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推荐:高中教案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精】

时间:2022-03-13 传递幼儿教案 会议宣传信息范文

1.本章核心概念(1)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由众多脱氧核苷酸排列形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能代代准确相传。(2)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先转录成rna,以rna为摸板指导蛋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得到表达。(3)科学家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需要性状的目标生物,为人类服务。2.学习过程(1)突出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巧妙的设计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组合、同位素示踪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特性,揭示了遗传密码。科学家除了有精辟的思路外,他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试想当年watson和crick如果不能动手制作双螺旋模型的话,dna的分子结构又如何能阐明呢?(2)通过动手搭建dna的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牢固掌握基本知识。(3)从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适应角度辩证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涉及公众生活的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3.教育价值(1)在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复制、传递、表达等方面的规律。(2)从基因水平上认识生命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3)在理解基因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认为改造一些生物的遗传特点,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以此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4修改说明根据专家意见将基因工程内容与实际例子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考虑到内容的连续性,在学习基因以及表达后,紧接着基因工程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教学活动,因此,将转基因技术部分内容仍放在本章,与课程标准中有所不同。5修改纲要第1节遗传信息(3,2+1)关键问题:为什么说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人类探索遗传信息的科学史)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验6.1dna模型的搭建实验6.2dna粗提取和物理性状的观察(选做)3.遗传信息蕴藏在核苷酸排列顺序中发现之路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第2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0)关键问题:遗传信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1.dna复制使遗传信息代代相传阅读与思考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遗传信息的转录发现之路遗传密码的发现:遗传密码表3.遗传信息的翻译——蛋白质的合成阅读与思考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想一想做一做探究dna改变会对蛋白质的组成发生怎样的影响第3节转基因技术(2,2+0)关键问题基因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1基因工程2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以某一转基因食品的实例说明)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和制药的实例说明)阅读与思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发现之路基因治疗本章提要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关于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3节一、教学目标:【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引入

(二)核酸的种类和

(三)核酸的结构

(四)归纳与总结

教师活动

以利用dna侦破案件、寻找灾难死难者或者亲子鉴定为例子,并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1、dna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

3、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

阐述核酸的种类: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种,还有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物质,简称rna。这两种核酸就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有重要的关系(为后面的留下伏笔)实验:使用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dna、rna在细胞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但是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为什么核酸很储存遗传信息呢?那还得从学习核酸的结构入手。(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阐述核酸的结构:核酸也象蛋白质一样,是一种大分子,而且也是由一种叫做核苷酸的小单位组成的。(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中的两种核苷酸,展示问题)

1、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2、组成dna、rna的核苷酸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3、核苷酸之间是怎么样连接的?

4、dna、rna分别还有什么碱基础?

5、尝试作出假设,为什么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和总结:核苷酸的共同点是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份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还有一份子碱基组成的;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与五碳糖交替连接而成的;

4、dna还有的碱基是a、t、g、c(如何去去记忆),rna中不还有t,u代替了t;

5、dna和rna上4种碱基就好像4个字母,可以记载任意长度的内容。

用图表比较dna、rna的差异;理顺dna、rna、核酸、核苷酸、碱基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并尝试作出回答。完成实验,并根据观察,提出推断: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阅读相关的教材,展开讨论并回答问

高中教案推荐:高中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种类:①dna(脱氧核糖核酸);②rna(核糖核酸)。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由核苷酸连接成的长链;携带遗传信息,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尝试用一定的实验方法(特殊染色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剂: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说出dna和rna的结构单位──核苷酸的基本组成: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能列表比较dna和r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上的差异(见下表)。

dna

rna

结构类型

双链结构

单链结构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a、g、c、t

a、g、c、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无机酸

磷酸

磷酸

存在场所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主要功能

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了解生物的遗传物质。

①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如hiv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霍氏车前病毒、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2.学习建议

本节学习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在掌握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基础上学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基组成。由于五碳糖的不同把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类。又由于碱基的不同把每类核苷酸分成4种。在细胞生物体内两种核酸都存在,但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体内只存在一种核酸,这种核酸就是此病毒的遗传物质。(以上的知识可以归纳为:细胞生物体内含两种核酸,8种核苷酸,5种碱基,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体内只存在一种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4种核苷酸,4种碱基。)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注意:①试剂(吡罗红甲基绿试剂)的使用,与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使用的比较;②口腔上皮细胞的制片的步骤;③水解时的水浴加热;④染色的方法及时间的控制;⑤观察时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信息表达【精】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

