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思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了解但丁、薄伽丘的主要作品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欧洲启蒙运动
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及其代表作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a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伏尔泰: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a猛烈抨击【教】会,号召人们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c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
a提倡“社会契约论”
b倡导“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c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a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d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探讨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
a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b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d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e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2、通货膨胀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扩展开)
4、供求影响价格
5、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扩展开)
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扩展开)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7、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展开)
8、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收入、物价水平
9、树立正确消费观(扩展开)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大力发展生产力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扩展开)
15、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6、财政的作用(扩展开)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18、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19、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扩展开)
21、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扩展开)
22、规范市场秩序(扩展开)
23、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4、坚持科学发展观(扩展开)
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展开)
2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展开)
2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8、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
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3、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34、经济全球化(扩展开)
35、对外开放(扩展开)
36、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历史:4.1《第二次工业革命》复习教案
自然科学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70年后)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
(2)成就:
①电力广泛应用——最显著特点,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相继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及使用。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和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中提取氨和苯染料等化学产品,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⑤推动就工业革命的发展
⑥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二、垄断组织形成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①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②竞争中壮大了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2)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促进了生产发展。
②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③垄断组织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中的考查点:
(一)、对性质的考查:
1、范围:要注意方程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与椭圆有关的求最值是变量的取值范围;作椭圆的草图。
2、对称性:椭圆的中心及其对称性;判断曲线关于x轴、y轴及原点对称的依据;如果曲线具有关于x轴、y轴及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也具有另一种对称性;注意椭圆不因坐标轴改变的固有性质。
3、顶点:椭圆的顶点坐标;一般二次曲线的顶点即是曲线与对称轴的交点;椭圆中a、b、c的几何意义(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及离心率的三角函数表示)。
4、离心率:离心率的定义;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0,1);椭圆的离心率的变化对椭圆的影响:当e趋向于1时:c趋向于a,此时,椭圆越扁平;当e趋向于0时:c趋向于0,此时,椭圆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a=b时,c=0,两焦点重合,椭圆变成圆。
(二)、课本例题的变形考查:
1、近日点、远日点的概念:椭圆上任意一点p(x,y)到椭圆一焦点距离的最大值:a+c与最小值:a-c及取最值时点p的坐标;
2、椭圆的第二定义及其应用;椭圆的准线方程及两准线间的距离、焦准距:焦半径公式。
3、已知椭圆内一点m,在椭圆上求一点p,使点p到点m与到椭圆准线的距离的和最小的求法。
4、椭圆的参数方程及椭圆的离心角:椭圆的参数方程的简单应用:
5、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弦长及弦中点问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