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推荐】

提起各科的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一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那么如何写一份高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推荐】》。

第一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教学重点: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2.进行案例教学。教学难点: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案例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和合作,网络教学教学过程: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3、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4、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定性的方法2、定量的方法3、综合的方法

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区域的差异

1、搜集资料2、整理、分析活动(一)

贵州

湖北

上海

区位条件

长江上游,云

贵高原东北部,位于西部地区

长江中游,跨

长江、汉江

位于中部地区

长江入海口

长江三角洲

前缘;腹地

广,劳动力

素质高

自然条件与

自然资源状况

地形以山地、

丘陵为主

生物、矿产和

能源资源丰富

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生物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资源

匮乏

人均gdp

(元)

2855.8

7803.0

37393.0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15.9

321.4

2068.8活动(二)

绘制三省市的gdp总量柱状图绘制三省市的产业结构饼状图

活动(三)

三省市的发展阶段比较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省

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人力资源

丰富

主要问题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

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区域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转型阶段

问题探究: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1、确定比较因素2、列表3、填写4、发现和提出问题5、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总结:

学会区域分析差异

1、一般步骤

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差异比较—探索原因

2、主要方法

定性、定量、综合

3、活动事例

贵州、武汉、上海

jK251.COm精选阅读

单元 精选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运用: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的影响;探究毛泽东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大家对毛泽东了解比较多,那知道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吗?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a、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b、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c、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d、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e、现实需求: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俄国的国情不完全相同,在学习俄国的时候,但更需要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状况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a、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b、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行动:进行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结果:起义一再失败。启示: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思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战时期(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写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a、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意义:报告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b、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意义: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毛泽东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作业布置】1.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板书设计】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2、过渡时期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必修一单元全球气候变化【推荐】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从容说课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了解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知道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变化复杂得多。全球气候变暖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核心。人为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自然规律,人为因素在其中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地分析人类在气候变暖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作用,首先应该从宏观背景上了解气候变化大的规律,从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教材中列举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情况,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为的是说明一个问题:全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的重点在“影响”上,而有些影响可能尚未发生,是预测性的。教材中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影响:沿海低地可能被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有减有增、自然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可能会增强、水资源的不稳定和供需矛盾可能会增加。围绕这个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活动”,选择了一个“案例”,以增强思考性和实证性。“活动”的设计比较开放,一方面通过科学家的预测,扩展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部分预测的线索,让他们自主探究。“案例”的选择,事实材料比较具体,让学生能够理解。但全球气候变化后果的巨大和严重性是宏观、大范围而又不易觉察的变化,容易让学生感到与己无关。“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而施加的,因此,教学要从如何减少二氧化碳谈起,“活动”的设计也应围绕着这个主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师: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生:(学生回答)师: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据新华社沈阳xx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xx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世界最高峰珠峰雪面高程出现持续下降,世界上海拔最低之一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灭顶之灾”,造成两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不仅这几个地区,近年来气温升高,全球气候都有变暖的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全球气候变化。(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因为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课前请同学们向自己的家长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调查,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生:从前河里的水在冬季结冰很厚,而现在冬季结冰较薄,说明现在比过去气温升高了。师: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从古到今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呢?生:不是。师:全球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变化。(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师: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主要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师:20多亿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生: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师:20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投影)p49图2.25和图2.26师:请大家看图2.25。图示的时间段为过去1万年。图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请你解读这个图示。生:(合作探讨)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中展示了1万年来气温的变化(实线)与20世纪初期气温(虚线)的差值。师: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合作探究)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师: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近百年来,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师:很好。如果从图2.25中取近百年这个时段来看,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但看不出波动。如果把这个“放大”,如图2.26,就可以看到气温仍然是波动上升的,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将这两幅图对照,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材中讲的“长时期尺度的气候是较短时间气候状态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长时期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师:下面大家做第50页读图思考:确定全球近百年来两次明显升温的大致时期。生:(合作探究)图中可看出,气温有两次高峰,一次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一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师:由此可以看出,气候的确是在不断变化的。请大家阅读p50“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内容,说明气候变化的特点。生:(阅读,讨论,回答)师:大家阅读的内容说明:全球气温的升高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发生。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再一起做p50活动1。(投影)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思考下列问题:(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由此你将得出怎样的结论?(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生:(分组合作探究)(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的气候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因为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由此可知,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概括为人为因素,而且人为原因的作用较大。(2)近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师:课前我们大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请你分析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生:近50年来的气候与人类大量使用矿化燃料和破坏森林有关。(过渡)师: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这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投影)图2.28“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师:气候变暖为什么会带来海平面上升?生: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所以海平面上升。师:很好。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是长期而缓慢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xx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生: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师:我们前边投影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图瓦卢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影响?生:影响农业的生产。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师:大家看书,看看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并分析里面道理。生: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师: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生:会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时间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雨供需矛盾。(过渡)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对人类有有利的方面,但许多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化害为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三个内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师: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因此这段内容的标题加注了“适应”二字。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生:主要是在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师:我们来看p53活动3。(投影)活动3背景资料内容师:思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途径主要有哪几个?生: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二是森林毁坏使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投影)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2)与同学讨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师:请大家先阅读第54页的“阅读”部分: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再来回答。生:(1)(合作探究,答案开放)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吸收量。生:(2)(分别详尽叙述)……师:还有哪些适应对策?生:培养农作物的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生:政策手段:对温室气体排放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生:技术手段: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生:(课上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关于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动员演说。如对于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方面,学生可模拟城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对此做出要求,也可以模拟一个曾排放较多二氧化碳的企业负责人对此做出回应性的演说,等等)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练习:1.二十多亿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2.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参考答案:1.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2.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的生产、影响水循环过程。●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活动2——全球变暖导致生态恶化。探究内容:对全球变暖将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探究办法、过程:课后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有根据地进行预测。探究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593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