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精品】落花生教案680字

落花生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2,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 B榨油 C价廉

2,那么花生还有另外的好处吗?我们首先把这个问题放开。下面回过头来我们阅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仔细思考,这么几句话传递给我们怎么的信息?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提示)作者说:天气不大好,可是父亲还是来了,实在很难得。难道许地山父亲参加收获节就是专为吃花生而来吗?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 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3,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是来教育子女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十小节,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十小节,出示投影幻灯片,请其他同学找出花生与桃子等的不同,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明确: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埋藏地下 高挂枝头

不好看 鲜红嫩绿

挖了才知道 一见生情

4,在比较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确:藏而不露。

5,接下来父亲就用花生来谈论人生,来比喻人生,父亲认为应该做怎样一个人?请同学齐读第12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华而不实,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

6,那么作者明白了吗?

明确:作者明白,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我”说的话中看出,可以请大家读一下。提问,体面什么意思,就是外表,讲求漂亮,只讲体面就是指只追求外表的漂亮。二,也可以从作者取的.笔名中看出,他取名“落华(同花)生”,这是父亲的话给他的激励。课文中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7,那么大家懂了吗?请你谈谈对今天所学的一点感想。

学生要刻苦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作者的写作是在1922年,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你更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像花生呢,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其他?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小结:不管是像花生还是石榴、桃子、苹果,只要是对其他人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活动。石榴等的人生,就是要表现自我,勇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以为这在当前更加难能可贵。当然,花生的人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虚名,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人生。

落花生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落花生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 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1)介绍一种物品( )

(2)记一件事 ( )

(3)写一处景物 ( )

(4)描写几个人物( )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1、 完成《作业本》第2、4。

2、 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 自查、订正

3、 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

落花生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进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借花生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父亲的话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别之处,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便于读者去理解。

教材位置:

《落花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②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花生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②“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③“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②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③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三、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④ 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

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

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学生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

学生交流: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介绍“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

3.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表达方法:

种花生 借物喻人

收花生 详略得当

吃花生

味美

议花生 榨油

便宜

默默无闻、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落花生教案【篇四】

一、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它为题的文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

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⑴ 为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

⑵ 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

2、教师小结:

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

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

3、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各自默读2~15段,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4、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5、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学生分组交流。)

6、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⑴ 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⑵ 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⑶ 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⑷ 练习背诵。

⑸ 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⑹ 练习背诵。

7、“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这样的。

三、总结课文,受到启迪

1、教师小结:

那晚天色不好,可父亲也来了,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

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而又有实用价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各自反复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其含义。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语文教案 落花生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语文教案:落花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语文教案示例 落花生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语文教案示例:落花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教育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孩子们要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板书设计

七、

教案点评:

教育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学生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落花生*语文教学设计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落花生*语文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400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