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比较atp与adp的异同;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意义。
(5)解释atp的形成途径。
2.学习建议
(1)首先,要结合atp的分子结构正确理解atp在能量代谢中的地位。atp是小分子有机物,能迅速到达所需部位;与一般化学键相比,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迅速释放出更多的化学能,决定了atp供能的快速、高效;自然选择过程中之所以“选中”atp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因为atp既解决了线粒体“产能”和细胞各处都要“用能”的矛盾,又解决了能量在糖类、脂肪等物质中“稳定储存”和细胞代谢需要“灵活利用”能量的矛盾,所以atp在能量代谢的过程中扮演“能量流通的货币”的角色。
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其他能源物质在代谢中的地位加以比较,加深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认识:atp是细胞能量流通中的“小额现金”,糖类物质是常用的随时支取的大量“信用卡”,而脂肪则是“定期存款”,蛋白质则相当于“不动房产”,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出售兑现”。
(2)其次,正确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动力核心”地位。学习过程中要从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合成与分解的场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等方面总结atp与adp的循环过程。
①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类;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类。前后反应条件是不同的。
②从反应时间上看:atp的合成与atp的分解并不是同时发生的。总的来说,细胞中能量供应充足时,更多地发生atp的合成反应;细胞中耗能反应多时,更多地进行atp的水解反应。
③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atp合成的场所在细胞质的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在细胞膜(用于主动运输)、叶绿体基质(放出的能量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细胞质的基质、细胞核(用于dna复制和rna的转录)等等。显然上述反应不是在同一场所进行的。
④从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化学能,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化。
因此,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并不表示化学上的可逆反应。
(3)第三,可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前面学习的原生质中各种化合物所占的相对百分值,atp在原生质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排行榜”上“挂不上号”,含量甚少。再通过有关的数据建立鲜明的感性认识:一般地说,atp在细胞内形成后不到1min的时间就要发生转化,这样累计下来,生物体内atp转化的总量很大,例如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的状态下,24h内竟有40kg的atp发生转化。这组数据有助于正确理解atp在细胞中的含量虽少却能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
1.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像,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
(2)说出细胞膜的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3)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这种流动性对于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的探究,体现科学研究的逻辑性和精确性。
2.学习建议
(1)在分析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要注意围绕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想像、思考及推理,去作出假说的过程。
(2)理解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和完善过程。根据对生物膜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认识,人们先后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提出了多种模型。这些模型都重点回答了下列问题:生物膜的脂质和蛋白质等组分在膜中如何排列并形成膜结构的?它们是如何作用的?这些组分和膜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功能的调节控制是如何进行的?这些模型是成熟的还是将来需要逐渐完善的?
(3)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往往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因此,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
1.学习目标
(l)说出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
(2)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3)知道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4)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2.学习建议
(1)本节学习的重点是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难点是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2)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的衰老和寿命有关,可以通过认识人体衰老的特征,讨论延缓细胞衰老,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方法,理清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通过讨论明确细胞衰老的特征。
(3)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①细胞坏死是一种被动死亡;②细胞凋亡是一种由特定基因控制的主动性死亡。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4)通过完成教科书中“资料搜集和分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的活动,受到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问题的情感教育。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6988.html
上一篇:细胞的衰老凋亡 精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