几首古诗。
三、幼儿尝试泡茶。
1、两个人一组,选择好自己想要品尝的茶。
2、注意小心烫手。
3、幼儿泡茶。
4、幼儿间相互品差或者向家长敬茶。
四、整理用具。
教学反思: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很遗憾的看到每个班都或多或少有同学没有任何课前资料搜集准备的进了课堂。在分组交流学习时,这些人只能做个旁听者。哪个组这样的;小懒虫越多,在汇报知识时就无话可说,无感可言。
怎么办,不能因此就让全班同学忽略了这部分的茶文化知识呀。为了体现整个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我立刻利用电脑搜索到一个相关内容的专题网站:中国文艺文化专题茶文化,辅助后面的教学。
这个网站里的知识内容非常全面,共分为茶史、茶叶、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又有相关的很多知识内容,并且图文并茂。
弥补了一些小组没准备的知识点后,我又根据班上同学的兴趣,大家最想看哪个主题的相关内容,我就点击进入,大家一起浏览网页。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我和学生都充分地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数数是多少》游戏卡中的数字卡1-5。
2、《送水果》游戏卡。
3、幼儿水果游戏卡。
4、《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活动过程:
☆排序
1、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1-4,请幼儿为数字1-4排序。
教师:这是数字几?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排队?为什么?
(幼儿可从大到小排,或从小到大排)
教师:数字4后边应该是几?
2、出示数字卡片5,引导幼儿认读并辨认5的特征。
教师: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为什么要排在数字4的后面。
☆游戏:送礼物
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为小熊送礼物。
教师:小熊今天过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是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
☆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游戏卡,练习按数取物,引导幼儿寻找、点数水果。
教师:小熊最喜欢吃水果,这有很多水果,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练习按物取数,引导幼儿互相验证礼物的数量。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对不对,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卡片,放在旁边。
3、完成操作单《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教师带幼儿阅读操作单,在幼儿完成操作单过程中及时鼓励引导,并以大拇指粘贴作为奖励贴在幼儿的操作单上。
☆延伸
将操作单放入活动区,请小朋友在活动区中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操作单的正确与否。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幼儿探索、自主的学习,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数学活动中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幼儿想象5像什么的环节上,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满足幼儿想象的需求,对幼儿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十分有利,使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本活动的容量较大,特别是后面的画圆点环节,由于借班上课,忽略了对本班幼儿这方面能力的了解,使得时间过长,可将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放入活动区进行。将此环节运用前面的水果卡片再设计一个小游戏来替代。
教案目标
1、感受过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3、知道我国过年南北方不同习俗。
4、初步了解过年的小常识。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1、认识过年我国南北的习俗。
2、流利讲述自己过年的事。
活动准备
1、布置喜庆的环境氛围 、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2、音乐:《恭喜发财》。
3、福字、各种剪纸等
活动过程
1.看课本《过新年》一课,参观本班收集的当地;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南北方及本地区几种习俗。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内容。有的说:;我家年年都做糍粑来吃;我家包饺子,我也会包饺子的。;我认识,这是福字,过年的时候我家门上总是贴它的。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 ;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
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有:收红包、穿新衣、放烟花、走亲戚拜年等。
(3)小结:过年真开心真热闹。
2、布置教室环境。
让幼儿自己动手布置过年的环境。
3、活动延伸
进行区域活动,在;小小厨房制作各种过年吃的食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我国南北过年的习俗及本地区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不足:操作材料少。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其他幼儿相互协作游戏。
2、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再分成甲乙两组,面向一方站在运球线后。游戏开始,甲组排头幼儿和乙组排头幼儿向前运球,运到指定的终点,返回各自传给下本组下一个幼儿,然后依次类推分别运着球向甲乙两队后面的小朋友传去,返回的幼儿分别站本组的后面, 游戏依次进行,最后以运球速度的快慢决定输赢。速度快的队为赢,速度慢的队为输。
活动指导:
1、注意运球的力度,把球控制在身边。
2、注意交接球的准确性。
3、比赛过程中运球失误时 ,还可以拾回球继续进行游戏。
4、运球失误时。要从失误处拾起球继续前进。
活动结束:
对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
活动反思:
运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9596.html
上一篇:切线的判定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下一篇:日光灯原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