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走近父母—沟通与谐教案的教学方案

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走近父母—沟通与谐教案的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面对代沟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主动积极地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父母的交往意识和情感。;理解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能力:

培养学生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知识: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并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音画时尚:欣赏《父母心》动画

你有何感受呢?你爱自己的父母吗?(让学生从中感受父母之爱)

父母之爱无私而又奉献!因为爱,我们得以阳光雨露,因为爱,我们得以健康成长;然而,也是因为爱,我们颇感压力,甚至烦恼不堪。不信请听听我们同龄人的心声(屏幕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由此引出课题——走进父母(沟通与和谐)

二、再现情境,分析解惑

课件显示漫画:《他的电话》、《期望值不同》、《我长大了》、《各有所好》

实话实说: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与父母亲之间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矛盾和冲突吗?并分析

亲情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提醒要从双方身上找原因)

教师进行总结。

(1)学生处于青春期,独立性增强;

(2)父母不舍得放手,处处关注;

(3)年龄和阅历差异,造成双方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差异;

(4)对同辈群体的依赖,加剧了与父母的疏远。

三、扩展情境,感悟方法

智慧分享:

你有哪些与父母沟通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我型我秀:

小组合作,请各组同学针对刚才所讲所忆的冲突,讨论并任选其中一个,推举同学扮演孩子和家长,将它演绎出来,在演绎的过程中,特别要表现出你是如何缓解、解决与父母冲突的?看哪个组表演得最好,冲突解决得最圆满。(老师选两组表演)

四、总结归纳,指导实践

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教师归纳,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态度,寻找几种方法”。

一个态度:主动、愉快地与父母沟通。

几个办法:(1)通过聊天、写信等方式,打开心扉,主动与父母沟通;(2)学会换位思考,用放大镜看父母的优点,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关爱;(3)产生矛盾后,抑制急躁情绪,妥善处理;(4)经常反思、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灵絮语:配乐朗诵《没有代沟的世界》

五、课后作业:

给父母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你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闹向父母道歉,还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把最暖人的话送给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jk251.coM小编推荐

 我与父母交朋友知识导引教案模板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与父母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辩证分析逆反心理,并克服消极“逆反”心理;能够认识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跨越的;初步培养与父母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冲突,以宽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能够负责任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有效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和矛盾;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待,提升自己关爱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能够培养起明辨是非能力和自省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本课包括“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两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状况,正确处理和应对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学习与父母交往所必需的素质和技能。由于亲子关系的交往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因此学习本课时,我们要从观念和技巧两方面入手,根据自己在处理与父母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学习、运用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主要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亲子之间的代沟问题。学习难点在于要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了他们的爱和一片苦心。学习重点是要辩证看待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学习落脚点在于认识到消极逆反心理的结果不仅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从而自觉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主要告诉我们如何与家长沟通。首先,需要正确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对待代沟既不否认、也不夸大,而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其次,在学习时,要有针对性地掌握并会运用亲子沟通的艺术,即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和宽容父母。

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理论,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为了提高学习实效性,我们要在课前反思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亲子交往状况,以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事情容易引起自己与父母的冲突?在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自己的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如何?同时,收集能够感染自己的有关孝道的事例,特别是自己身边的事例。

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策略方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教学目标提示:同学们学习这两篇课文时要注意两点:1课文是怎样开头的?2课文中说理时,举了哪些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的?关于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佝偻承蜩倘若亵渎骈进强聒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以上提纲挈领性的给学生了提示的问题后板书即可,不必详细。

作业:

1、书写字词

2、完成《目标》第一题

课后记:掌握字词,梳理结构,是本课的重点。但必须注意板书地清晰。

第二课时

一、字词复习

二、研读与探讨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1)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关于课后练习的讨论:

“合理的生活”指什么?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课后记:本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议论文,如果更好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给予学生议论文方面充分的指导,这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单元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2、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和发展,掌握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征。

3、知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城市。

4、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教学重点】

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征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最重要的是种植业。

