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化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以后参加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力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因为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容易,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时学生往往觉得较难。关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才能揭示氧化——反应的本质,突破难点。四、教学方法以分析归纳法为主线,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这一关键,通过氢气跟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一环扣一环地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知情意等整个心理系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借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五、学法指导根据职高学生知识基础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特点,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启发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思维方法,将得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六、教学程序1.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阐述什么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思考后回答:“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研究它。2.讲授新知识以h2与cuo反应和na在cl2中燃烧为例,通过分析有得氧失氧关系和无得氧失氧关系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总结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即:(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化合价升降。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抓住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内部本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从而突破难点,接着向学生交代第三个问题。(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教师边讲边板书,在化学方程式上划线,标明化合价以及电子得失,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教会学生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为了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看书,然后找一名学生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析cu在cl2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即:这样使知识更加清晰,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投影仪上打出几道与例子相似的练习题,全体学生动手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勤思考的习惯,从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记忆方法①由学生总结: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原子失去电子,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原子得到电子,即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②分析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要看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3.练习反馈p14-1、2题,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发现学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4.小结通过学习可以看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并给出纲要信号:这样小结的目的是画龙点睛,回归主题,提炼主干,使学生对内容一目了然。5.作业:p14-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建议
第一节
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等。
2.还原剂
金属:等;
某些非金属: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在的反应中,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
[板书]二、
[练习]分析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
[板书]1.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①
②
③
④
⑤
[设问]有关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2.在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
②
③
④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
[本节总结]
我们对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建议
第一节
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等。
2.还原剂
金属:等;
某些非金属: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在的反应中,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
[板书]二、
[练习]分析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
[板书]1.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①
②
③
④
⑤
[设问]有关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2.在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
②
③
④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
[本节总结]
我们对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建议
第一节
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等。
2.还原剂
金属:等;
某些非金属: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在的反应中,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
[板书]二、
[练习]分析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
[板书]1.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①
②
③
④
⑤
[设问]有关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2.在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
②
③
④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
[本节总结]
我们对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
[教学目的]1、使学生深化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教学重点]浓度对的影响[教学难点]浓度对的影响的原因[教学过程][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组成微粒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也就是说,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例如,在2HBr+Cl2=2HCl+Br2反应中,H—Br、Cl—Cl断裂,形成H—Cl、Br—Br。[板书]一、化学反应的实质及条件:1、化学反应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提问]上述反应中,H—Br、Cl—Cl的断裂是否是自发产生的呢?(学生思考讨论)[讲解]分子中化学键并不会自发断裂的。只有分子间相互碰撞,化学键才可能断裂,反应才能发生。[板书]2、反应物微粒间的碰撞是发生反应的先决条件。[提问]是否所有的的碰撞都能使化学键断裂、化学反应得以发生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2倒数一段到P34第一段,回答上述问题。(学生阅读,并汇报答案)[讲解]分子间的碰撞与打篮球相似。正如图2-2所示。图(1)表示能量不够;图(2)表示虽能量足够,但是没有合适的取向;图(3)则表示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于是发生有效碰撞。[总结并板书]3、必须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映。有效碰撞的条件是:1)微粒要有足够的能量;2)有合适的取向。4、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讲解]由于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时,化学反应才能发生。因此,改变反应体系中的活化分子数目,就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接下来一起研究外界条件改变如何影响以及引起速率改变的原因。[板书]二、外界条件对的影响[引导学生完成实验2-2](学生完成实验,并汇报现象)[总结现象]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而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气泡很慢。[提问]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并归纳)[讲解]浓度大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比浓度小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大。因此,由此实验推知,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设问]该结论是否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补充实验:往装有1ml的0.05mol/LNa2S2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0.10mol/L、0.50mol/L的H2SO4(尽量做到同时加入)(学生完成实验,并汇报现象)[讲解]浓度大的硫酸与Na2S2O3混合后先有沉淀产生;而浓度小的硫酸与Na2S2O3混合时产生沉淀的现象要来得慢。由此可以证明,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小结]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提问]为什么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学生先思考、讨论;后阅读课本P34第二段。汇报答案)[讲解并板书]原因: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思考]某一密闭反应体系中有如下反应:N2+3H2==2NH3。现往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的N2、H2,该反应的速率将有何变化?(学生思考回答)[讲评](内容略)[提问]如果对上述反应体系进行压缩,反应速率是否回改变?为什么?(学生讨论,阅读课本P34第二部分内容)[讲解]压缩体积,使得反应体系内的压强增大。这一过程如图2-4所示。压强增大一倍,其体积将缩小至原来的一半,而体系内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因此其结构也就使得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增加一倍,换句话说,就是各物质的浓度增大一倍。浓度增大,反应速度也就增大。[小结并板书]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实质:压强改变,引起浓度的改变。适用范围:仅适用与体系中有气体物质的反应。[讨论]往上述反应体系中充入适量的He,体系的压强如何改变?反应速率是否改变?为什么?(学生讨论,汇报答案)[讲评]充入He,体系的压强增加。但是,体系压强的改变并未引起各物质浓度的改变,因此反应速率将不会发生改变。请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对于压强的改变,只有引起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才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巩固练习]1、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体系中发生反应:N2+3H2==2NH3。现采取下列措施:(1)往体系中充入一定的氢气;(2)往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3)往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e;(4)压缩容器使体积变小。哪些措施能够使反应速度增大?为什么?2、讨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温度较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更低,原因是什么?[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内容;2、预习下节课内容。
