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集合十一篇。

小编认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这篇文章非常值得留意强烈推荐给您,如果我的建议对你很有用请务必将它收藏起来。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1)

一、说教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并交流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于“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知识内容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迁移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同时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本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交流中全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贯穿在教学中的(四)个环节。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四回顾整理,互评激励。下面我就每个教学环节做具体阐述。

教学过程我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图形周长的意义,问:什么是周长?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实物图通过指、说、描出他的周长。

2、利用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情景图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长方形花坛护栏有多长?正方形花坛护栏有多长?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要多少钱?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这样做体现了青岛版教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素材,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动手操作、领悟算法要解决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先要解决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9+4+9+4=26米;9ⅹ2+4ⅹ2=26米;(9+4)ⅹ2=26米。每种方法我都会问:你是怎么想的?谁听懂了?说的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重复,说的不够完善的,及时让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根据课本中甲种护栏多少钱?让学生列出算是:26ⅹ8=208元。

②比较分析、优化算法: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下面我们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出示长方形不同的长和宽三道题,比赛计算它们的周长,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对,练习长13、宽7,长25、宽15,长18、宽9,在交流时让学生说出你是运用那种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这么想?在多次思维的碰撞中,在相互交流中优化最佳算法。让学生自主感悟到(长+宽)ⅹ2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③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运用长方形的知识迁移到解决求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要多少钱?

让学生写出算法,可能有7+7+7+7=28米,7ⅹ4=28米,根据护栏每米9元,算出28ⅹ9=252元。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自主体验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实时优化。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在练习这个环节,我设置了课本中自主联系第一题作为基本练习,第二题、第六题作为综合练习,(在这里我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回顾总结,互评激励。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感受三个角度进行总结。最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养成归纳、自主提升的好习惯。最后布置自主练习3、4题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先让学生畅谈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再让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

这既是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提炼学习方法。虽然整堂课不乏评价,但课尾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方式,可以达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宽+长+宽边长+边长+边长+边长长x2+宽x2边长x4 (长+宽)x2)。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结束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五、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六、说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五、说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设计思路: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3)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4)

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试用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0~112页的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会进行周长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一节课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打基础,同时又为后继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及长、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本课内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围围描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能力与方法:① 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喜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通过多种学生喜好的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观,来协调感性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得到的直观感受加以内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 说教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围一围,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识和理解,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进行完善和内化,在练习与运用中进行对比,排除误区,得以巩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全体,人人动手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又较抽象,如果单纯是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演示,必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亲身的体验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概念或建立残缺的概念。因此,结合教师摆小棒、部分学生上前指一指图形的周长这两个示范性的初步感知活动,我又让每个学生挑选练习纸上2~3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周长,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亲自动手的机会而不再是纯粹的一个旁观者。

2、激发主动,积极参与

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通过个人的探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对很多同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在讨论中相互取长补短,得出比较全面的方法。在这一小组探究的活动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和主动性得以体现,一些思维、概括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

3、师生配合,多边互动

本课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及帮助学生整理探究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配以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判断学习的成果是否正确,并在此基础上,辅导学生优选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计算公式。在第二次讨论学习后,安排学生看书,既是利用教材对前面活动成果的一个加强,又留给学生消化与质疑的余地。

三、 说学法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围围,描描,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主的小组学习、讨论,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尝试去发现和创造自己未知领域中的知识,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教材进行质疑,通过练习中判断题的解答,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排除干扰,巩固成果。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力求形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为此本节课在这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一)、周长的含义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这样安排的:

1、 出示一个(小棒搭成)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周长。

演示:三小棒摆成一直线

2、 出示一个(小棒搭成)四边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四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四边形的周长。

▲这两次出示由教师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3、出示钉板(围着各种图形),让学生上来用手指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由几个学生上来操作,一是检测前两次观察后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继续加强学生对周长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完成练习纸:选择你喜欢的2~3个图形,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

▲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周长的含义,同时又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4、揭示课题:(指钉板上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着重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二)、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长方形的周长

