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形容人生:
人生如画,有了微笑的画卷便添了亮丽的色彩。
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飘着诱人的醇香。
人生如歌,有了微笑的歌声便多动人的旋律。
人生如书,有了微笑的书籍便有了闪光的主题。
今天,我想说我们鄞州银行的阳光服务也从微笑开始吧!
推开银行的大门,第一映入眼帘的既不是崭新的装璜,也不是统一的着装,而是我们的脸。但是,我们的装璜可以统一,我们的着装可以统一,我们的脸能统一吗?答案是:能。因为我们的脸上都有微笑呀!
《辞海》说,笑是“因感喜悦而开怀”,也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七情六欲之一,但它却是一种高质量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微笑。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千金难买一笑”、“一笑解千愁”的说法,而“尘世难缝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说明真正做到笑口常开,不容易,出门办事最怕的就是“铁板脸”、“苦瓜脸”。清朗明丽的微笑充溢着一股春的气息,赏心悦目,使人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好感。我们钟公庙储蓄总汇就笑声常驻,有一位大爷提着一大袋零钱一脸难色地走进来,站在门边象在犹豫什么,小石见了马上站起来微笑着说:“大爷,有什么要帮忙吗?”看到微笑老大爷受到了鼓舞,走过去问:“小妹妹,我家拆房子了,零钱整出一大堆,能帮帮忙换一下吗?”“能”小石爽快地应了下来,几位同事都过来帮忙,不到二十分钟就好了,老大爷拿着五十几元钱,像中了大奖似的非常开心,逢人就说:“我儿子、媳妇都说这么碎的零钱现在没处换,我也在好几家银行碰了壁,在鄞州银行的门口,我看到了里面小姑娘的笑脸,进去试试,成了。这真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啊。”五位年青的员工用青春照亮着营业厅,用微笑温暖着每一位客户。你看,营业厅墙上挂着连续几年的“巾帼建功示范岗”、“省级青年文明号”。2.03亿的存款余额,上班时连歇一歇的工夫都少有,但微笑在那儿是一种传统,一阵风,谁到了那儿都会染上微笑的习惯。她们以一颗真挚的心,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一脸亲切的微笑充分体现着我们鄞州银行“阳光经营,创新服务,快乐成长”的经营理念。
微笑是一盏大海上的引航灯,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微笑是一缕阳光,能够穿透乌云,温暖大地和生灵。有首诗这样写道:“微笑,哦微笑,只要你微笑,便有无数微笑回应你的微笑;只要你微笑,生命就充满欢笑。”微笑是我们精神状态的最佳写照,是人与人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在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做为我们今天的鄞州银行人,只有真正把“微笑”作为竞争和企业自下而上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才能为我们的服务提供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
著名的音乐家谷建芬曾写了这样一首歌: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对我们鄞州人银行来讲是:请把我们的服务带回你的家,请把客户的微笑留下,要把客户的微笑留下,就从我们自已的微笑开始吧。朋友们,笑迎八方客,财源滚滚来!
从微笑开始
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能有机会站在这里,述说一段妇联工作的情怀和感悟,心情十分激动,我演讲的题目是“完善自我,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做为刚刚接触妇联工作两个月的新兵,可以说,这个岗位充满了新鲜、兴奋和挑战,记得搬进妇联办公室的当天,锦兴村的一位姓王的大姐便找到了我,声泪俱下地向我讲述了他被经常被丈夫毒打,夫妻感情陷入破裂边缘的不幸经历,听了她的倾述,做为女性的我不仅对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妇联干部的责任感更促使要我帮助驱散她心头的阴云,为此,我第二天便带着该村妇女主任到王大姐家规她丈夫善待妻子,必掉恶习,第一次上门,事情进展的并不如意,虽然好话了很多,但其丈夫一句“我们家里的事,不用你们外人管”,把我们拒之门外,倔强的我为了管好这件事,一连几天,不厌其烦上门对他好言相说,厉语规劝,并拿出有关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文向他宣传讲解,也许是我的真情打动了他,也许是法律警醒了他,最后他终于在我和亲友的面前发誓一定会同妻子好好过日子,决不在打骂妻子。
处理完这事后,回到办公室,我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妇联工作真累!”同一办公室对妇联耳闻目睹较为熟悉的刘姐听了后,对我说:“这才哪到哪,以后的日子还长了呢!”长了呢!细细品味,刘姐说得真对,妇联做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责任重大,为当好维护权益的“保护伞”,让半边天空绚丽多次,我们的路的确还很长!近几年,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观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妇女权益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和落实,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广大女性已逐步实现了从弱者形象到向更具有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强者形象的转变,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妇女,她们越来越多地走出传统的樊篱,家庭的束缚,主动地带融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洪流之中,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日益突出的贡献,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广大农村妇女们的普遍存在的特有优势正逐步得以显现。
