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时练习⑴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3-04 小学优秀教案

第五课时练习五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五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jk251.cOm扩展阅读

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练习二(2)扬州市花园小学韩亚芹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4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并能熟练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配套课件,思考题小黑板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基本训练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今天我们进一步地来学会用学习过的除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二、拓展练习

1、练习二第6、7题。先自己读题,说说题意。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第6题说说“每个花坛里红、黄两种颜色的月季花同样多”就是指什么?然后自己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同桌再说,要求绝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说。第7题要求达到人人独立会说会解答。2、练习二第8题。自己读题,说说要求平均每人每天安装多少台就要怎么办?指出:两种方法都对,但当我们在计算过程中遇到还没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思考。3、练习二第9题。自己先读题想想遇到此类问题应该先怎么办呢?小组中先讨论。全班交流,说说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4、思考题。(1)题目中对商有什么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2)题目要求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说说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先讨论,再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后汇报。5、补充题(1)商业大厦的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2)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三年级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四年级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回答。三、课堂总结四、布置作业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补充习题》第8页和《小学数学练习与测试》第8页。评价总结独立完成。教学反思:

时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乘法时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大约”问题:

1、学生读第3题。读完后问: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为什么?(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50人,这“50”就是一个精确数。)

指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用“≈”?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口算)学生完成完整的解答。

2、学生读第4题:指出: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这种问法是因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学,本册书中已删去了这部分知识。

那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142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只是这个大约数没必要再转换成“几千几百”,直接写就是了。)

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

二、购物问题:

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1、第5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你准备选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简便计算,指名说说具体的简便算法。)

2、第10题: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

3、第12题:读题后问: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为什么?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比较: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为什么?

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三、其他问题:

1、第8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适合它的计算方法。(简便计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2、第9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校对。

3、第11题: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

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练习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练习十三第8~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集体口答,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不同。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巡视指导。

完成后交流,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4、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独立完成计算。

观察每组中的三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扩大,除数不变,商随着扩大;被除数缩小,除数不变,商随着缩小。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课件出示表格。

从统计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界碑村去年楼房的户数是前年的多少倍?应该怎样列式?

其余两个村呢?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从计算的结果你可以看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3、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出示表格。要求平均体重,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训练

1、出示思考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根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乙数是甲数的多少倍?

4、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乙数就是多少份?

5、甲乙两个数合起来,就是这样的多少份?

6、每份是多少怎么求?

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16.5 11=1.5甲数1.510=15乙数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关小数的除法计算是经常要用到的,大家掌握好方法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后面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

用数学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一、复习:二、巩固练习口算练习11-6=14-6=13-7=12-8=11-9=12-5=13-4=12-9=13-8=11-5=13-6=12-3=14-8=15-7=16-9=练习四:第3—7题第3题:要求都算对,计时比赛第4题:用数学第5题:加减法题放在一起,混合练习,巩固“想加算减”的口算方法第6题:在○里填上””或“=”第7题:只给画面,要求可以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学生独立完成,或印在纸上,及时收集学生计算情况,纠正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广泛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生评价,学生应学会自我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用线连的形式进行提高练习,同位互评。及时纠正错误。学生独立完成,针对情况进行评价,提高计算效率。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可能提出加法、减法多种问题。分组内讲想法,提问题,算得数,并组织全体汇报这道题借助学生的对话提供信息,要求学生解答的“知道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完备的应用题。多补充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规律从而找到这类用数学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提高练习四、小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生:有13个圆,其中黑圆有6个,白圆有几个?生:有13个圆,其中白圆7个,黑圆有几个?生:有7个白圆,6个黑圆,共有几个圆?13-6=713-7=66+7=13教后记:有部分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成了加法算式,应该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每个数个代表什么数,或者什么意思,问的问题就是要求的数,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自己体会一下,让不会的学生多说,多做。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50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