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的教学方案

按照学校要求,初中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

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南水北调工程】

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长江中游的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东线:从长江下游引长江水,经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过黄河,至天津、北京。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严重分布不均的局面。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相关教学方案


课题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l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l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l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l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l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l本节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知识。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了92%,但我们不能有“大汉族”思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奋斗l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l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l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l能力的培养有;收集、归纳、总结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备与资源l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活动

活动立意课前气氛渲染:视频极具民族风光和音乐特色的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新课: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一个大家庭(展示图片中华民族全家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去,了解咱家的一些情况。进入新课:一、我国民族构成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放完停留在最后的画面:关于视频和上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二、我国民族的分布: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民族分布图提问: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读图回答我国汉族的分布有何特征?(东部和中部)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有何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地区哪个省?(西南地区云南省)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四、民族风情(一)民族乐器:视频介绍马头琴、长鼓等民族乐器并欣赏马头琴演奏万奔腾(二)在民族音乐中欣赏民族服装秀,请同学们记住各民族服装特色,结束时进行提问,答对奖给纪念钞。(三)了解民族特有的节日、活动,每张图片显示1秒,大家挑战一下记忆。设计连线题六组答对奖给纪念钞。(四)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我国有多少种语言?(56种)我国有多少种文字?(30多种)(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藏、蒙、壮、维4种)五、习题:(略)六、小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一些民族的风情,让我们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flash:《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未曾上课先进入角色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别的民族别的表现形式通过设问点明影片要说明的问题并引入教学介绍我国民族构成,使学生首先明确概况两个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审题学习通过视频获得知识、读图得出结论并快速记忆的方法这些问题视频有介绍,图上也能够看出,用在视频后根据地图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从民族服饰、特有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兴趣,提问用纪念钞奖励后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的民族文字,前后呼应。结束用歌声表达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民族知识借用视频解说,形式新颖,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视频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民族风情利用图片和视频,形象而且直观。2、学生活动充分,既有课前的收集资料过程,也有课上的表达,课堂显得活泼。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3、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生活。附板书: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民族构成二、民族的分布三、民族政策四、民族风情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学期总第40课时本单元第8课时授课日期12、11课题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国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3、三个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4、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5、我国主要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的图例符号、产地名和位置重点难点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不足”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3、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具具体的练习题教法边复习边练习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三简单回顾整个一章的知识结构对这一章形成整体的认识做练习题目以下附试卷内容跟随教师的思路复习做试卷内容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梳理二的教学方案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领土四至点和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3、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和分布。

4、了解我国民族的数目和分布,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重点】

我国的位置,重点省级单位的轮廓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的位置,找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其优越性。

板书: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

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看分别位于什么省,分析其纬度和经度的差别。

讲述:我国位于北半球,面积广大,各地差别很大。

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注意其位置,和我国的什么省份相邻。

回忆我国的行政区划,找出三级行政单位包含的机关。

板书: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2、省级行政单位

找出我国重点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忆起轮廓,简称,行政中心等。

读图练习:

板书:三、众多的人口

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十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

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

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板书:四、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找出我国民族的构成。知道个民族的丰富文化。

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复习课本,讨论得出,纬度:北半球,中纬度。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按照东,北。西北,西,西南,南,几个位置记忆陆上邻国,按照东,东南来记忆隔海相望的国家。

特殊的省份有,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邻国最多,临省最多。

重点省份有:广东,云南,湖北,山东,陕西,黑龙江。

有6个在亚洲。

黑河-腾冲一线

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55个,最多的是壮族。

朝鲜族跳板,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摔跤

【作业设计】

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图

八年级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

3.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2.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3.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谈谈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通过课本资料的数字,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5.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特点形成的原因:

6.讨论,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辩证的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本节重点

1.自然资源的分类;

2.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本节难点

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保护资源。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生活资料图片,让学生追本溯源,明确这些生活资料最终来自自然界。

讲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完成下面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2.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你知道的自然资源:

3.判断下列资源哪些是自然资源;水、阳光、草地、动物、森林、小麦、雷电、玉米、核桃。

二、请同学们阅读图3.1,回答问题。

1.上述自然资源哪一种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

2.我们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3.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三、读图3.2和3.3,回答问题。

1.可再生资源具有什么特性?

2.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图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和保护资源?

