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元素周期表说教案 精选版

提起各科的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一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什么样的高中教案比较高质量?希望《元素周期表说教案 精选版》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必修一中金属钠和非金属氯气的学习,给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提供了感性认识材料,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的学习也后面的选修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元素周期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等。教学中,应以元素的原子结构为基础,通过相邻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区别找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这不仅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本质决定现象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生起到导学作用。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四、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为此,本节课安排了以下教学方法:

a)温故而知新,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从初中熟悉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原子的表示方法,azx。

b)本节课的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采用讨论探究法。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对于微观领域(如: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无法观察到的地方用多媒体进行投影,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c)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和总结,利用练习的辅助作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现学知识的理解。d)课后作业,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熟练运用。五、教学程序见教案的

Jk251.coM编辑推荐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表的基本构造.

2、知道电流表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

3、了解电流表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

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电流表的原理,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教师可以通过定量推导得出电流和指针偏转角度的关系,突出重点,进而突破安培力的力矩与弹簧的扭转力矩平衡这一难点注意分析安培力的力矩与线圈所处位置无关。

教法建议

本节讲述,是根据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一个具体应用,重点讲述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原理,因此教学中应利用教具、挂图让学生清楚电流表的基本结构,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定量地推导出电流和指针偏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并知道前面学过的电流表两个重要参量满偏电流和满偏电阻的意义.首先组织学生观察、剖析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再启发指导学生利用公式和力矩平衡推导电流表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方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电流表的基本构造.

2、知道电流表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

3、了解电流表的基本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电流表的原理,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电流表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物理仪器的工艺美及工作原理分析推导的逻辑美的审美感受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和挂图直观教学,通过启发、讲解、公式推导进行工作原理的教学.

2、学生认真观看、积极思考,结合学过知识分析推导公式,理解电流表工作原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2、难点:安培力的力矩与弹簧的扭转力矩平衡.

3、疑点:安培力的力矩与线圈所处位置无关.

4、解决办法

通过定量推导得出电流和指针偏转角度的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教学挂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先组织学生观察、剖析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再启发指导学生利用公式和力矩平衡推导电流表工作原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讲述,是根据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一个具体应用,重点讲述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原理,因此教学中应利用教具、挂图让学生清楚电流表的基本结构,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定量地推导出电流和指针偏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并知道前面学过的电流表两个重要参量Ig和Rg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电流表的结构

利用实物,结合挂图讲解电流表各部分的构造,应该特别指出的是:(1)蹄形磁铁和铁芯间的磁场是均匀地幅向分布的.(2)铝框上绕有线圈,铝框的转轴上装有两个螺旋弹簧和一个指针.

2、

设导线所处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框长为l、宽为d、匝数为n,当线圈中通有电流I时,安培力对转轴产生力矩:,其中安培力的大小为:

故安培力的力矩大小为:

当线圈发生转动,不论通电线自转到什么位置,它的平面都跟磁感线平行,安培力的力矩不变.当线圈转过角(指针偏角也为)时,两弹簧产生阻碍线圈转动的扭转力矩.

由材料性质知道,扭转力矩,根据力矩平衡得出:

其中对同一个电流来说,k、n、B、L、d是一定的,因此

所以通过偏角的值可以反映I值的大小,且电流刻度是均匀的。当取最大值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最大,称为满偏电流Ig,所以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不要超过满偏电流Ig。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理解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原理,在以后使用电流表时注意不超过量程。

八、布置作业

P150(6)(7)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1、电流表的结构

2、

安培力力矩:

弹簧扭转力矩:

平衡时,

3、电流表的特点

(1)电流表的刻度是均匀的。

(2)允许通入的电流不能超过Ig。

(3)电流表有一定的内阻Rg。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一 精选版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4.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四)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高中教案电压表电流表【推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3、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会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

2、能使用改装过的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三)情感目标

通过的改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与外界环境因素由关系的.

教学建议

1、本节要求对的改装进行原理上的教学,所以最好能利用一定的时间先引导学生进行串并联知识的复习和讨论,充分讲清楚串联的分压原理和并联的分流原理.

2、为了把电表改装的道理讲清楚,引入了表头的内阻、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等概念.对于表头的概念,可以向学生展示未经改装的表头,即灵敏电流计,利用未经改装的灵敏电流计对弱小电压和电流先行进行测量,让学生知道,表头也可以进行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只不过是量程太小,通常满偏电压和电流只有几十毫伏和几毫安,满足不了测量的需要,因此需要将表头进行扩大量程.

3、本节通过两个例题说明改装的原理,教学中务求使学生理解原理,而不要死记公式.要着重说明,所谓扩大量程到若干伏或若干安(注意区别于扩大了多少伏或多少安),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一点弄清楚了,可以避免学生只记住一般扩大量程的公式来套用.

