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一滴水与大海

时间:2022-02-20

按照惯例,初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你是否在烦恼初中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滴水与大海”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课:我与我们课题1、一滴水与大海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分辨小团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不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做事。重点难点理解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理解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教具教学过程第一层次: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首先,以引言中的故事寓意,从个人离不开集体和集体中不能没有个人这两个方面阐述了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释集体的概念、集体的特征和集体的层次。安排探究活动——“寻找校园中的集体”。测试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明确什么是集体,澄清在相关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的能力。其次,个人依赖集体教育。从原始人的生存离不开集体,现代人类的生活更离不开集体说明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再具体到学校生活,说明学生个人对班级、学校集体的依赖的道理。体验活动——“如果我离开了班级和学校,我的学习和成长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重点剖析集体对个人的影响。最后阐释集体离不开个人的道理。体验“个人行为对集体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对集体的重要性。说明了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存性。第二层次:以集体利益为重。首先明确指出:团结的力量来自集体成员都能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对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概念进行解释。进一步阐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一个人如果过分追求个人利益,最后将既损害集体利益,又损害个人利益。并用“从瓶中拉小球”的活动强化认识。最后,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辨析。第三层次:反对小团体主义。以“许一凡该什么办”的案例引出对什么是真正的集体利益、什么是真正的集体主义的思考,明确小团体主义不等于集体主义,小团体主义对集体有很大的危害。引导学生分析校园中存在的小团体主义现象。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1、一滴水与大海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集体的概念、集体的特征和集体的层次①个人离不开集体和集体中不能没有个人、②个人依赖集体教育、③集体离不开个人2)以集体利益为重。3)反对小团体主义教学反思领导审阅意见

签名:

JK251.com延伸阅读

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名称: 3~1水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组成

能力目标: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育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导课:历史上,人们很长时间认为水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直到拉瓦锡实验才认识到水的组成。

新授:一、水的组成:

[实验3-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现象:(学生归纳)

正极产生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可助燃,是氧气)

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正极和负极的气体体积比为1:2

通电

结论:水氢气氧气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水是水分子构成的;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简介氢气的性质和验纯的方法。(学生阅读p45内容)

二、物质的组成:

物质

阅读:书p45资料

课堂练习:书p463、4;目标p26一;p27拓展训练

作业1、课本p461-4

2、目标p26-27一、二

课后记:教学成功,实验效果好。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新课:例1解不等式3(1-x)-3о•-30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的形式.练习:p140练习1、2例2XX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之比达到55%,如果到XX年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那么XX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要比XX年至少增加多少?讨论XX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多少?用x表示XX年增加的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则XX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多少?与x有关的哪个式子的值应超过70%?这个式子表示什么?例3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练习:p140-3p141-5、6作业:p141习题9.2――7、8、9

水的净化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名称: 3~3水的净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

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2、主要净化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

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

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

1、硬水和软水:

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

区分方法:用肥皂水

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

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

作业:1、课本p56习题

2、目标p33达标训练

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导学案(范文)


9.2.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目标]

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学习过程]

一、春耕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3.

.二、夏耘:

例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后考虑它呢?

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

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

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

三、秋收:

1.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优秀学生乘旅行社的车去a市参加科技夏令营,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

(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

(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3)就学生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2.某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该商店有两种优惠办法:

(1)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

(2)按总价的92%付款.现有一顾客需购买4只茶壶,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

请问: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用哪一种优惠办法购买省钱?

3.某人的移动电话(手机)可选择两种收费办法中的一种,甲种收费办法是,先交月租费50元,每通一次电话再收费0.40元;乙种收费办法是,不交月租费,每通一次电话收费0.60元.问每月通话次数在什么范围内选择甲种收费办法合适?在什么范围内时选择乙种收费办法合适?

四、冬藏(补充练习):

1.有一批货物,如月初售出,可获利1000元,并可将本利之和再去投资,到月末获1.5%的利息;如月末售出这批货,可获利1200元,但要付50元保管费.问这批货在月初还是月末售出好.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限制单位用水,每月只给某单位计划内用水30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0.5元,超计划用水超出部分每吨收费0.8元.如果单位自建水泵房抽水,每月需交500元管理费,另外每月一吨水再交0.28元,已知每抽一吨水需成本0.07元.问该单位是用自来水公司的水合算,还是自建水泵房抽水合算.