但我们也就该清醒地看到:一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女子无才便是德”、“贤妻良母”这些传统观念的幽灵仍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徘徊,它顽固地阻碍着当代社会女性的彻底解放!是妇女天生愚笨、不堪造就吗?请看当今世界巾帼英雄吧!冰心老人在三个孩子的啼哭声中辛勤笔耕、成为一代文学大家;琼瑶女士与狂赌的丈夫分手后,怀抱着小女儿写下篇篇言情小说,终于名扬天下;第23届奥运会女子长跑冠军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撒切尔夫人在丈夫和孩子们的支持下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三届首相的”铁娘子”。
可到如今这种封建残余思想并没有从一些人的头脑中完全剃除。“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热情和信心。
二是社会接纳认可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凡女性干事业者都要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往往要有双倍仍到几倍的付出。
她们在承受内在压力的同时,一般还要承受来自外部无形的压力,女性领导者的魄力和强干在一些人眼里被认为是“张扬”甚至“另类”,一些农村工作的“女强人”因此而遭到无端的排斥和贬低,轻视女性的声音随处可闻。三是妇女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偏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根据调查显示,城乡女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3.5%,58.5%的女性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仍占到13.6%。尤其是农村妇女,她们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素质低的原因,导致了她们中的大部分,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影响了她们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的发挥,从而也影响了她们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列宁也说过“女工的解放只能是女工自己的事情”。
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人为堵塞了妇女参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路径,迫于生存的压力,她们只能靠婚嫁满足吃穿住的需求,而现在则发生了根本变化,妇女不在是旧社会的“附拥品”和“内人”,做为“半边天”,她们有权力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只有她们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广大妇女的意愿,更加具有代表性。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农业生产对妇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大批男劳力从土地劳作转向外出打工,长年生活在本乡本土的人群中,妇女的比例不断扩大。
为此,发展村户经济中,妇女逐步成为“主角”,充分发挥好妇女的群体功能,调动她们参与和投身于村务管理活动中,加强她们彼此合作和交流,必将对村户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世界形成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十六大又敲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鼓,这一切要求我们广大农村妇女要有所作为,积极参与到改革发展的洪流当中,勇敢地支撑地“半边天空”。
短短两月我对妇联工作从无知,到小有,到有所感悟,我深知中华民族复兴不能没有妇女的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能没妇女参与,妇女要发展更不能没妇联的努力,我深感责任重大,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用我的汗水,用我的智慧,用我跳动的这颗火热的心架起妇女通向光明的五彩桥,筑就奔赴辉煌的康庄路,有行动演绎出属于妇女,属于社会、属于的一片灿烂睛空。
镇妇联主席的演讲
论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某高校有一位法学教授当了院长,一方面大讲依法治校,另一方面又大讲恶法亦法。他明确要求教师和学生遵守学校有关机关制定的全部规章,而不管这些规章是人事处制定的还是房管科制定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至于有关机关是否对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地执行这些规章,那他是管不了也不愿管的。显然,在他看来,校规不过是学校有关机关整治师生的工具。
这样的依法治校,只能让师生们更加寒心,只能搞坏依法治校的名声。任何法律都具有预先公布、同样情况同样处理和强制实施的技术特征,否则就不是法律。
商鞅变法的时候曾贴出告示:谁把一根木头从都城的甲处搬到乙处,就可以从政府领得若干黄金。一般人都不相信,但有一个人按告示去做了,商鞅果然给了他告示上所说的黄金。
可见法的强制性决不仅仅意味着政府执法时不许百姓反抗,而且意味着政府及其官员必须守法和执法。如果高兴就执法不高兴就不执法,法律就没有权威,人民就不会守法,法律从而也就达不到它的目的。
国家的法律是这样,校规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这位院长治下的某些“校规”是不配称之为校规的。
例如学校房管科制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规定:博士一人一间,硕士二人一间,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者三人一间。而实际所做的是:博士即使是刚毕业的都分给两居室,本科及本科以下者都分给二人一间,理由是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标准是下限;而硕士即使教了
七、八年书也还是两人一间,这时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又成了上限。我想,除非在这个学校里硕士被明确规定为贱民或私生子,否则即使根据恶法亦法的原则,这样的校规也不配叫做校规。
恶法可以在法律的内容上不平等,但在实施上仍然必须是平等的;否则只能是人治。现在讲依法治校,首先当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但是依法治校并不是要在学校里实行商鞅式的严刑峻法统治,而是要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民主法治的学校。如果这样来理解依法治校,那么下面几个问题就是不能回避的。