四、出示我国陆地、矿产、耕地、河流年径流量、森林等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资料,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自然资源

居世界位次

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比值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2.据图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3.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形成的原因。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评价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国情。

5.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资源,谈一下你是怎样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

作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的奉献与忧患教学设计


《黄河的奉献与忧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的奉献与忧患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内容。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对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了解了学习河流的概况的方法和步骤,并已经在了解长江时加以实践。现在应用到黄河概况时应该轻车熟路,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落到了黄河的奉献和忧患。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图片,能够概括说出黄河的贡献;

2.结合相关资料及实验,能够说明黄河主要忧患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分析人地关系中突出问题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黄河源流概况,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六、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相关动画,水、土壤、覆盖小草的土壤、透明杯子等实验器材。

七、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环节一:感黄河(欣赏)

配《黄河大合唱》背景音乐,对应上、中、下游出示黄河各流域景观图片

观察景观图,描述感受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过渡

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出示黄河景观图

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二:颂黄河(奉献)

配朗诵《黄河颂》,对应地理位置依次呈现黄河流域水利工程、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灌溉平原的景观图

观察景观图片,尝试概括黄河的贡献

提供景观图,加强学生感性认识,理解黄河的奉献

过渡

黄河既给我们带来了无私的奉献,同时,也是一条害河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环节三:忧黄河+治黄河

提供资料:黄河的“血样”──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样标本;

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

分析:黄河各河段的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的视频,“黄河的忧患图”、“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的年降水量图”

思考并讨论: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思考: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症状?

再读“黄河的忧患”图

(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所学的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黄河,还可迁移至其他河流

归纳“会诊结果”,并对症下药,完成表格

八、板书设计

黄河的奉献与忧患

八年级上地理重要考点归纳


一、填空

1.中国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__洲的__部,__洋的__岸。2.中国东西跨__经度,分__时区;南北跨__纬度,大部分在五带中的______带。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____平方千米,陆界长__千米,共有__个邻国,东邻____,北邻______、____,西北邻哪三个国家?西邻二个?西南邻三个?南邻三个?我国海岸线长___千米,海邻__个,东为____、____,东南为______,南为哪三个?我国是临海国,海陆兼备。4.xx年我国总人口为______,1949年起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计划生育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实行_________,控制________提高________,是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5.从黑龙江的____至云南的____划一条人口直线,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地区人口稀疏。6.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部地区。7.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呈__________。8.我国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面积____。9.我国的气候特征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0.我国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____,__高__低(这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②夏季____普遍____。1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降水量自______向______逐渐____。降水集中____季节。12.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特别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13.什么是自然资源?14.自然资源包括____资源、__资源、____资源、____资源、____资源、以及____资源。1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__、人均__、时空分布____。16.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①人__地__;②类型____,类型构成不合理(__地、__地比重__,__地较__,难利用的土地比重__,后备土地不足);③____明显。16.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______性,__多__少,__多__少.17.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____多,____少,________的特点。水土配合______,容易发生____或____等灾害。19.跨流域调水工程有①________工程,②________工程,将把____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____、____地区。20.兴修水库.______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库,____水利枢纽是长江上最大的水库。21.在地图上把_________线、____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_线结合起来,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⑴列表对比四大地理区域(见课本p97)连线北方地区赛龙舟、游泳

南方地区溜冰、滑雪

青藏地区锅庄舞、青稞酒

西北地区赛马、手鼓舞

三、⑵列表对比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温度带河流封冻状况

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四、读黄河流域图,回答:

平原①_______,平原②_____,支流③____,支流④____

水电站⑤______,水利枢纽⑥______,省区a____,省b____,

省区c______,省区d_______

黄河中游流经____高原,该高原土质____,夏季多__雨(自然原因),加上____破坏严重

(人为原因),大量泥沙入河,成为我国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并使下游成为____河。五、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河流知识,评价上图中a、b、c、d四个地方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八年级地理上工业标解读初中教案精选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xx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中国地理”的“经济与文化”主题中提出如下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课标解读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本节是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三节,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从课标的具体要求来看,本节内容需要突出强调的是通过不同地图的地理信息的收集、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训练学生归纳地理特征的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但考虑到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多且复杂,初中生还不具备建立全面分析工业分布区位因素的能力,教材简化学习难度,只要求学生认识我国工业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江、沿海地区的这一突出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在东部大中城市的特征。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做能力的提升,但学生对高科技产品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用丰富有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突出介绍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多且复杂,初中生很难在现阶段对此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归纳,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例如:在“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的学习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降低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难度,只要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工业分布存在东西部差异及工业中心主要沿江沿海分布的突出特征即可。

2.活动设计应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理解的较多,而有些工业部门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单凭教师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经常遇见的一些经济现象或接触到的工业部门及产品,组织开展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甚至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但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一是要难度适中,最好是学生家庭学校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业部门及产品;二是要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三是要结合实际,例如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学校就可以实地考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边考察边学习。

3.活动设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本节的教学中,在前两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的地图及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从地图和活动素材中获取信息,使学生通过充分思维和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对应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如下。

1.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及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酸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ph值石蕊酚酞

酸性

中性=7紫色无色

碱性﹥7变蓝色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599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