列表比较各个部门的分布和特征。

(补充)注意种植业中秦岭南北农业的差异和典型的农作物。畜牧业中四大牧区的典型牲畜。这些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2、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重工业和轻工业。

我国工业的分布: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

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关村,大分散,小集中。

(强调)辽中南和沪宁杭工业基地是考察的重点,要注意它的城市分布和特点及发展条件。

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方式和选择。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方式。我国最重要的是铁路。

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南北: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青藏铁路

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

(强调)认真掌握这些铁路干线经常的城市和省份,还要把穿过的河流结合起来。

4、丰富多彩的文化。

我国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差异很大。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黄山等。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方面:农业、工业、交通和旅游业,重点是工业的发展。

【作业设计】

描画我国铁路干线图

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与;②与;③与.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2);(3).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

[板书]3.3去括号与添括号

【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如何去括号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所得结果.

(出示投影2)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学生活动:先运算,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

师:(用复合胶片把结果出示投影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回答(两种运算的结果相同,而两种运算的顺序不同,如是先求7与-5的和再与13相加,而是先求13与+7的和再与-5相加).

师:总结,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按照两种不同的运算顺序,所得结果相同,即去括号时要不改变原式的值,并板书:

[板书]

师提出问题:看上面两个式子,每个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号前面是“+”号,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找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叙述,然后再让学生补充,教师给予归纳,并板书.

[板书]

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师提示法则的特征,指出:去括号时,要连同括号前的符号一同去掉.

【教法说明】去括号法则正的得出,是通过具体例子的运算、观察发现的,学生自己做练习,开动脑筋,发现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出示投影4)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心算,然后再指定一个同学回答,说明两个式子运算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板书]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板书的两个式子,让学生讨论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板书]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师:作必要强调:在板书上用彩粉笔作出“重点”标号,以引起学生注意,强调“各项”,“不变”,“改变”的含义.

【教法说明】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上面的关系式和去括号法则1作基础,学生自己总结法则2就很容易了,但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号,只改变括号内部分项的符号.

巩固法则:(出示投影5)

去括号

(1);(2);

(3);(4).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同组学生互相交换评判打分,等黑板上做的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对黑板上所做的题答案进行评定.

【教法说明】此组题目是法则的单一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就是要检验去括号法则掌握的情况,以便做好回授调节.

教师活动:强调去括号时要保证不改变原式的值,去括号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同时去掉,然后出示例1.

(出示投影6)

例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化街)

(1);(2);

(3);(4).

学生活动:教师不做任何提示,题目出示就让学生去完成,部分学生板演,待黑板上学生做完,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做的答案进行订正,然后讨论归纳.①易出错误的地方,错误原因;②怎样预防错误的发生等.

【教法说明】此题目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不会有什么困难,待学生全部做完后,师生共同评判订正,目的是教师要掌握解题的正确率,讨论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错误发生等问题,从而教育学生以后解题时要认真仔细,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三)巩固练习,尝试反馈

(出示投影7)

1.去括号(口答)

(1);(2);(3);

(4);(5);

(6).

2.判断正误(口答)

(1);

(2);

(3).

3.化简:

(1);(2);

(3);(4).

学生活动:l、2题回答,3题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做巡回指导,重点放在差生上.

【教法说明】上述题目配备,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法则,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既动口,又动脑、动手,可以使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参与意识也得以增强.

(四)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法则,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一法则.

(出示投影8)(学生填空)

1.括号前边是“+”号时,去掉括号和______________,括号里_____________.

2.括号前边是“-”号时,去掉括号和______________,括号里_____________.

(五)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9)

1.判断正误①中,前没有符号;()

②;()

③;()

④;()

2.填空(填“+”或“-”号)

①;②;

③;④.

3.化简:

①;②;

③;

④(为正整数).

说明:当3题学生完成后,把3题中的①小题利用复合胶片(出示投影10)变式为

当,时,求的值.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投影上的l、2题,教师深入到某一组中,待讨论有结果时,指定一两个学生回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回答l、2题,教师给予肯定或更正,并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解题时如何预防,2题的完成为下节添括号做了铺垫.3题的4个小题学生板演,②③小题由中等生做,①小题由差等生做,④小题由优等生做,这样照顾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以便使他们各有所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做指导.②③小题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①小题的变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

(2)()

(3)()

(4)()

(5)()

(6)()

2.化简

(1);

(2).