4、在讲解扩程原理时一定要强调尽管量程是扩大了,可以测量的电流的电压加大了,但是流经表头的电流和表头两端的电压却没有扩大,电流的扩大部分是通过并联电阻流过去的,电压的扩大部分是加在串联的分压电阻两端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3、会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

4、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

5、能使用改装过的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原理.

难点:改装后的电流表与电压表与原来电表之间的关系(内阻,量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

1、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关系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根据以上关系不难发现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和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电阻的分压和分流比例与电阻的大小之比有关,请分析以下实例

1、在电动势为3V,内阻为0.4Ω的电源两端并联上两个阻值分别为6Ω和9Ω电阻,求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的大小.

2、如图所示电路图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上移动时,的读数如何变化?

引入新课:

在实验中使用的,实际上是由表头和电阻串联或并联而成的,表头实际上就是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有时称之为灵敏电流计,常用的表头主要组成部分为永久磁铁和放在永久磁铁中的可以转动的线圈组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通电线圈在永久磁铁所形成的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偏转,随着电流的增大,线圈的偏转角度增大,于是指针所指示的测量值就大.

通过表头的电流增大时,显然说明表头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增大.所以我们可以在表头上描绘出相应的刻度,从而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

表头的内阻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当表头内通过的电流增大到一定的值时,指针会偏转到最大,此时的电流称之为满偏电流,用表示,显然此时表头两端的电压也是最大的,称为满偏电压,用来表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教师在讲解完表头的有关名称和原理之后,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块灵敏电流计,并用该表头来测量一些大小不同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学生会发现该表头的测量范围很小,根本满足不了实际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值,所以需要对表头进行改装.

改装方法讲解:

电压表=表头+串联的分压电阻

电流表=表头+并联的分流电阻

根据以上图示利用复习提问部分的串并联关系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和解释,之后用以下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表头来改装.