▲《大纲》中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充分地感知了周长的含义,认知结构已有了调整和重组,所以在这一层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并就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作好记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学生应该很明白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在讨论探究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享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拥有批判不同算法的权利,这段时间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对于学生而言,把问题交给他们远比把结果交给他们有挑战性,更容易使他们有成功的情绪体验,学习上的探究能力得以发展,合作意识得以加强,组内成员相互取长补短。

1、 出示一个长方形(媒体):

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2)交流汇报。配以媒体演示。

▲此时应该是学生努力探索的精彩呈现,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对自己的成果的正确性是十分关注的,利用这一时间,不失时机地配以媒体的演示,一方面让学生巩固讨论学习已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辨别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板书: 5+5+4+4=18cm

5+4+5+4=18cm

5×2+4×2=18cm

(5+4)×2=18cm

(3)方法比较,得出常用公式。

根据四边形的周长概念,这四个算式都正确吗?你觉得哪个最简便? (5+4)×2

5+4表示什么?表示一份长与宽),配以媒体演示

乘以2表示什么?(有这样的两份),配以媒体演示

这个算式也就是(以媒体演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较为简便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概括为计算公式,此时学生的认识就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2、 如果用字母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a表示长的长度,b表示宽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公式可以写成: C=(a+b) ×2

练习利用公式求长方形的周长。(媒体)

3、 出示例1,指导书写格式

解: C=(a+b) ×2 先写公式

=(25+15)×2 代入数据

=40×2

=80(米) 要写单位名称

答:………………………………。

▲其实解答例1已是水到渠成的事,这里只需指导学生一个规范的解题格式。

第二层次:正方形的周长

▲这一层次基于上一层次的认识,学生应该有能力解决,但可能方法的选择上有一些偏差,因此,这里采用学生讨论的学习方式,主要使学生全体能对正方形的特征重新唤起,进而应对这种四边相等的特征,采用合理优化的解答方法。

1、 出示正方形,a=5cm

这个正方形周长怎样求?为什么?

2、 学生讨论,并交流:(配以媒体演示)

板书: (5+5)×2=20 cm 5×4=20 cm

3、 为什么这里可以乘以4?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4、 可以得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 如果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C= a ×4

6、练习利用公式求正方形的周长。(媒体)

第三层次:看书,划出概念,质疑。

▲这一层次主要对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进行重温和整理,培养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习惯及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三)、巩固反馈

1.完成P112 练一练

2.A册34页第二题。

3. 媒体出示判断题

4.根据要求在钉板上围长方形或正方形

(1)围一个长5cm,宽4cm的长方形,口答周长。

(2)围一个边长3cm正方形,口答周长。

*(3)围一个周长是12cm的长方形,怎么围?(拓展题,视时间)

▲由于这是第一课时,练习也以实践操作题居多。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学生头脑中周长的概念。在第2个练习之后安排了第3个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排除干扰,强化所学的知识。第4个练习的第(3)小题是一个拓展题,视时间,如果充足,在课堂上讨论;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则安排学生课后思考,使学生课堂上已掌握的知识得以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四)、总结整理: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A册P34;每日精练P68。

附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5+4+4=18cm

5+4+5+4=18cm

5×2+4×2=18cm

(5+4)×2=18cm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C=(a+b) ×2

(5+5)×2=20 cm

5×4=20 cm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 a ×4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5)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7)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三)、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26+14+26+14=80(米)(2)26+26+14+14=80(米)

(3)262=52(米)(4)26+14=40(米)

142=28(米)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63~6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1、想想做做1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想想做做2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3、想想做做4、5

只交流,不解答。

4、想想做做6

拼一拼:同桌合作动手拼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拼法及所求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拼摆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不同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P64-65T3T4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9)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1、学科:数学

2、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教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两条彩带。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过程:

一 ` 激趣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 (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4`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四` 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下面我将从四个大的板块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从而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长方形周长,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所以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尝试计算,二、交流汇报,三、总结归纳,四、巩固练习。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在试算中学生很容易得出:5+5+5+5=20(米)。5x4=20(米)。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哪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分层精练,巩固达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出示兔子日记,设计了"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激情。第一关是让学生计算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二关是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练习;第三关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是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式练习,注重考察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设计的三个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shifanwen/16926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