(3),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163页习题3.3A组1(3)(4)(5)(6);2(2).

十、板书设计

3.3去括号与添括号(1)

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

;;

说明:板书后把关键词语用彩粉笔标出来,以便引起学生注意,应用时避免出错误.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添括号法则.

2.应用:能熟练地按要求正确地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归纳、对比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由去括号与添括号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与添括号对立统一,表现出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

2.学生学法:练习→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添括号法则.

2.难点:括号前添“-”号的添括号法则.

3.疑点:按要求添括号(即把具有某种特征的项放入括号内).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法则,根据上节所学的去括号法则,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出示投影1)

把下列各式去括号

1.(1);(2);

(3);(4).

2.请你说出去括号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学习都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共同订正.

【教法说明】上述题组让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去括号的知识,去括号后,学生再回答根据是什么?是渗透给学生做数学问题要有理有据.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上面是根据去括号法则,由左边式子得右边式子,现在我们把上面四个式子反过来,可以怎么样?(学生回答)

[板书]

师:上面四个式子由左到右是添括号的过程,你能发现添括号的法则吗?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学们互相叙述,补充和纠正,语言较通顺后举手回答,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师:谁能分析一下,上述法则中“添”,“各项”,“不变”,“改变”是什么含义.按法则添括号多项式的值改变吗?

学生活动: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后,再指导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添括号法则的发现与总结,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法则得出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法则中的关键性词语,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巩固法则:(出示投影2)

下列各式,等号右边添的括号正确吗?若不正确,可怎样改正?

(1);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后抢答,并互相更正.

说明:学生回答完后,利用活动胶片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如(1)小题中括号内“”把“+”移走改为“-”,“-6”中把“-”号移走改为“+”号.

师提出问题:通过上组练习添括号,请同学们思考易出错的地方及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错误?

学生活动:思考,也可同桌互相磋商后,再回答,学生找出的答案可能不全面,教师再做适当的归纳和补充.

【教法说明】此组题目的训练,目的是把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都显示出来,以便引以为戒,为以后正确解题做好准备.

师:我们添括号时,一定要细心,括号内的各项“变”还是“不变”取决于括号前添“+”号还是“-”号,“变”是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不变”是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下面我们做几个题,来检验一下谁细心、认真,不出错误.

(出示投影3)

例4按下列要求把多项式添上括号.

1.;2..

①分别把每个多项式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

②分别把每个多项式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时指定四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要求速度快的学生完成后与黑板上的解答对照,是不是一致,如不一致,观察是谁的错了,错在何处.

师:通过上例分析,添括号与去括号一样,都是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看成一个整体。

【教法说明】添括号法则归纳后,又把易错的地方以判断、改错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练习意识到哪里爱出错,这样学生独立完成例4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再与黑板上的解答相对比,既可以发现自己解答的错误所在,又可以发现对方的错误,强化了添括号时注意的问题.

变式训练:把例4提出的解题要求改为:

①分别把每个多项式的后两项放入括号前面带“+”号的括号内.

②分别把每个多项式的后两项放入括号前面带“-”号的括号内.

说明:利用复合胶片把例4的两个问题变换为后面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叙述,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第1题题解.

[板书]

2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同桌同学互相评判,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做好及时反馈和回授.

师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例题发现从左到右是添括号,而从右到左是去括号,很显然,添括号与去括号正好是相反的两个过程,怎样检验添括号是否正确呢?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用去括号检验)

【教法说明】添括号一般要按要求进行,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按要求添括号的方法.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2);

(3);(4).

2.在多项式中添括号.

(1)把四次项结合,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

(2)把二次项结合,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

(3)把含的项结合,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

学生活动:1题学生观察,一名学生口述,其他学生加以更正;2题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组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教法说明】上述题目是为了巩固本节内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体现民主意识.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

1.把下列各式写成两个二项式的和(或差)

(1)(写成和);(2)(写成差).