2、了解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3、知道规范信息表达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安排一个课时,教材中通过对各种信息表达方式的介绍,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为此安排了一个讨论交流活动来说明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教材中给出了四个有关天气预报的图形,分别表示晴、多云、阴和小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补充大雨和雷雨的图形。

必须让学生知道,信息的表达必须准确、全面、规范,可以补充一些正反面的例子,如古代寓言瞎子摸象的故事,说明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如果片面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这个例子使用时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否则可能涉及对残障人士的尊重问题,所以在教材中没有列入,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灵活使用。

信息表达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信息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正反两面的例子。比如:秦始皇的重要功绩中,就包含了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这是一种对信息表达进行规范的行政、立法措施,如果能播放一段有关秦始皇这方面内容的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在本教材配套光盘中提供了一段这样的视频文件,供大家选用。

注意规范与通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战争状态,有时却有意使用不通用的信息表达方法,以达到欺骗敌人,保证自己的信息不被敌方了解的目的。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有使用某个特殊的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情报的语音载体的例子,因为这一民族的语言比较特殊,外人极难听懂,即使通信被敌方侦听,由于敌方听不懂这些语言,也就无法知道情报的内容,从而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因为科学、规范的信息表达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

本节的练一练部分,由于需要设计制作多媒体报告,可能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可以作为回家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

关于高中教案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掌握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2、掌握建立表格的方法

3、学会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形成报告

教学重点

1、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2、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说:表格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碰到,例如坐位表、成绩表、课程表等等。那么这些表格是怎样得出来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新课讲解:

一、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1、明确任务

2、建立表格

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形成报告

二、实践操作:

1、根据任务建立表格:用excel建立第一、二、三周的评优活动成绩。

注意:每一周用一个工作表来表示。

2、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用“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班每周的“总分”;用“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出每周各项的“平均分”。

3、建立总分数据表:将各班每周的总分建立成一张数据表。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1)、将各班每周各项的成绩以簇状柱形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注意按行、按列的图表的不同。

(2)、将各班每周的总成绩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5、根据图表形成报告: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图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一些文字说明,并进行修饰,从而丰富报告形式。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p56的练习(1),对“某国能源消费构成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报告。

推荐:高中教案【精】


第8章遗传与变异(14,10+3+1)1.本章核心概念:(1)生命延续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有规律地进行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试验推导出遗传规律,如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并将这些规律应用到育种等生产实际中去。(2)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遗传物质变异的来源主要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2.学习过程:(1)通过对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史的了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研究方法和设计思路。(2)在学习遗传定律的同时,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假说、演绎、设计、验证、统计、调查、学科交叉、资料分析、图表识别等等。(3)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学习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如,模拟一对因子的分离实验,观察果蝇的唾液腺细胞的巨染色体,设计实验探究物理、化学因子对植物细胞变异的影响。(4)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人类遗传病的资料,认识遗传病的规律和危害,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关注遗传理论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如育种工作等。3.教育价值:(1)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孟德尔的工作当时并没有被世人所理解,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研究热情,这种对科学事业孜孜不卷的追求精神是值得后人好好学习的。(2)倡导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摩尔根一开始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他既是一位敢于怀疑,又是一位勇于实践的科学家,无论是对自己的假说还是对别人的学说,都一概采取依靠事实和运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科学态度。当大量的果蝇实验结果确证了孟德尔的定律后,他不仅承认,而且还发现了连锁互换的定律。(3)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进化发展的基础,学习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树立生命世界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观点。(4)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使学习更贴近生活。关注人类健康,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关注遗传学基本理论对生产实践的指导。4.修改说明(1)根据课程标准及专家意见删除原实验10.2人体一对相对性状——嗅觉生理功能的遗传实验(2)保留“探究物理或化学因子对蚕豆根尖细胞变异的影响”实验,一是考虑这个实验已经纳入国家环境监测标准中,是可行的;二是考虑这个实验在高二开展有其基础,是将高中阶段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后的探索试验,可作为高中生命科学课程中的技能与课外探究结合的一个例子。作为选修编入教材,可供需要的学生选择。5修改纲要第1节遗传规律(6,4+2)关键问题:生物遗传有规律吗1.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的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8.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发现之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杂交水稻实验8.2果蝇唾液腺装片的观察及果蝇性别的辨别(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临时装片并观察)第2节伴性遗传(2,2+0)关键问题:遗传与性别有关吗1.性别决定2.伴性遗传的特点发现之路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的关系第3节变异(4,3+1)关键问题:变异是怎样产生的1.基因重组的意义2.基因突变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3.染色体畸变实验8.3探究物理或化学因子对蚕豆根尖细胞变异的影响(选做)发现之路染色体遗传理论(外文资料)第4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2,1+0+1)关键问题:怎样预防遗传疾病1.人类遗传病的常见类型活动典型遗传病家族谱系分析2.遗传病的预防禁止近亲结婚、咨询、产前诊断、适龄生育想一想做一做从网上收集人类遗传病的资料,认识遗传病的规律和危害,思考如何才能优生。本章提要

