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总第44课时
本单元第12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第二节南方地区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3、理解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4、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耕作业特点重点难点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教具电脑、投影仪、背投教法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突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由此导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引导学生“越过秦岭—淮河一线,我们来到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河湖、气候、人口、民族等基本概况。
(一)基本概况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3、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4、南方地区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这些概况对气候有何影响?5、南方地区的北界在哪里?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生读图《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分析问题。53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的等温线相当?与我国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7、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以上?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8、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二)鱼米之乡回答下列问题:1、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3、南方地区盛产淡水鱼类的原因是什么?4、南方地区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课堂总结本节课,大家主要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人口、民族、主要地形、河湖、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和《南方地区农业与农作物分布图》学生自已总结。5板书设计:第二节南方地区土位置、范围和面积一、基本概况人口和民族主要地形区、河湖、气候二、鱼米之乡教后记:这节课把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成问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来阅读课文、插图和其他展示材料,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水平。
§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结束。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理由类型和特征
2、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3、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
【教学用具】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2、读课本57页插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
讲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林地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少。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利用类型
2、构成特征
读我国土地利用图,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其原因。
补充:耕地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转承)那么,我们在利用土地的时候,产生了那些问题呢?
板书: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59页材料,找出我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讲解:因此,保护土地资源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国公布了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和一系列法律。用来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说身边存在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
总结:土地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要大力宣传,制止。学生读图,讨论,结合课本,找出四种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类型季风干湿地形
耕地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林地季风区湿润山地,丘陵
草地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高原,盆地
耕地:乱占耕地,水土流失等
林地:乱砍滥伐
草地:草地退化,荒漠化等。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现象。
【作业设计】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本学期总第35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授课日期12、29课题第三节土地资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重点难点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教具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教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引入新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讲授新课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学生回答问题略
耕地
草地
林地
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
5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多样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的分布2.草地的分布3.林地的分布【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小结: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101055
板书设计:第三节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特点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单元备课第二章为第二单元本单元总共需课时数为课时主要内容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第二节南亚[来源:学§科§网]第三节西亚第四节欧洲西部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
目
标
一、基础知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赌徒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举例说明某一地区发展的旅游业的优势。6、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二、基本能力目标1、抓特征,透过地理现象探求地理规律,用地理原理来解释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找到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素,抓关键,从而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重点难点关键1、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归纳各个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来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并通过比较法找出不同的地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找到学好地理的钥匙,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课时教材处理3第一节东南亚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做一个整体的地理区域,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许多共性。本届从连两洲、通两洋地地理位置、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和多火山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方面讲述了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从热带教材处理2222111经济作物和水稻生产、锡矿和石油的开采等方面讲述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征。
第二节南亚南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引人注目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苏莱曼山把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是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方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第三节西亚本节主要包括4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重点之一是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重点之二是西亚的石油资源。本节紧紧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不论对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发展智力,还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
第四节欧洲西部本节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较多的舍去了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内容,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雄厚的经济实力”、“繁荣的旅游业”三个方面的内容,突出了欧洲西部的人文特色。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必然要涉及一些自然环境的知识。
第五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本节是“了解地区”的最后一节。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两极地区是神秘诱人的地方。两极地区有原始、严酷的自然环境,又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从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这一节具有重要意义。本节的教学中重点有两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等四个方面,难点是南极洲气候严寒的原因。复习第二单元检测第二单元讲评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问题和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的利用类型、的分布大势、的利用和保护。
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教法建议
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3、学生自己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
4、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利用类型的总结,又可以给学生成就感和提高兴趣
5、教师总结时可以出示一些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的分布大势",首先是使学生明确,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
前难以使用的各种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对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的分布,可以阅读课本插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由于地图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维方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那两个自然带内?(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对于"的利用和保护",可以采用实例教学,通过一些数字、实例、漫画、文章等表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利用种不合理状况:
1、对于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利用景观图片展示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必须都在土地上进行,同时土地提供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等。
2、利用数字计算或通过课文的漫画、景观图片、录像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说明近些年来减少的状况,引导学生分析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与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归纳出人类破坏的主要表现。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护?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主要内容需体现人类对的破坏或保护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的分类,利用保护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分布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分布挂图
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图片(复合片);(3)需要回答的问题;(4)破坏1---一组数字及文字资料;(5)破坏2----漫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讲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今天我们研究一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说,万物土中生,所以我们就先学习。土地有什么用?(学生回答)
(板书)一、的重要性
(承转)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学生分组活动)
(板书)二、的利用类型
(学生作品展示投影片1)显示学生设计的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学生讲解。
(教师讲解,投影片2)根据利用情况,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考)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吗?(是,虽然目前难以使用,但随着人类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将来可以利用)那么世界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书)三、的利用分布大势
(投影片3)读挂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及教材P56"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过渡)通过刚才学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应用,造成许多问题。
(板书)四、的利用和保护
(引导思考)读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遭受破坏的原因
(投影片4,的破坏1)
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万~7万km2成为沙漠;1/4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水蚀,每年流水冲走肥沃的土壤250亿吨,沙漠吞没的土地约600万公顷;
中国耕地退化7.7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盐碱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导致低产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甚至成为"生态难民"。
(投影片5,的破坏2)读漫画"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难临头",漫画说明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结合前面的文字资料,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地球上有限的之间产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请你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以提醒人们对的现状有足够的重视或给人们发出警告,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
【设计思想】
对于本章第一节来说,部分教学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内容的学习应该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资料、漫画、景观图片、录像、VCD等多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再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对于的重要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学生回答即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的利用分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更明确这一知识点,所以分组进行活动,自己设计某一块土地的利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学生作品的展示,给与学生成就感。教师总结时将各组提到的利用类型归纳后用投影打出来,同时辅以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认识,这一点对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对于分布大势,主要以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利用世界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读图,让学生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类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教师有意识的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学生明确的含义中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教师的归纳,使同学明确主要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对于的利用保护,主要在于学生了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原因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增强有限与无限性的认识。最后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为代价。
总之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建立师生互动体系,教师引导思维方向,归纳整理思维的线索和知识的结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发现展示,提高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思维品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的重要性
二、的利用类型
三、的分布大势
四、的利用保护
第12页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5454.html
上一篇:气候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案
下一篇:走进西部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