3.错题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相关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节202页----204页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张亚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索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形”----函数的图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迪卡儿的故事------蜘蛛给予的启示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迪卡儿有一次生病卧床,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左右爬行。迪卡儿看到蜘蛛的“表演”猛的机灵一动。他想,可以把蜘蛛看成一个点,它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在蜘蛛爬行的启示下,迪卡儿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下几何图形(形)和方程(数)建立联系。迪卡儿坐标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把图形化成方程来研究,也可以用图象来研究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数)与一次函数(形)的关系。

二.尝试探疑

1、Y=x+1

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2、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

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在不在函数y=x+1的图象上?方程x-y=-1与函数y=x+1有何关系?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计算。从函数y=x+1图象上找几个点看它们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结果都满足。然后学生就会自主和同伴交流,问一问同伴函数y=x+1图象上的点满足不满足方程x-y=-1。结果也都满足。这样他们就会搭成共识: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y=-1。

然后学生会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个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y=x+1的图象上。然后开始思索函数y=x+1和方程x-y=-1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交流自动得出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同。

3.在同一坐标系下,化出y=x+1与y=4x-2的图象,他们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方程组y=x+1的解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y=4x-2

学生根据画图象的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画出交点坐标。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学生会大吃一惊:两者出奇地相近或者干脆就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探究二者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函数y=x+1和y=4x-2的交点坐标就是由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y=x+1的解。

Y=4x-2

教师作最后总结: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图象问题。

三.方程与函数关系的应用

解方程组x-2y=-2

2x-y=2

学生会很快的用消元法解出来。

老师发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给予口头表扬。如果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组的解呢?这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一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有了!方程组的解不就是两个方程变形得到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吗?学生就会迅速动笔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作完之后,互相交流。学生总结一下做题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画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问题又出来了,有的同学的解是x=2有的同学的解是x=2.1y=2.1

y=1.9有的同学的解是……虽然都和消元法得到的结果相近,但各不相同。

老师提问:你能说一下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的不足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用这种方法求的解是近似值。不准确。学生提出疑问:既然不准确,那学习它有什么用呢?用消元法就足够了!

教师解释一下: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特别复杂的方程,用消元法解不太容易,我们就可以用电脑绘制成函数图象,很容易找出交点坐标。教师可以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一下。

[点评]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这体现了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数学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起到化新为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技巧。

四.引申

方程组x+y=2

x+y=5解的情况如何?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用消元法开始解方程组,结果无解,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尝试运用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画出两个函数图象。答案有了!图象是平行的,没有交点。所以方程组无解了。哇!太神奇了!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图象的方法解决了。

[点评]因为有了上面的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在这里,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函数的角度探究方程的问题,初步具有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六.作业

1.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2x+y=4

2x-3y=12

2.如图,直线L、L相交于点A,试求出A点坐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了三个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在探索中既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应用和引申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学生在紧张、愉快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节202页----204页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张亚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索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形”----函数的图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迪卡儿的故事------蜘蛛给予的启示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迪卡儿有一次生病卧床,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左右爬行。迪卡儿看到蜘蛛的“表演”猛的机灵一动。他想,可以把蜘蛛看成一个点,它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在蜘蛛爬行的启示下,迪卡儿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下几何图形(形)和方程(数)建立联系。迪卡儿坐标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把图形化成方程来研究,也可以用图象来研究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数)与一次函数(形)的关系。

二.尝试探疑

1、Y=x+1

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2、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

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在不在函数y=x+1的图象上?方程x-y=-1与函数y=x+1有何关系?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计算。从函数y=x+1图象上找几个点看它们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结果都满足。然后学生就会自主和同伴交流,问一问同伴函数y=x+1图象上的点满足不满足方程x-y=-1。结果也都满足。这样他们就会搭成共识: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y=-1。

然后学生会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个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y=x+1的图象上。然后开始思索函数y=x+1和方程x-y=-1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交流自动得出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同。

3.在同一坐标系下,化出y=x+1与y=4x-2的图象,他们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方程组y=x+1的解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y=4x-2

学生根据画图象的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画出交点坐标。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学生会大吃一惊:两者出奇地相近或者干脆就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探究二者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函数y=x+1和y=4x-2的交点坐标就是由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y=x+1的解。

Y=4x-2

教师作最后总结: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图象问题。

三.方程与函数关系的应用

解方程组x-2y=-2

2x-y=2

学生会很快的用消元法解出来。

老师发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给予口头表扬。如果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组的解呢?这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一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有了!方程组的解不就是两个方程变形得到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吗?学生就会迅速动笔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作完之后,互相交流。学生总结一下做题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画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问题又出来了,有的同学的解是x=2有的同学的解是x=2.1y=2.1

y=1.9有的同学的解是……虽然都和消元法得到的结果相近,但各不相同。

老师提问:你能说一下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的不足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用这种方法求的解是近似值。不准确。学生提出疑问:既然不准确,那学习它有什么用呢?用消元法就足够了!

教师解释一下: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特别复杂的方程,用消元法解不太容易,我们就可以用电脑绘制成函数图象,很容易找出交点坐标。教师可以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一下。

[点评]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这体现了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数学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起到化新为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技巧。

四.引申

方程组x+y=2

x+y=5解的情况如何?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用消元法开始解方程组,结果无解,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尝试运用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画出两个函数图象。答案有了!图象是平行的,没有交点。所以方程组无解了。哇!太神奇了!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图象的方法解决了。

[点评]因为有了上面的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在这里,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函数的角度探究方程的问题,初步具有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六.作业

1.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2x+y=4

2x-3y=12

2.如图,直线L、L相交于点A,试求出A点坐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了三个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在探索中既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应用和引申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学生在紧张、愉快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二)的教学方案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教学目标: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新课:例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后考虑它呢?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练习:1.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优秀学生乘旅行社的车去a市参加科技夏令营,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3)就学生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2.某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该商店有两种优惠办法:(1)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按总价的92%付款.现有一顾客需购买4只茶壶,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请问: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用哪一种优惠办法购买省钱?3.某人的移动电话(手机)可选择两种收费办法中的一种,甲种收费办法是,先交月租费50元,每通一次电话再收费0.40元;乙种收费办法是,不交月租费,每通一次电话收费0.60元.问每月通话次数在什么范围内选择甲种收费办法合适?在什么范围内时选择乙种收费办法合适?