2.把多项式写成两个多项式的和,使其中一个不含字母.

3.每一个学生自编一个三次四项式,然后同桌同学交换,把后三项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l、2题,然后同桌同学互相勾通解题过程及结果,3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编题,编完后,同桌交换解答.然后选几名代表叙述他们启编及解答过程,师生分析评判,正确的加以肯定,错误的加以更正,同时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解答给予鼓励.

【教法说明】本组题是在巩固题组的基础上加以变式的题组.要明确按什么要求添括号.1、2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再做适当的变式.通过自编题目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编题时,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开放性意识.

(五)归纳小结

师:1.添括号法则.

2.回顾“添”,“不变”,“变”的含义(“添”是添上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不变”是指括号里各项符号都不变;“变”是括到括号内的各项符号都变).

3.添括号是否正确可用去括号进行检验;去括号是运算的需要,添括号是适用代数式的变形.去括号与添括号应用比较广泛,必须认真掌握.

七、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

(2)的相反数为______________;

(3);

(4);

(5)若,则;

(6)在①与,②与,③与,④与中互为相反数的组数为____________组.

2.把下列三项式写成单项式与二次式的差

(1);(2).

3.不改变多项式的值,把多项式中的二次项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把一次项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内.

八、布置作业

自己编两个多项式,并且自己提出添括号的要求,然后按所提要求解答.

【说明】因课本上的练习题目,基本上都穿插在课上完成,自编题目更可以检验对本节内容的灵活掌握情况.

九、板书设计

地理教案-与山为相关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出山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各种地图或资料,获取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积极参与,学会比较,能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山区自然之美,积极探讨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能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山区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2.难点:山区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安排生产活动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请学生收集有关哈萨克人与哈尼人民俗风情的材料。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我们刚了解了湄南河谷稻作文化,也参观过美国中部的现代化大农场,今天,老师又将领着大家去哪儿呢?(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原来,我们今天要与哈萨克族人和哈尼族人结伴而行,一同去了解他们的家园!(《中国地形图》,检查预习情况,并巩固地图知识。)师:点击天山、梯田两图。猜猜这是哪儿?师:哈萨克人和哈尼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美丽如画的山区,他们的家都是“与山为邻”。(导入新课,指明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热情。)(新课)第二课与山为邻师:他们分别从事什么劳动?师:讲到畜牧业,老师想到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老师的脑海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辽阔、平坦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水草富足,牛羊成群。今天,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去看一看另一个大牧场(点击天山牧场放牧图片),这也是一个牧场,虽然也在放牧,但好像有所不同?师: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参照图册p34页看书、看图,并填图、指图(天山景观图)师:这样的牧场放牧有何特色?师:谁能讲讲“四季放牧”的过程?(教师点击“转场”幻灯,简述过程。)(启发学生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师:看来,哈萨克人很聪明,请大家“议一议”:哈萨克人为什么这样利用山地?(有利于学生放手自学,自主探索,从而获得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讲解的能力,从众多的内容中达到一种共识,突破了难点。)师(总结):哈萨克牧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掌握了天山山脉自然景观的变规律,把自己生活和草原的变化融为一体,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承转):哈萨克人很好的利用山地,而哈尼人也很会利用山地,他们又是怎样利用山地并过上幸福生活的呢?(点击幻灯,设问?)师:哈尼人进行农业生产时又是怎样利用水资源?(讨论)(继续培养学生讲解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师:山区要发展种植业的前提是先把坡度较缓的山地修成梯田,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哈尼族人正是随山势变化,因地制宜,修筑了梯田,被称为“大地的雕塑”。(点击幻灯)哈尼梯田不仅是外观美,对他们的生活更为重要,能否用一句哈尼俗语来概括一下?师:没有梯田,就没有食物,更没有正常的生活。随着人口的增长,解决吃饭问题是哈尼人必备的生活本领。师(总结):将哈萨克人和哈尼人的生产活动进行对比,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哈尼人的智慧,因为哈尼人不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改造了自然环境,并创造了“如画的梯田”。(板书)师:不同的自然环境使哈萨克人与哈尼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独特的生产活动,这势必对他们的生活也有影响,形成与众不同的民俗风情,下面有请哈萨克人和哈尼人简单介绍一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和创造性表现的空间,体会山区生活。)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如果同学对这些民俗感兴趣,请课后去查阅资料。(点击幻灯,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光,品味了有趣的民俗,感受到他们独特的生产和快乐的生活,也学到了很好的经验。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其实我们浙江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并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同学们能否从哈萨克人和哈尼人利用山地的事例中对浙江山区的发展作点设想,好吗?(点击幻灯:实践探究)(树立人地和谐观,进行情感教育,引发新思考。)实践探究:浙江境内多山地丘陵,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必然之路。请你收集有关资料,谈谈浙江山区农民应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写成一篇调查报告。(教师指导,给出建议。)教师寄语:略。(在教师的祝愿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山区之美、祖国之美,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欣赏影片学生回答,指图生:纷纷回答生:哈尼族人从事农业生产,哈萨克族人以畜牧业为主。生:畅所欲言生:看书、看图、填图、指图,分析得出“垂直的牧场”生:“四季放牧”生:指图说明生:……(学生根据课文讨论、回答)欣赏图片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生:“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学生:(角色扮演)生:欣赏图片,感受山区之美。小组讨论:学生合作,选定山区,进行探究,汇成材料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教学方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太平溪九四中学何风光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