高中教案高中信息Word综合练习【推荐】


一、输入以下内容。(5分)陆地上生物产量的90%将消失,450万生物物种将灭绝;全世界70%的淡水将会日日流入大海,人类将会出现淡水危机;陆地上90%的动植物因没有树木蓄水,将受地面干旱的威胁;沙漠扩大,水土将严重流失。树木共有哪四个作用?地球树木面积正以怎样的速度消失?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在哪里?我国树木覆盖率覆盖率是多少?二、按下列要求进行设置。(每题5分,共95分)1、给文章加艺术字标题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选艺术字库中第一列第三个式样,字体为隶书,字号为18,阴影设置为阴影样式11。2、将文章第二行中的日日两字改为白白两字。3、将沙漠扩大,水土将严重流失。另起一段,成为第四自然段。4、在树木共有哪四个作用?前插入一段你知道吗?,并将字体设置为红色。5、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与雨林区在哪里?合并成一段。6、删除最后一段重复的覆盖率三字。7、将文中所有的树木改为森林,并设置成倾斜、红色、下加着重号。8、给文章的第一段加礼花绽放的文字效果。9、将文章的行距设置为2倍行距,字间距设置为1.5磅。10、给文章的最后四段添加四号的项目符号?,并设置成红色。11、给文章添加页眉假如,并设置成四号,粉红色,居右。12、在文章的页脚处添加页码,并设置页码居中。13、在文章的最后插入一个分页符。14、复制全文内容到第二页。15、在第二页的标题前插入一幅图片,并设置图片的版式为紧密型。16、将第二页中的你知道吗?首字下沉两行。17、在第二页的最后添加当天的日期,并设置成黑体,加粗,右对齐。18、对文章进行页面设置,纸型为16k(18.4cm;26厘米),方向为纵向,左、右边距为2.5cm。19、将文章用自己的中文名字保存于我的文档中。

高中教案西汉的兴衰【精】


教学建议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而且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

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同时,改变了汉初“非功侯不得封相”的惯例,使大批读书人通过读书而进入仕途。

3.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4.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对汉武帝的评价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在其统治时期,通过文治武功,使西汉统治过火鼎盛时期,其他向来被称为“英主”,其一生,既立有丰功伟绩,也有重大失误。他与秦始皇相比,即“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司马迁之语)史学界对其晚年的政策调整关注较大。他为调整统治政策,在有关西北屯兵的争论中,借机颁布了轮台“哀痛之诏”,公开向天下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公开否定自己,果断地调整统治政策,从而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统治危机,带来了后来的“昭宣中兴”。他这一行举,可以说是古代帝王罪已以收民心的一次显成功的尝试,他比秦皇始、唐太宗高明的多。但也有人对他这一行举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统治危机和内外出现困局情况下,是悲观消沉情绪的反映。

秦汉的统治思想问题

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的形势和政治需要,确立自己的统治思想。作为封建大一统开始形成时的秦汉统治者,在确立统治思想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战国时期的泰国,有实行法治的传统,商鞅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秦国的丞相李斯与韩非是同学。战国时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更是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嬴政在看到韩非的书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韩非在秦国因被李斯嫉妒而侵害,但他的思想被嬴政采纳,法家思想成为秦的统治思想。秦始皇以吏为师、崇尚法治,实行严刑峻法,将法家思想定为一尊地位。法家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建立的需要。