首先,依谁的法治校?学校不能超然于国家法律之外,它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校规只能规定国家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详的问题。那么这些校规应当由什么人或什么机关来制定呢?根据民主原则,我认为只能由民主选举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制定。
学校各行政部门只能享有提案权,而不能享有规章制定权。涉及学生利益的校规,还必须让学生代表列席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我并不主张赋予学生代表以表决权,除了学生年轻幼稚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是过客,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只有这样制定的校规,才能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遵守。
校规只有这样制定,广大师生员工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才不至成为被动服从而又心怀不满的无所作为的被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按人口比例从各部门产生,而应当按国家关于后勤社会化和精简行政机构的要求,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比例(这一比例必须保证专职教师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分别从教师和非教师中产生。
教职工代表大会除了规章制定权外,还必须拥有学校自筹资金的预算决定权和决算通过权。法律的权威必须由立法机关控制钱袋来保障,校规的权威也必须由教职工代表大会控制钱袋来维护。
这样一来,学校行政部门的权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他们同样可以从依法治校中获益,他们将不再有“听哪个领导的”这样的烦恼。其次,依什么样的法治校?简单地讲恶法亦法显然是不对的,否则就不会有“多数人的暴政”这个概念了,当年的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也就可以凭依法行暴的理由而不受惩罚了。
法律必须公平,必须保障被治者的权利;校规也一样。最起码,校规不得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冲突,不得以多数人的意志剥夺少数人的平等权利。
像“男三十五,女三十二”这样的分房条件,就明显与宪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原则相冲突。就校规讲恶法亦法,只有满足了以民主程序制定、不与国家法律(包括宪法)相冲突、不歧视这三个条件,才能说得通。
但是一项校规如果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即使需要修改,我们也只能说它是不合理的校规,而不宜叫它“恶法”。对于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不合理的校规,在正式废除或修改以前,我们仍必须遵守。
再次,依法治校是谁治谁?现在讲恶法亦法的人心中,依法治校似乎指的是由行政部门来代表学校治教师和学生,依法治校就是要加强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权威。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因为它一方面助长了领导和行政部门的特权思想,另一方面又打击了广大师生依法治校的积极性。
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我并不主张废除一切强制,但是一项法律或校规如果不是把极少数人而是把大多数人假定为需要强制的对象,它是注定要大打折扣并且要短命的。最后,依法治校怎么治?跟法律一样,校规也不能只有实体性的规定,还应当有合理和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代表学校执行这些校规的机构必须按规定程序执行校规。
如果没有程序性规定,则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的有些内容已经由法律或法院的判决予以明确,例如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人不利的决定应当在作出决定前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应当给申辩者以必要的准备时间、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及时送达。
起码,正当程序原则要求执法者在无具体程序规定时凭良心操作,不得滥用权力。
依法治校演讲致辞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第19个教师节。在今天的升旗
仪式上,让我们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少
先队的敬礼,并献上一首颂歌寄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
九月,金色的季节;
九月,温馨的季节;
九月,鲜花盛开的季节;
九月,天真烂漫的季节。
迎着九月的和风,
我们来到大自然,
采一束鲜花送给老师
采一缕欢笑送给老师
今天是您的节日,
全体少先队员们共同祝愿
愿您幸福快乐到永远
忘不了,讲台上您那怡人的风采;
忘不了,夜灯下您那辛勤的身影;
忘不了,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
忘不了,您那认真负责的精神。
是您把我们引上知识的航船;
是您,教我们如何畅游知识的海洋。
我们成功了,
您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成名了。
您还是我们的老师;
无论我们有如何惊人的业绩,
您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面对我们这些新时代的红领巾。
您只有微笑,
烦恼与忧愁永远留给独处的日子,
您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亲爱的老师,
您辛苦了!
您的付出,
您的辛苦
我们看得见。
看!鲜艳的红领巾红似火啊!
飘荡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每一条红领巾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让我们唱吧!
让我们跳吧!
