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精】

时间:2022-03-02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观后感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巴黎公社的性质、意义,《国际歌》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3、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二、过程与方法:感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感知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高尚情操以及他们所创立理论的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发扬.四、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五、难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国际歌》为背景音乐。教师:100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这同一首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上演着一幕幕的战歌。。。第一首歌:夺回劳动果实——英国宪章运动由工业革命后的的纺织厂女工,童工劳动等图片引出工人的境遇,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越来越差。工人面对很差的待遇,不断进行抗争,引出宪章运动的有关内容:宪章运动:目的:时间:特点:政治纲领:内容:性质:失败原因:教师引导组织归纳然后指出,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这就说明英国宪章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二首歌:思想冲破牢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投出马克思的简历和恩格斯的简历教师指出随着工人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顺应了这个需要,结合工人运动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引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部分《共产党宣言》:时间、起草者、组织、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引出“动脑筋”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史料题:(xx年烟台历史会考题)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友谊的故事为了保证马克思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恩格斯心甘情愿做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那“该死的生意”,他用挣来了的钱担负着马克思一家的生活。故事中的问题:革命友谊成为革命理论诞生的助推剂,这两位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共同创造的革命理论被称作什么?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一科学理论成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请你举出一个革命成功的事例。教师:科学理论有了,无产阶级就进行了伟大的尝试,我们进入最后一首歌:到实践中探索——巴黎公社出示提纲:巴黎公社:背景、时间、军队、政权、结果、性质、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1、内部出现奸细2、敌人力量强大3、无产阶级自身尚未成熟4、虽然建立政权但缺乏巩固政权的经验。引出视频:巴黎公社教师总结,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的表现永远激励着后人,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如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在国际工人运动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最终汇成一首歌——《国际歌》《国际歌》:为纪念巴黎公社而作,词作者,曲作者。小结:国际歌为无产阶级战士的可歌可泣的精神而作,就这样流经百世轮回,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为真理而斗争!作业:做《伴你学》板书:第一首歌: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首歌:让思想冲破牢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首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巴黎公社汇成一首歌:《国际歌》学生从课本中找相关答案进行简短的巩固看书找出内容并整理此题,学生讨论完成,并引导学生可以往中国历史上延伸。学以致用,学生利用刚才的学习内容做xx年的会考相关题。学生回答此题,老师加以总结。学生自己了解老师搜集的普法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背景。对失败的原因进行重点的分析,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铺垫。学生先对失败的原因作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Jk251.coM编辑推荐

单元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教案

一、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

联系前面所学内容加以说明

1、产生背景:①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法、德等国的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中(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xx年前后。法国工业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804-1848为起步和缓慢推进阶段,1848-1870为全面展开阶段;1820年代德意志工业开始活跃,1830年代迎来突飞猛进时期)从而引起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②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开始到19世纪初期的的捣毁机器运动,

③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2、代表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所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内容①:(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作用: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内容②:(局限性)但它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内容③:(局限性)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九世纪中期)

1、产生背景:①社会经济前提: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①,即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②,即经济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更凸显了社会矛盾。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③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产生过程:

①理论初创:1846年到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正义者同盟。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他们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丰富完善:a、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①他们不仅创办报纸宣传革命,②还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b、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在英国活动,①在继续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②还结合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新的实践,不断吸取新的经验,不懈地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4、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生阅读教材第76-78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的诞生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①19世纪70年代逐步走向高潮,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思想基础。

③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等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组织基础。

④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关心和指导。——领导基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二、第二国际:1889-1914

(1)建立:

①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

②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它促进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2)活动:

①第二国际通过了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共产党指出了行动方向。

②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派同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

③“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大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国际瓦解。三、列宁主义诞生

1、条件:

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阶级基础。

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组织基础。

④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

2、俄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列宁主义的诞生。(1898年,俄社会主义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①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②领导机构: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

③从这时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④19xx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组织上正式决裂,成为俄国社会主义工党。

列宁主义的诞生教学简案【荐】


列宁主义的诞生

【本节重点知识】

1、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组织条件、主观条件);2、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时间、标志及其两个派别;3、列宁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图解】

一、历史条件

1、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增,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阶级基础)。

2、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组织基础)。

3、20世纪初,列宁做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主观条件)

二、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1、时间:19xx年

2、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内容:①在列宁的坚持下,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②在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多数,反对列宁的一派占少数。

4、结果: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个对立的派别。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1、时间:19xx年

2、标志:布尔什维主义的诞生——即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

3、评价: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15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