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5-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842÷0.72.6÷0.134.8÷0.04
0.81÷0.0972÷0.66.3÷0.092.4÷1.2
指名回答,说说6.4÷0.08是怎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的。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八的第6题
左边一组题蕴含了商不变的规律;另两组题蕴含了商的基本变化规律。
(2)练习十八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一组一组地比较计算,比较每题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3)练习十八的第8题。
指导学生利用第7题发现的规律直接作出判断,再适当要求说明
判断的理由。
三、实际应用。
1、火车超音速飞机火箭
0.025千米/秒0.5千米/秒4.5千米/秒
(1)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几倍?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食品厂加工一种蛋糕,每个蛋糕需要用5.6克白色奶油和2.5克
彩色奶油。某天加工的这种蛋糕共用了彩色奶油100克,你能
算出一共用了多少可白色奶油?
先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3、计算器算出下面的食品每千克各是多少元?
虾片鲜奶片核桃仁米饼
160克3.2元80克5.1元200克8.5元250克6.7元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练习十八10——12题。
第五课时练习五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五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6页的例5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34.87×2.35.062×0.370.58×0.96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前两节课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示范:
1.教学例3、0.056×0.15
(1)猜:这道题的积里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写竖式。
①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指名板演。
②集体订正,师示范:0.056
×0.15
(3)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生独立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指名板演。
②分组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③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④让学生点出积的小数点,并指名板演。
⑤生独立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检验上面的计算结果。
⑥师巡视,集体订正。(注意示范)
2、教学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生读题明白以下问题:①已知所求?
②怎样列式?
③所列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2)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尝试比较例3和例4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2)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例3的乘数是0.15比1小,求的是0.056的百分之十五,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例4的乘数是2.4比1大,求的是18.5的2.4倍,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3)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4、做一做:0.32×0.252.6×1.08
先判断乘得的积要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并注意验算。
三、运用
1、p.5页12题(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2、点小数点。
38.045.0060.035
×4.6×0.007×0.16
2281235042210
1420835
164892560
3、快算。(口算卡第5页)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9页11题
unit2whereisthesciencemuseum?第三课时学案
课题
unit2whereisthesciencemuseum?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alet’sreadcgoodtoknow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sread部分的对话,能完成排序练习。
2、能够使学生简单了解中、西方地图不同的标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听、说、认读let’sread部分的对话
难点:能够立即对话中出现的新时态和指点路线的新语言,如:whatareyougoingtodoafterschool?getoffatthecinema.thenwalkstraightforthreeminutes.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1、热身
(1)教师放本单元歌曲的录音,学生跟着齐唱两遍。
2、预习
师生日常对话。
3、新课呈现
let’sread
(1)教师用简笔画画出下午放学后的一些情景,告诉学生:schoolisover.iwanttobuyapairofshoesafterschool。接着问学生:whatareyougoingtodoafterschool?引导学生回答:iwantto…教师领读该组句子,学生跟读。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街区图,图中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如:医院、邮电局……教师手指黑板上的街区图,告诉学生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提问,如:whereisthehospital/postoffice….?isitfarfromhere/等,学生抢答:it’snexttothe…
(3)教师在街区图的学校和鞋店旁边分别加上一个站牌说:thisisabusstop.wecantaketheno.301bushere.教师继续利用街区图指出自己所在的位置:nowiamattheschool.iwanttobuyapairofshoes.howcanigettotheshoestore?学生会回答:youcangobytheno.301bus.教师继续提问:wherecanigetoffthebus?一边问一边手指着shoestore的位置,提示学生回答:getoffattheshoestore.
(4)根据街区图进一步提问,引出段落的重点句。
(5)请学生阅读对话,回答以下问题”whatismikegoingtodo?
whatishegoingtobuy?whereishegoing?whereistheshoestore?whichbuscanhetake?isthehospitalontherightorleftsideoftheroad?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题6的乘法口诀编写者教学目标:1、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比较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试题。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口诀的来源及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教学难点:自己探究、发现并归纳6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完成题目。4+4+4+43x53+3+3+3+3+33×4你们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是我们算题又对又快,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聪聪还要和我们比赛呢。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7)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出示例7表格)师说明,鱼(条)1
2
3
4
5
6(个)
2、比赛分三步进行:一、看图填表二、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三、根据算式编口诀3、小组合作进行。学生小组合作分步学习,组长组织。小组汇报编口诀的情况。板书。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记住口诀?记口诀1.(出示练习十三1题)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口头填得数学生说发现,帮助发现口诀的特点,记忆口诀。2.读口诀,说算式。3.采用对口令形式记忆口诀。三、练习巩固
l.摆小棒。课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的。提问:
“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接着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
4.做练习十三第l~3题。(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学会乘法口诀的用处很大,希望你们记住它。
修改意见:
备注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6、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7页的画面,营造商场情境)
教师:星期天,小红、小明一起去逛商场,瞧,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买台历。
教师: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我知道每本台历6元。
学生2:我想知道买2本台历需要多少元?
教师: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抽生回答并说出计算的过程。生看大屏,提问题目标展示
1.编口诀,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
2.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3.用6,7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引导自学1.8本、9本台历各多少钱?编出6的乘法口诀。2.看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3.7个、8个星期各有多少天?编出7的乘法口诀。4.看7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学例1,例2。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计算6、7的乘法算式得数,并编出口诀。引导学生发现6、7的口诀的排列规律,并很快记住口诀。用口诀计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1.把口诀填完全。六六()()八五十六七()四十九()四十二七九()六九()2.说出乘法算式的积,并说出计算时用的口诀。6×9=7×6=8×6=9×7=3.完成练习九的1、2、3题。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6、7的乘法口诀6×6=36六六三十六7×7=49七七四十九…………6×9=54六十四7×9=63七九六十三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18×20
24×4015×40
15=()×()
24=()×()
30=()×()
36=()×()
二、新授
出示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
(3)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
p47/4、5
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12×2512×25
=(3×4)×25=12×(100÷4)
=3×(4×25)=12×100÷4
=3×100=1200÷4
=300(元)=300(元)
课后小结: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783.html
上一篇:位置与方向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
下一篇:上册概念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