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时练习

时间:2022-03-04 跳跃素质练习 扩句子练习

第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

⒉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口算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⒉完成练习六第1题。

⑴出示三幅图,提问: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时,如图(3),我们又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指出垂足。

⑶提问:图二中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它们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线都是相互平行的?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⑷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垂线,一组平行线。

⒊完成练习六第3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也可以动手折一折。

⑴按图中所示,学生们照样子分别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动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⒋完成练习六第3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练习。

二、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

三、布置作业

jK251.COm精选阅读

时认识图形练习


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练习五教学目标: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折、剪、拼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二、练习。1、练习五1(1)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2)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2、练习五2。(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3、练习五3。(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4、练习五4。(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5、练习五5。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6、练习五6。(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7、练习五7。(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三、作业布置。

实践活动四、教学反思

时练习⑴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五课时练习五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五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

3、齐读四由名言。

4、抄写四则名言。

四、作业

课外记熟这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使用江苏省送教下乡的光盘学习)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把你喜欢的名言制作成书签送给你的朋友,你选哪句?为什么?

a同桌交流b你准备怎样制作书签?c怎样写书签的名言?

d假如你的朋友问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准备怎么说呢?

再交流。

5、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6、配乐表演。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句话出自《学与问》,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含义。

3、指导书写。

(1)观察作品,整体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去观察、揣摩。

(2)练习,书写时注意用笔的轻重,讲求提、按、顿、挫。

(3)反馈。

4、小结。

三、作业。

1、读背诵读部分内容。

2、练习写好钢笔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1、激趣:

有人说:读书的孩子最美,是啊,在巍峨的书山之中,知识的山峦会将我们引向高峰,书能让我们成熟,让我们走向希望,走向成功。今天就让我们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推荐一本书,说清楚自己推荐的书名和原因,重点是把自己推荐的理由讲得有条有理。

3、指导:

可以从一个方面说,如秘书读书后的启发;也可以是多个角度,如书的装帧、作者、内容等。

4、练习:

自由交谈,发表意见,听众可以提问,推荐者回答。

5、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范字:坐和器两个字中,坐字整体取斜势,中竖要正而挺,两个横画一长一短,短横略向上翘,长横略向下弧,两个人字呈左低右高之势;器字的四个口略有参差,中宫收紧,犬字撇捺宜收缩。

3、练习。

4、反馈。

三、作业设计:

1、整理口语交际内容。

2、练习写毛笔字。


教学内容:第112页第18、19、20题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进行读、写方面的练习

2、能熟练地进行大数目之间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结合前面的作业补充部分练习:(要求学生画在本子上)

1、过点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1)、过一个点,画直线,怎么画?有多少条?

(2)、过一个点,画射线,怎么画?有多少条?

(3)、过两个点,画直线,怎么画?有多少条?

(4)、过两个点,画线段,怎么画?有多少条?

画完之后比一比:(1)和(2)都是有无数条,但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射线只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所以画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

(3)和(4)都只能画一条,但直线两端都出头的,线段不出头

小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

2、画平行线和垂线

先画一条已知直线和a点,分别过a点画平行线和垂线

注意:(1)区别“垂线”和“距离”

(2)画的时候一定要规范,用方法而不能凭经验

3、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从中间剪一刀,该绳子变成了几段?

老师画示意图,学生再观察,发现是5段

二、复习认数:

1、学生在本子上写出数位顺序表,并标上“个级”、“万级”、“亿级”

(1)老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写一个数:30800254009

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在读数的时候怎么处理0的问题。

把这几个0分别换一下位置,再读:38025004900

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中间0要读,每级末尾的0不读

(2)分别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和用“亿”为单位的数

指名交流,说说为什么?

小结:四舍五入

2、完成书上第18题(做在书上),先要求学生把书上的大数目的数都画好分级线

说说这张统计图里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依次完成书上的4个问题

3、写出下面各数(做在本子上):

二十五万十亿五千万四千八百万四千零八

八亿三十九亿七千万一百六十万零二十

4、用“万”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做在本子上)

2450001034900998003

用“亿”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做在本子上)

11200000003700000002990000000

教学反思:

练习说


一、教材说明

练习1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重点。

一、教学建议(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1、读读背背

(1)读读背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一颗葱翠的大树下,小朋友们拉着手在唱歌。

这一项词语排列整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只要大体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不要详细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也不要求默写。但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联想《做一片美的叶子》那篇课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根深固本:指树根深,树就长得牢固、茁壮。

根深叶茂:树根扎得深,树叶就长得茂盛。比喻事物只要根基厚实,就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叶落归根:树叶总凋落在树根边上。比喻人得有一定的归宿。

(2)《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主要写晚秋之夜的所见所感。指导朗读、背诵时,先和学生一起疏通文字,简述诗的大意,以帮助学生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时适当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和节奏。《夜书所见》的大意是:晚秋的风打着梧桐的叶子沙沙作响,使人感到天气就要凉了。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深夜难眠,只见篱笆边有一盏灯亮着,便知道孩子们正在捕捉蟋蟀玩。

2、口语交际:《小小读书交流会》

(1)这是一道训练学生阅读和表达的练习。首先指导学生拿出自己的书默读,要求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书的作者、主要内容,然后选择中间自己喜欢的片断,组织语言讲述给同学们听。或者将里面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读给大家听。

友情提醒:

讲述者:讲的时候要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听众:听别人讲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想一想听了他(她)的讲述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如果读的是同一本书,还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各自不同的体会。

(2)教师总结: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今天的“小小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同学攀登书籍高峰的开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家人、同学、朋友们交流,你将会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强化练习精选


【课业设计】

一、写一写

lingtímàntílǎnghǒngpiànhēzhì

另提曼题朗哄骗喝志

二、比一比

另()题()漫()哄()喝()

拐()提()慢()共()渴()

三、填一填

朗志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一、猜字谜

士兵的心()

吃饭、劝话,口用力()

二、写句子

1、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做一做

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整理与练习


课题整理与练习课时8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课前准备小黑板和展台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一、练习与应用:(练习七/6—8)1、第6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2、第7题出示: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0.60.5060.0560.0650.56(1)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3)交流排列情况。0.056 0.065 0.506 0.56 0.63、第8题(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二、探索与实践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如肉、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流,说说活动中的体会。2、第11、12、13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进行交流。相关数据: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5.696千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59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0643万人。三、思考题: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先看第1个问题。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讨论: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的小数吗?有没有大于0.111而小于0.112的小数?想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三、评价与反思:教学得与失: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68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