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课本p84例6及练习十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
将口诀补充完整:
()六二十四二()十四
七()五十六()八四十
……
二、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
1.引出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板书:9的乘法口诀
2.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2条船上有几人?
(4)3条船上有多少人?
……
3.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例1,编出9的乘法口诀
小组合作,反馈交流、并展示。
4.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5.出示85页3题: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9的倍数的积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归纳。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口述:五九()……指名填、抢答等。
2、练习十九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五、随堂练习。
一、四人小组对口令练习,一人说另外4人抢答。
二、找朋友游戏
7×3=7×6=7×4=
7+7+7=7+7+7+7+7+7=7+7+7+7=
三七二十一六七四十二四七十八
7×5=7×7=
7+7+7+7+7=7+7+7+7+7+7+7=
五七三十五七七四十九
三、把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一七()二七()()二十一
七七()()七二十八五七()
四七()
四、口算竞赛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73页做第3题。
五、在o里填上“+”或“一”
7×3=7×4o77×6=7×5o7
六、解决问题
1、2个星期有多少天?
2、一条鱼要7元,妈妈买4条鱼要多少钱?
七、根据7的乘法口诀自编一道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复习11-16。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重点
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板书课题: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复习乘法的意义。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一共是()个()相加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2、◎◎◎□□□□□□□□□□□□◎有()个,□有()个()个。□的个数是◎的()倍。3、完成期末复习11。沉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老师小结:4+4+4只表示3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可以写成3×4或4×3,求5的2倍也就是求25相加是多少,写成乘法算式5×2。三、复习乘法口诀。1、请学生齐背1~6的乘法口诀。2、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3、完成期末复习12。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口诀“对口令”的游戏,然后根据口诀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说出两道乘法算式。4、完成期末复习13。(1)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集体校对。(2)然后指导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再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二十五、五六三十。(3)2和一个数相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有什么特点?5各一个数相乘呢?(4)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们有0、2、4、6、8。5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是5或0。5、完成期末复习14。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督促学生写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校对。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在1~6的乘法口诀中哪两句乘法口诀的得数是一样的?(一四得四、二二得四)(一六得六、二三得六)(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四、复习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会用0补足.
2.使学生初步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一的第10题.
全班学生一起做,教师记一下时间,看有多少学生3分钟能做完.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看谁都能做对.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让两个中等水平的学生说一说.说得不完全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把下面各数缩小1000倍.
12.5256103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今天继续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出示例3.指名说一说应该怎样写竖式、每一步怎样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竖式.在点小数点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该怎样点.
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引导.如:
“根据被乘数、乘数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5位)
“现在积的位数是几位?”(3位)
“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用0补足)
“怎么补?”(补在积的前面)
“要补几个0?”(补两个0)
“积末尾的0是在点小数点前去掉,还是在点小数点以后去掉?”(在点小数点以后去掉)
如果班里的学生程度较好,也可以先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集体讨论怎样点小数点.
2.教学乘法验算.
教师:“我们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学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同学们能用这种方法对例3进行验算吗?”
学生独立验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出示例4.指名读一遍题目.
教师:“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怎样列式?”(18.5×2.4)教师板书:18.5×2.4
“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是求18.5的2.4倍)
“还可以怎样说?”(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来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4.教学小数乘法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教师:“同学们观察例3和例4,分别比较一下它们的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例3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小,例4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再观察这两道例题的第二个因数与1是怎样的关系?”(例3的第二个因数比1小,例4的第二个因数比1大.)
“第二个因数比1大或比1小对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5.基础练习.
做教科书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判断一下,乘得的积要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然后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两名中等水平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1题的前两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对每一道小题都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道理.特别对判断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的第20题.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1题的后四道题,第13题.
口算乘法
第1课时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195.html
上一篇:时观察物体优秀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