探究活动

1、欧姆表的刻度值是不均匀分布的,请你用一个电流表改装成一个欧姆表,并将刻度标志在改装后的表盘上。

2、用欧姆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器元件。

3、用万用电表检测电路故障。

4、实验设计:测量的内阻

高中教案氧族元素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掌握性质递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掌握与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氧族与卤族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保意识。2.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重点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难点与卤族元素性质的比较。3.疑点(1)同一族元素无氧酸与含氧酸强弱变化规律为何不同?(2)“元素的非金属就是氧化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画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并预测其它性质。2.阅读课本第126页表6-1,并对的性质变化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五、教学步骤[引入]和氧元素一样和硫、硒、碲、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2个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统称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族中的各位成员,它们在结构以及性质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板书]第六节一、的原子结构[板书]元素名称:氧硫硒碲元素符号:OSSeTe核电荷数:8163452原子结构示意图:[设问]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回答]1、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2、不同点:1)核电荷数不同;2)电子层数不同;3)原子半径不同。[设问]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结构的哪些方面决定?[回答]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决定。[设问]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怎样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回答]最外层电子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设问]从结构的相同与不同,预测其化学性质有何相似与差异?[回答]相似: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而表现氧化性。差异:从O→Te,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因而氧化性依次减弱。[总结并板书]1.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表现氧化性。2.原子结构不同点:1)核电荷依次增大。2)电子层数依次增多。3)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减弱。[过渡]下面我们讨论单质的物理性质。[板书]二、单质的物理性质。[指导阅读]课本第126页,表6-1,由学生对物理性质进行归纳总结。[板书]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单质:O2SSeTe颜色:无色淡黄色灰色银白色状态:由气→固密度:由小→大熔沸点:由弱→强[设问]单质物理质的变化规律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什么规律。[回答]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单质的颜色由浅到深,密度、熔沸点都逐渐升高,从而体现了自然界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过渡]前面我们从原构结构的相同与不同预测出它们的化学性质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首先讨论相似性。[板书]三、单质的化学性质1.相似性:[思考]硫有哪些化学性质?[回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可与氢气化合,有可燃性。[板书](1)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均能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H2R)。(3)均能在氧气中燃烧。(4)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为酸。SO2—H2SO3SO3—H2SO4SeO2—H2SeO3SeO3—H2SeO4TeO2—H2eO3TeO3—H2eO4RO2—H2RO3RO3—H2RO4(5)都具有非金属性。[过渡]原子结构的不同和递变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板书]2.递变性(从O→Te)[指导阅读]第126页,表6-1,“氢化物”一栏[讨论]怎样判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回答]可通过反应条件和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的程度越剧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讲述]由课本127页可看出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由易到难,所以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应由强到弱。[板书](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讨论]氢化物的还原性如何变化?[回答]氢化物(H2R)中,-2价R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因而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板书](2)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讨论]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有何变化规律?[分析]影响酸性大小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反映在与H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对它的束缚力的强弱上,对H原子的束缚力越弱,释放H+就越容易,因而酸性就越强。氢化物中原子间结合方式可用下式表示:H-R,随着R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小,对H原子的束缚力逐渐减弱,释放H+的能力逐渐增强,因而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板书](3)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讨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如何变化呢?[分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表示为H2RO4,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可用下式表示:H-O-R,可见含氧酸的强弱应主要取决于O原子对H原束缚力的强弱。随着R原子半径依次增大,R对O原子的束缚力依次减为,使得O原子对H原子的束缚力依次增强,释放H+程度由易到难,因而H2RO4的酸性依次减弱。所以同族中,同种类型的含氧酸的酸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如:H2SO4>H2SeO4>H2TeO4;H2SO3>H2SeO3>H2TeO3。[板书](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5)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设问]可通过哪两个反应事实来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回答]1)S+O2SO22)2H2S+O22S+2H2O[过渡]和卤族元素的性质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板书]四、与相应的卤族元素的比较[讲述]以硫、氯两种元素为例,首先对它们的原子结构进行比较。[板书]一、原子结构的比较[提问]画出硫元素和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二者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回答]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追问]它们的原子半径相同吗?为什么?[回答]原子半径除受电子层数影响外,还受核电荷数影响,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大,则其半径越小。因硫的核电荷数比氯小,所以硫的原子半径比氯大。[总结并板书]1.原子结构的相同点:1)电子层数相同。2)最外层电子较多,均易得电子表现氧化性。2.原结构的不同点:1)核电荷数:氧族<卤族。2)原子半径:氧族>卤族。3)最外层电子数:氧族<卤族。4)得电子能力:氧族<卤族。5)氧化性:氧族<卤族。[过渡]卤族与氧族结构的相似与不同也必然决定它们性质上的相似与不同,下面比较它们的化学性质。[板书]二.化学性质的比较[提问]二者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回答并板书]1、相似性1)都与绝大多数金属化合。2)都能形成气态氢化物。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酸。4)均具有非金属性。[提问]二者有哪些不同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二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有何不同?[回答]H2与Cl2经点燃生成HCl,而S与H2必须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才可生成H2S,生成的H2S在300℃时又发生分解,所以HCl稳定性强于H2S。[板书]2、差异性1)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氧族(H2R)<卤族(HR)[提问]本例说明二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有何不同?[回答]H2SO4是强酸,而HClO4是最强酸(含氧酸中)。所以HClO4强于H2SO4[板书]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合物酸性:氧族(H2RO4)<卤族(HRO4)。3)非金属性:氧族<卤族[讨论]怎样从反应事实上证明氟的非金属性强于氧?[回答]2F2+2H2O==4HF+O2↑[讨论]怎样从反应事实上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回答]H2S+Cl2==2HCl+S[板书]课堂练习1.对氧、硫、硒、碲四种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大D.由于核电荷数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也依次增大2.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硒可以跟钠组成化合物Na2SeB.硒化氢的水溶液呈强酸性C.亚硒酸是一种中强酸D.硒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3.下列氢化物的还原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A)。A.H2Se>H2S>HI>HBr>HClB.H2S>H2Se>HI>HBr>HClC.HI>HBr>HCl>H2S>H2SeD.H2Se>H2S>HCl>HBr>HI4.钋是原子序数最大的,推测钋及钋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D)。A.钋是能导电的固体B.钋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至少有两种C.钋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D.钋的氢化物很稳定

碳族元素


教学重点: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本节主要学习硅及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阅读:教材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一段。

讲述:硅的分布与存在

展示:硅单质的图片

阅读:硅的物理性质一段

讲解:硅的物理性质。

展示:晶体硅的图片。

讨论:根据所学的碳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归纳出一些硅的化学性质。

小结:硅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它物质反应。加热条件下,硅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简介:硅的工业制法。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粗硅。与氯反应生成的sicl4液体通过精馏,除去其中的硼、砷等杂质。然后用氢气还原。

归纳:硅的用途。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制成太阳能电池,可制成有良好导磁性、耐酸性的合金。

展示:太阳能电池的图片。

简要介绍:二氧化硅的结构,播放二氧化硅结构的动画。

展示:二氧化硅的图片

小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对比: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归纳: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但是它不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氟酸、碳酸钙、碳酸钠(制玻璃的主要反应)固体等反应。

介绍: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并练习用氧化物形式表示高岭石和钙长石。硅酸盐的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通常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表示方法:金属元素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最后写h2o;氧化物之间用“·”隔开。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括号中为用途)错误的是()

