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之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2-24 小学数学教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 小学教案分数

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习设计

共5课时总第5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OK语录网 m.968oK.COM]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师板书。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3)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1、2题,然后集体讲解订正。

2、作业: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Jk251.coM编辑推荐

分数整数相乘的计算 小学教案范例


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

教学内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

教材分析:在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的区别还有待进一步强调,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先约分或与分母相乘的错误。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并且知道先约分后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2/53/203/87/251/49/50

说说分母是20、25、50的分数化小数的简便化法。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说说约分的依据,再对下列分数进行约分。

3/124/816/2026/395/14

3、计算后再说说下列各组分数加法各有什么特点。

1/6+2/6+3/62/3+1/123/10+3/10+3/10

二、新授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推导

由3/10+3/10+3/10,得出3个3/10相加,可以写成3/10×3,说说3/10×3所表示的意义。再由1/5+1/5+1/5+1/5可写成一个怎样的算式。说说1/5×4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

1/5+2/7能不能也写成一个乘法算式,为什么?

(3)得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b/a×c即表示c个b/a的和是多少。

(4)练习

说说下列各式的意义

1/4×73/5×84/9×35/12×3

列出下列各题的算式

3个7/9的和是多少?4与3/8的和是多少?5/8的9倍是多少?

2、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推导

3/10+3/10+3/10=9/10,所以3/10×3=9/10.用小数乘法也可来验证,0.3×3=0.9。观察这个9/10是怎样得来的。再举例:2/5×7,由意义可得到2/5+2/5+2/5+2/5+2/5+2/5+2/5=2+2+2+2+2+2+2/5=2×7/5=14/5。再用小数乘法来进行验证0.4×7=2.8。

(2)猜测

说说下列各式的结果

1/5×43/5×26/7×33/17×54/15×4

(3)让学生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得出b/a×c=b×c/a

(4)归纳总结出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由b/a×c=b×c/a,说说c×b/a等于什么。得出分数和整数相乘,只要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5)练习

3/5×4=()×()/5()×5/12=()×3/()

()/5×()=3×4/()3/()×()=()×7/16

(6)出示例1请学生尝试练习。

(7)明确先约分后计算,使计算简便。

注意a、在乘的情况下才能约分b、约分是在分子和分母之间进行的

三、巩固

1、课本第三页上的练一练。

2、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一第1、2题,第3题的第一行。注意一定要先约分后计算。

四、小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b/a×c表示c个b/a是多少

2、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b/a×c=c×b/a=b×c/a,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注意先约分后计算可以使运算来得简便。分清4/5×5和4/5+5的区别。约分只有在乘法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且是在分子和分母之间进行的。

五、作业

课本第7页练习一第3题的第二行,第4、5、6、7题

六、教后小记

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较好,但有部分学生对于c个b/a的和与c与b/a的和相混淆。计算的法则掌握情况也较好,不过有个别学生出现整数和分母约分,还有极个别学生把加法也用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简单的搭配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务进行搭配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喜欢木偶娃娃吗?

出示例题图:小明打算买一份生日礼物送给同学,在商店的柜台上有3个穿不同颜色的木偶娃娃,旁边还有两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小明打算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怎样选配呢?请小朋友帮小明想想。

师: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和一顶帽子究竟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

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找找规律。(揭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如果用2个三角形来表示红帽子和黑帽子,用3个梯形表示3个木偶娃娃,你想怎么选配?在小组内动手搭配一下,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2、引导发现,有序探究

师:小朋友选配了好几种方法,你能在小组内把几种方法整理一下,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吗?

师:一共有几种方法呢?

师:在选配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师:你能在书上用连线的方法很快地找到答案吗?

电脑显示连线过程。

师:你认为用连线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2、总结规律:

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木偶的个数乘帽子的顶数等于一共有几种选配方法

三、巩固性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华从学校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师:为什么?2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意思

电脑显示:从学校到街心花园中的一条路可以选4种从街心花园到少年宫的路线,另一路也同样可以选4种,这样就有8种了。

师:如果老师在从学校到街心花园多增加一条路线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师: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问题选择需要的条件回答问题吗?

①穿衬衣和裙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为什么?

②穿衬衣和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为什么?

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如果我再多加一件衬衣呢?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种穿法吗?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18×20

24×4015×40

15=()×()

24=()×()

30=()×()

36=()×()

二、新授

出示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

(3)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

p47/4、5

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12×2512×25

=(3×4)×25=12×(100÷4)

=3×(4×25)=12×100÷4

=3×100=1200÷4

=300(元)=300(元)

课后小结: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277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