补充练习:1.有一批货物,如月初售出,可获利1000元,并可将本利之和再去投资,到月末获1.5%的利息;如月末售出这批货,可获利1200元,但要付50元保管费.问这批货在月初还是月末售出好.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限制单位用水,每月只给某单位计划内用水30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0.5元,超计划用水超出部分每吨收费0.8元.如果单位自建水泵房抽水,每月需交500元管理费,另外每月一吨水再交0.28元,已知每抽一吨水需成本0.07元.问该单位是用自来水公司的水合算,还是自建水泵房抽水合算.

定理与证明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真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学必具备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有大量的证明问题;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难点:推论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它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逻辑的理解不深刻,往往找不出最优的思维切入点,证明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学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建议

1、四个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②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选择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题作为定理,可以以它们为根据推证其他命题.这些被选作定理的真命题,在教科书中是用黑体字排印的.

(3)注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上,必须经过证明,才能作出真实可靠的判断.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命题,如果只采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测量有限个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证明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确信任意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①论据必须是真命题,如: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和巳知条件;②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证的真实性;③论据应是论题的充足理由.

2、逐步渗透数学证明的思想:

(1)加强数学推理(证明)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做到,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学过的概念和命题,即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论证语言,如“因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号语言的识别和表达能力,例如,把要证明的命题结合图形,用已知,求证的形式写出来.

(2)提高学生的“图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纲允许的工具画图(垂线、平行线)的能力和在对要证命题的理解(如分清题设、结论)的基础上,画出要证明的命题的图形的能力,后一点尤其重要,一般通过图形易于弄清命题并找出证明的方法.

(3)加强各种推理训练,一般应先使学生从“模仿”教科书的形式开始训练.首先是用自然语言叙述只有一步推理的过程,然后用简化的“三段论”方法表述出这一过程,再进行有两步推理的过程的模仿;最后,在学完“命题、定理、证明”一单元后,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进行多至三、四步的推理.在以上训练中,每一步推理的后面都应要求填注推理根据,这既可训练良好的推理习惯,又有助于掌握学过的命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证明的必要性,知道推理要有依据;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说出证明的步骤.

2、能用符号语言写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通过对真命题的分析,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证明的步骤与格式.

教学难点: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符号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

2、根据题设,应画出什么样的图形?(答:两条平行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

3、结论的内容在图中如何表示?(答:在图中标出一对内错角,并用符号表示)

二、例题分析

例1、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a∥b,c是截线.

求证:∠1=∠2.

分析:要证∠1=∠2,

只要证∠3=∠2即可,因为

∠3与∠1是对顶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

易得出∠3=∠2.

证明:∵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例2、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AOB+∠BOC=180°,

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证:OE⊥OF.

分析:要证明OE⊥OF,只要证明∠EOF=90°,即∠1+∠2=90°即可.

证明:∵OE平分∠AOB,

∴∠1=∠AOB,同理∠2=∠BOC,

∴∠1+∠2=(∠AOB+∠BOC)=∠AOC=90°,∴OE⊥OF(垂直定义).

三、课堂练习: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四、归纳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归纳,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然后见投影仪.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435、(2),7.

六、课后思考: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怎样?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怎样?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_教案模板


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4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新课:看一看课本113页探究1问题: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675kg(2)(30+12只母牛和(15+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940解: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解这个方程组得答: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20kg和5kg,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母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有一定的出入。练一练: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解:设现在初中在校学生有x人,高中在校生有y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解这个方程组得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解:设每辆大车和每辆小车一次运货量分别为x,y吨

答: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24.5吨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解:设第一、第二车间原来分别有x,y人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我们与数学同行


我们与数学同行

1.1生活数学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

【设计背景】

“我们与数学同行”相当于苏科版教材的绪言,包括《生活数学》与《活动思考》两节,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粗略感受本套教材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感受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以“生活数学”和“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1节“生活数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了解我国科学家在数学上的成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另外,本章作为整套教材的绪言,只是让学生对本套教材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个粗略的了解,不要求在具体解决问题上有过高要求。

【课标要求】

1.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在数学上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介绍章头语、章头图

1、介绍华罗庚教授的生平和成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

下载完整版:我们与数学同行(如果不能下载,请右击用迅雷下载,没有迅雷请先下载安装)

上一篇:生活数学

下一篇:《1.2活动思考》教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86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