数学教案-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近似数和准确数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2.学生学法,从身边找出应用近似数,准确数的例子→近似数概念→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2.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3.疑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提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己找出类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数的有关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

生:平均每人千克

师:给你一架天平,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

生:不能

师:哪怎么分

生:取近似值

师:板书课题

2.1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教法说明】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近似数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从而提高学生近似数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出示投影1

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初一(1)有55名同学

(2)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千米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

(4)小明的身高接近1.6米

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后,自己找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搞得完全准确有时是办不到的,2.往往也没有必要搞得完全准确.

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揭示近似数的有关概念

板书:

1.精确度2.有效数字: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3.3有二个有效数字3.33有三个有效数字讨论:近似数0.038有几个有效数字,0.03080呢?【教法说明】通过讨论学生明确近似数的有效数字需注意的两点:一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二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的数字,教者在有效数字概念对应的文字底下画上波浪线,标上①、②例1.(出示投影2)下列由四舍五入吸到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43.8(2).03086(3)2.4万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者板书.对于近似数2.4万学生又能认为是精确到十分位,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似数与5.4和近似数5.4万中的两个4的数位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教法说明】对于疑点问题,通过启发讨论,适时点拨,远比教者直接告诉正确答案,理解深刻得多.巩固练习见课本122页练习2、3页例2(出示投影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21.80(2)2.60万(3)学生活动,教者不给任何提示,请三位同学板演(基础较差些的做第一小题,基础较好的做第二、三小题)其余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请一优秀学生讲评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教法说明】①通过本例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把握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②通过分层板演,学生点评,能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一、填空1.某校有25个班,光的速度约力每秒30万千米,一星期有7天,某人身高约1.65米,远些数据中,准确数为_________,近似数为____________2.近似数0.1080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______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二、下列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32.021.5万3学生活动:学生抢答:【教法说明】抢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四)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1)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两个注意点;(2)带单位的近似数(为2.3万)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求法.八、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效,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2)中国人口约有13亿(3)一次数学测验中,有5人得了100分(4)小华体重约54千克2.填空题(1)3.14精确到________位,有_________有效数字(2)0.0102精确到_________位,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3)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3.选择题(1)下列近似数中,精确到千位的是()A.1.3万B.21.010C.1018D.15.28(2)有效数字的个数是()A.从右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算起B.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算起C.从小数点后的第一个数字算起D.从小数点前的第一个数字算起九、布置作业课本第124页A组l.十、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230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