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中班主题沙宝的秘密教案精选篇

时间:2021-12-31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活动目标1、对树桩上的年轮感兴趣,简单了解年轮与树木生长的关系。2、喜欢发现问题,并能和同伴通过探讨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1、有年轮的大树桩图片。2、彩笔、毛线、纸张:(画有树桩图案)。活动过程1、谈话形式导入。师:在上课之前,你们来帮老师一个忙。有一棵小树和老师是好朋友,它在森林里长了8年,有一天它被伐木工人砍掉了,做了家具,但它的根还在,小朋友帮我找一找好吗?2、组织幼儿让幼儿讨论。3、教师解释:树桩上的圈圈就代表大树的年龄,这些圈圈就叫做年轮,他每长一年就多一个圈,代表一岁,圈圈越多就证明这棵树越老。4、引导幼儿探讨树的年龄,简单了解年轮的含义。5、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6、操作游戏。活动反思活动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等,使幼儿自主动脑、动手去探究年轮的秘密,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能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大班主题邮局的秘密教案精选篇


一、设计意图:

;叮当小屋徐师傅送来了一封信,孩子们问:信是从哪里来的?谁寄给您的呀?我知道信是徐师傅送来的不对,是邮递员叔叔送来的听着孩子们的议论,看着孩子们幼稚的小脸,我做了解答并决定以此而开展邮递员的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邮递员的工作,了解邮件的种类,寄信的方法、步骤等,培养幼儿集邮的兴趣。

2.观察、讨论、操作、参观、尝试等多种手段,使幼儿全面地、积极地参与活动,学到新知识,提高多种技能。

3.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快乐的情感品质,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 师生一起布置环境,制订和丰富主题网络内容。

2. 图书、图片、集邮册、放大镜、彩笔、绘画纸、信封、邮票及废旧纸盒、各色纸等。

四、区域活动:

1、美工区:孩子们商量着找来纸盒,胶带等,制作邮箱、邮车;2、益智区:师生一起设计制作信的旅游图,玩邮票拼图等;3、积木区:搭建邮局大楼及各种内部设施,与积塑区的孩子一起摸似工作人员的操作。

五、家园配合:

1、请家长配合收集信封、邮票等。

2、有空带孩子认识邮局、了解邮递员叔叔的工作。

六、相关活动:

活动一:参观邮局过程:

1. 师生讨论:到邮局我们看什么?你想了解什么内容?我们怎样与人交谈?

2. 参观邮局。

①来到邮局门口,认识邮电局三个字。

②请一邮递员为小朋友介绍各部门名称及主要工作内容:邮政储蓄台、领取包裹台、普通邮寄处、服务台等。

③幼儿分组参观、与工作人员交谈。

怎么寄信呀?为什么要用邮票呢?信是怎样寄走的?打包机是怎么用的、给什么东西打包呀?什么是邮政编码、它有什么用?了解尝试触摸式电脑及其内容(如邮政发展史;全国各地邮政编码、集邮知识等)。

3. 回园交谈:你最感喜欢的是什么?与谁交谈了,谈了什么?(结束)活动反思:孩子们兴趣很高,他们不停地与同伴交流,对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因提前已与邮局联系好,因此各环节井然有序,孩子们特别喜欢那台触摸式电脑,一只只小手摸索着,当看到集邮知识中我国历年来发行的邮票时,孩子们顿时被其色彩鲜艳而内容丰富的画面所吸引,不时发出赞叹声.

第二天,邵琦拿来了一本集邮册,里面的许多邮票让孩子们看得入了迷,还不时地有一些小问题:这些数字是干什么的?还有英文呢这几张邮票为什么连在一起?接下来的几天里,陆陆续续有小朋友带来集邮册,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

活动二:认识邮票过程:

1. 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

每两人一枚邮票,两人一起观察、议论,看看邮票上有什么?知道中国邮政及China代表中国,80分表示费用,1989说明是1989年发行的,邮票的边缘是锯齿形的等等。

2.认识了解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

①每人一套或一张邮票,用放大镜观察、发现邮票上秘密等。

②了解T、J的含义,区别特种、纪念。

③鼓励幼儿发现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如T23(4-1)、J23(4-4)1989等,师生一起解答。

3.介绍一些集邮小常识:如横连、直连、方连、小型张、小全张等。

4.欣赏集邮册:为什么许多人喜欢邮票?喜欢集邮?我们怎样爱护邮票?请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一张邮票,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喜欢邮票吗?为什么?如何让你设计邮票,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邮票?

活动反思:

了解邮局的特点和邮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难点是掌握寄信的步骤,在综合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教案精选: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反思精选一篇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精选: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反思精选一篇,供大家参考。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是童话主题单元,主要是通过童话故事体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节选自作家张天翼写的《宝葫芦的秘密》,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这篇童话主要讲了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得到了幸福,所以王葆也特别希望自己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大班主题冬天的秘密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雪花飞扬,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户外活动,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们正是利用这自然现象开展以冬天为主题的活动。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从动脑,动口,动手,使其在丰富的自然科学的同时培养其对物的分类,统计的能力,及对艺术的表现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2.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3.学习初浅的分类,统计知识。

4.学习用折剪贴等方式合作开展美工活动。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难点: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大幅冬天背景图一张,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图片若干。

2.音乐磁带.雪花头饰。

3.分类统计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4.小动物图片,白纸.彩笔.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冬天到了

1.游戏>和音乐表演>导入主题____冬天来了。

2.请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冬天的感受(天气冷,手冻僵了......)。

3.出示画面,激发幼儿寻找冬天的乐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冬天的主要特征,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较连贯描述观察的结果,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动物过冬办法多

1.教师小结,导入下一环节:人很能干,能想出很多办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过冬,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2.听故事>,请幼儿讲述动物过冬的办法,并将相应的动物图片贴入背景图中,帮小动物安家。

3.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动物过冬的办法(有换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储存粮食的.有飞往南方的)强调动物有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己的能力。

4.幼儿操作:按不同的过冬方式给图中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用表格统计。(.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三、植物过冬有办法

1.引导幼儿思考:人和动物都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么方法过冬呢?

2.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知道树木有落叶树和常青树几种,了解他们的过冬方式。

3.出示黄瓜西红柿,鲜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鲜花,为什么冬天也有呢?(让幼儿了解大棚养殖,玻璃暖房种植,给树捆草绳等人们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

四、美丽的雪景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留住冬天吗?(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轮换的)。

2.讨论留住冬天的办法。

3.分组活动(折剪雪花.画雪人,帮小动物安家)然后合作布置一幅美丽的冬景图,把冬天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五、暖和我们的身体

带幼儿到户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动作的游戏,使幼儿知道冬天的天气寒冷,多活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冬天带来的欢乐。孩子们对冬天感兴趣,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孩子自由表现得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小班主题香蕉的秘密教案模板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找种子的活动,初步体验水果种子的不同特点。

2、激发幼儿乐于提问,培养探索植物生长奥秘的爱好和态度。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水果若干、果盆、果蓝若干、《十万个为什么》CD-ROM

重点:

观察香蕉有没有种子

难点:

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生长奥秘的爱好和态度。

活动过程:

1、导入:介绍自己过度到介绍果宝宝,引出香蕉

2、收集经验交流:香蕉到底有没有籽?(倾听幼儿收集信息的途径、幼儿表达的方式以及信息的准确性)

3、实践活动:吃水果,找;宝宝(种子)

4、解决问题:观看《十万个为什么》CD-ROM--香蕉的果实有没有籽?

活动结束:

带着新问题--你还吃到过哪些水果也没有籽的?他们是怎么种出来的?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9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