1、有关概念
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性质
被氧化: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被还原:得到电子被还原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生成的产物
2、概念间的关系
(1)双线桥法
1、两条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1、一条线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5、常见的氧化剂
<>6、常见的还原剂
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1)氧化剂
2>非金属元素2>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一般用"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配平。配平原则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或"得失电子总数相等"。下面以硫与浓硝酸反应为例,说明配平的一般步骤:
<>(1)标变价: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中价变元素的化合价。<>(2)求总数:求得失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以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
还原产物四大物质前的系数。
(3)配系数:观察配平两边其他物质的系数,并进行检查,最后改"----"为"==="号。
<>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常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数值变化(升降)的计算;
二是关于氧化剂、还原剂用量的计算。
2、计算的原则是: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常说的"电子得失守恒"。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质?
2、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
3、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哪些危害?
新课进行:
第二节
一、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实验:溶于水实验
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2OH2SO3
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氧化性与还原性
分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2SO2+O22SO3:还原性;(可逆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Cl2+2H2O=H2SO4+2HCl
思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
SO2+2H2S=3S+2H2O
说明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
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mp、bp都比较低;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SO3+H2O=H2SO4,(强调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理:S→SO2→SO3→H2SO4)
③的漂白性
【实验6-2】通入品红溶液,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又呈现红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强调: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也具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举例: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化钠漂白有何异同?
新课的延伸:
①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再总结一类反应的规律,共五个方面。
②离子共存判断:Cl-+ClO3-和Cl-+ClO3-+H+;S2-+SO32-和S2-+SO32-+H+。
教学小结:
①、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③复习归中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P133一、二,课堂讨论
课后小结: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物质里的不同元素或相同元素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歧化反应,它指的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一价态的元素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化合价变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故例3属于歧化反应;但例2不属歧化反应,因为这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虽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但并不发生在同一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歧化反应的元素必须具有相应的高价态和低价态化合物,歧化反应只发生在中间价态的元素上。氟(f2)无歧化作用,因为氟元素电负性最大,无正化合价,只有负化合价。
综上所述可知: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与歧化反应均属同种物质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却不一定都是歧化反应。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
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引言]
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
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
[讲述]
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
第三节
一、
[提问]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
1、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
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
H2+O2-----H2O
CO+O2------CO2
C+O2--------CO2
CH4+O2------CO2+H2O
[讲述]
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
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问]
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不一定。)
教学重点: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烧能够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
播放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引言:我们以硫为代表物,认识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我们要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讲述:物理性质
展示:闻气体气味正确方法的图片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此处若无演示条件,也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既说明它能溶于水,又说明它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
讨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水面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饱和亚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
)
要求:学生写出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介:亚硫酸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二氧化硫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可以生成硫和水。
过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现出还原性。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增加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由此推断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与氯气等作对比,小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它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可以作漂白剂,还能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让馒头、银耳变得更白,只顾个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讲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
展示图片、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
小结:
作业:写出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逆反应);
;
;
(过量)
(2)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弱氧化性:
②较强的还原性:
如能使氯水、溴水、溶液褪色。
(与有类似反应)
*(此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
(3)漂白性
3.用途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酸雨
教案点评:
二氧化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化合物,它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遵循酸碱反应规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本节课抓住了这两条规律来展开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正确的思维习惯。并在教学借助于媒体手段从而使教学过程较为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