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优秀模板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希望《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优秀模板》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古诗两首》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jk251.coM小编推荐

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


语文教案示例: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

4.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ng)泊(b)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还(hun)重(ch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③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板书设计

(五)

教案点评: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古诗两首语文教学设计(精选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还(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⑥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⑦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⑧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屠()符()爆()

著()付()暴()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b)a、不计算在内b、去掉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b、绝迹,不存在c、死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a)a、不再存在b、停止燃烧或发光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宋陆游《木兰花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宋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绝句精选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ng)泊(b)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还(hun)重(ch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③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古诗两首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5页至第7页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咏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语文教案示例 古诗两首(绝句(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示例: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还(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③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优秀模板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211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