(a)锗和硅(半导体材料)

(b)二氧化硅(制光导纤维)

(c)水玻璃(用作粘合剂)

(d)原硅酸(用作耐火材料)

2.将过量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①氯化钙溶液②硅酸钠溶液③次氯酸钙溶液④饱和碳酸钠的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参考答案:d;b。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增加硅酸的部分内容。指出其酸性比碳酸还弱。)

板书设计:

三、硅

1.分布与存在:

存在:没有游离态,只有化合态

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地壳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2.物理性质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大。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3.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他物质(如氧气、氯气、

硫酸、硝酸等)起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不稳定)

4.硅的工业制法

;;。

5.用途

四、二氧化硅

1.物理性质和用途

2.化学性质;

3.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

碱金属元素【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

的性质以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片、水、金属钠、钾、酚酞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酒精灯、装在玻棒上的铂丝,Na2CO3、CuSO4、KCl、BaCl2、CaCl2溶液蓝色钴玻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引言]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

[板书]第三节

[讲解]人们把锂、钠、钾、铷、铯等叫做碱金属,并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来进行探讨。

[板书]一、的原子结构

[教师]首先,我们来分析在原子结构上的差异。

[投影]

[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解]根据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个推测。

[板书]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9]取Na、K同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演示实验2—10]Na、K分别与水反应。

[讲解]实验证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K比Na更容易燃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K的金属性要比Na强。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果说K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质活泼又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元素金属性的强弱,是由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难易程度决定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也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因此,的原子失去最外电子层中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也就是说从锂到铯,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K与O2及水反应时要比Na剧烈。

综合上述实验及分析,我们可得出碱金属的以下性质:

点燃

[板书]1.与非金属的反应

2Na+O2======Na2O2

[教师]已知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教师板书]

4Li+O2======2Li2O

[讲解]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比过氧化钠更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除了能与O2反应外,还能与Cl2、S等大多数非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且金属性从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除Na、K外,其他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板书]2.与水的反应

[教师]请大家写出Na、K、Rb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找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教师]预测它们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证明理由。

[学生回答]

[讲解]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说明,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它们的金属性由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由刚才我们所学的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的化学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否也符合上述规律呢?

大家分析课本上表2—1,并总结出物理性质的特点和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板书]

LiNakRbCs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熔沸点变化

[学生活动,填表]

[讲解]因为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不能保存在煤油里,通常保存在石蜡中。

[小结]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投影练习]

1.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质是很强的还原剂

B.碱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后都生成盐

C.随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增加,单质的熔沸点降低

D.原子电子层越多,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E.钾是最活泼的金属

2.在自然界中以什么状态存在?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第三节

一、的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点燃

2Na+O2======Na2O

点燃

4Li+O2======2Li2O

2.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LiNakRbCs

颜色

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

硬度

柔软

密度

较小

熔沸点

较低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逐渐增大(K特殊)

熔沸点变化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教学说明]本节课从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入手,总结出了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教师在讲述本节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逐渐使学生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氧族元素时


课题: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环绕地球的大气中存在着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氧气。大家在初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我们也知道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ⅵa族,跟氧同族的元素还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

播放ppt演示课件

讲述: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

提出:让学生写出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测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试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展示:原子结构的图片。

提问:根据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找出结构上的异同点。小结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教师评价:

设问:分析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学生讨论:

教师评价小结:

展示: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相关的图片。

学生讨论:变化规律

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从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如果用r表示氧族元素,其氧化物化学式如何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如何表示?其酸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播放动画: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过渡:氧族元素和它相邻的卤族元素的性质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下面把硫、氯进行对比。

提出:让学生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得出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一步讨论化学性质的相似与不同。

教师小结评价:此处可以展示ppt演示课件的相关部分。

课堂练习:

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碲的氧化物有和

(b)碲的化合物有-2、+4、+6价

(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比稳定

(d)单质碲为银白色、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

选题目的:学习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要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参考答案:c

2.举出两个实验事实,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氟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o2和h2需点燃化合生成h2o,而f2和h2在冷暗处即爆炸化合生成hf;②水中-2价的氧能被f2氧化而生成o2:2f2+2h2o=4hf+o2

板书设计:

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

第一节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

o、s、se、te、po

1.结构特点

(1)相似性:最外层6个电子

(2)递变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变大,导电性逐渐增强。

3.对比氧族元素与同周期的卤素的性质,以硫、氯为例。

教案点评:

在氧族元素的五种元素中,氧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在初中化学已经学过,本节从旧知识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于课件及动画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元素周期律出发来研究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教学较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氧族元素一章安排在刚学习了物质结构知识后,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主线。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48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