庆祝伟大的9月10日
庆祝光荣的9月10日
听!那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歌。
那是一首献给全天下老师的歌。
记住吧!9月10日。
记住吧!九月,
那首献给老师的歌。
教师节演讲
让信念与爱心与时俱进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砟子煤矿的参赛选手王春平,能有幸参加这次《婚育新风进万家》演讲大赛,使我想起了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剧中两个“游击队员”南征北战,一路超生,然而他们并未得到梦寐以求的“多子多福”,得到的却是生活上更多的艰辛,以至于“少林寺”她娘直面惨淡的人生,幡然醒悟:“俺们这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为了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少几个“少林寺”,为了让“吐鲁番”她娘,“海南岛”她爹尽快的改变观念,转换思想,我们的计生干部操了多少心,劳了多少神,又怎能有计量单位?正因为如此,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才取得今天这样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我们砟子煤矿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二十几年如一日,走遍矿区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用爱心与信念为矿区计划生育工作谱写出绚丽的篇章,她就是我们砟子煤矿的计生办主任孙华同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信念与爱心与时俱进》。没有信念的生命是残缺的人生,没有爱心的人生是无为的生命,信念是浩瀚海洋中指路的明灯,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
信念是勇敢者一生一世的追求,信念不是痴迷,更不是盲从。计生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可孙华同志的工作要比“天下第一难”还要难。
人们都知道,花儿绽放,需要种子;春草吐绿,需要草根。在矿区井口下井的人都想有个儿子,留条根儿,不是他们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而是他们从事的职业危险,如果头胎生个儿子工作还好做一点,假如头胎生个女儿那孙华同志的工作难度就大了,不光要做通职工本人的思想,还要做通职工家属的工作,这里面奶奶盼孙子,爷爷想留个根,妈妈更想要个儿子,几个回合就能让计生工作者身心憔悴,疲惫不堪,可孙华同志不怕,执著的孙华用信念作支撑,用爱心为桥梁,多次登门,多次造访,为职工分忧,为家属解愁。
执著的她硬是让矿区二十几年的工作走在前列,连续十几年获省、市、局、县“计生工作先进个人和单位”称号。孙华同志没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没有舌底生花的联珠妙语,更没有万贯金钱作为工作中的支点,但她有一颗一心为职工的拳拳爱心,这种用信念与爱心支撑的强烈愿望,就是让矿区的婚育适龄人群少生优生,尽快致富。
作妇女工作难,可搞计生工作更难,孙华同志是个坚持原则的人,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些人。记得有一次,她上门去作一位计划外怀孕妇女的思想工作,劝她把孩子打掉,可谁知刚跨进门,就被她婆婆用扫帚赶了出来,孙华硬是硬着头皮走进了门。
这样的事是常有的,有时一些不理解的人还赶到她家去吵闹,甚至有些人明里说的好,暗里却搞破坏,今天把她家玻璃砸了,明天把她的自行车放气了,后天又给她家打来匿名电话……这样的事情多了,家里的埋怨也就多了,家里人都说:你这个主任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还当它干吗?孙华硬是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干了下来,一干就是二十几年。这二十几年里,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矿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从原来的想要多生孩子到今天的积极退还二胎生育指标,这里面凝集着多少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心血,也诠释了多少像孙华同志一样的计生干部的付出与执著。
她常说:“人要活着充实有意义,就得给自己确定目标,树立信念,没有信念,就好像被蒙住了眼睛,人生没有爱心,就好像被掳去灵魂。”孙华同志的人生中有目标,孙华同志的信念里是爱心,她的目标是让矿区人少生优生,尽快提高人口素质,她的信念是不再让共和国人满为患,让赖以生存的家园更美好。
为了这崇高的信念,她不畏艰险,栉风沐雨,跋山涉水,为了那充满爱心的信念,她不断攀登,不倦鼓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孙华一样的计生卫士,才使共和国20年间少生了三亿多人口,人均生存质量相对提高了2.5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扎根在基层的计生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她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更没有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她在平凡中书写伟大,用爱心延伸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计生工作者,咱们的党才有了今天这样扎实的群众基础,正是有了她这样的妇女工作代表,咱们矿区的妇女姐妹才有了知心人,也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计生主任,咱们矿区的生活才变得如此富饶美丽。
她让信念跨越时空的年轮,她用爱心编织执著的事业,她更让信念与爱心与时俱进。
让信念与爱心与时俱进(计生演讲)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yan/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