西汉王朝是在农民大起义摧毁了暴秦统治基础上建立的,汉高祖及臣下,多数是秦末大起义中出现的下层人物,他们能比较认翰的思考秦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的局势,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黄老政治为统治思想。刘邦实行的恢复经济、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就是黄老政治的具体体现。在刘邦、孝惠、高后、文、景统治的五六十年间,一直实行黄老政治。黄老政治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稳定了统治。

到汉武帝时这种情况有了变化。黄老政治的实行,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适应思想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进而在太学和地方学校中,讲授儒家经典,通过考试合格者可入仕。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统治思想。但是,董仲舒兼采百家之长,融儒法为一家。汉武帝虽尊崇儒术,但实际上是“霸王道来之”,儒法并用,是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l)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封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控制一切军国大事,地方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2)战国时的韩非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践了韩非的理论,通过创行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汉承案制,刘邦承袭了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惠、文、景帝,到汉武帝时,通过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控制了地方政权;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两汉时采取中外朝制度和设立尚书台,实行刺史制度和上计制,从而完善了这一制度。到东汉初,这一制度进一步加强并定型。

(4)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和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其积极意义日益减少,弊端日益加重。

关于王莽改制的评价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前,对王莽改制是一致否定的。此后,有了三种观点。第一,基本肯定说。认为王莽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和理想主义者,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第二,基本否定说。郭沫若认为:王莽实行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和措施,不但未使动荡不定的封建统治秩序稳定下来,相反给人民增添了更多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了。第三,主观与客观说。作为改革家的王莽,清醒地看到了西汉后前危机的深刻根源,首先是土地兼并和奴婢数量的膨胀,其次是豪民富商的高利贷掠夺和财货垄断。他的改革是针对大地主阶层的,本意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但结果竟变成了一场对人民的浩劫,这是他根本没有料到的,他成了西汉腐朽统治的替罪羊。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

(1)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2)由于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威胁了皇权,景帝采取削藩政策,还用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进一步削在王侯权势,通过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虽一直保留封国,但国象对王国权势限制很严,王国封地也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实际成了只有爵位而无实权的封建贵族。

(3)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

教学目标

典型例题

1998年7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是我国西北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省区,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对我们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保障国家安全和边防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请按由南向北的顺序将这五大地形名称写出来。我国地势最低洼部分是__________。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__(2)我国自古对新疆地区就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西汉时于________年设立_________,管辖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的辽阔地区。73年,东汉派________打败北匈奴后,重建______。唐朝时又设立了_____和_______,对之进行有效管辖。

(3)江泽民总书记讲话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现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剖析:本题考查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知识。知识点有新疆区域地理、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我国的民族等。主要检验学生的识国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l)问要注意顺序千万不能打乱,否则一分不得;第(2)问在于记忆准确,避免张冠李戴;第(3)问从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参考答案:

(1)昆仑山一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2)公元前60西域都护窦固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3)C

高中教案【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的讲述,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内迁的情况,引申出羌族与党项族之间的渊源,以此培养学生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和归纳、整理历史线索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屏幕显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结合地图指出),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呢?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真有其人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契丹的兴起

(屏幕显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契丹的起源”的传说,并思考“白马”和“青牛”的含义是什么。然后说明,在契丹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由“白马”和“青牛”两个氏族发展而来的。北魏时,契丹族就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隋唐时期,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显示契丹人的相关图片,了解契丹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唐朝末年,不少汉人来到契丹境内(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引导学生认识,这是契丹任何汉人长期交往的必然结果,促进了契丹族社会的发展,也为阿保机以后统一契丹各部创造了条件。

二、阿保机建国(916年、上京)

1.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课文,归纳出阿保机为契丹族的强大作出了哪些贡献。

阿保机的贡献主要有:(1)统一契丹各部;(2)提倡农业;(3)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4)916年,称皇帝,建立契丹国;(5)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文字。

引导学生得出:阿保机是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政治家。结合“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进一步指出,契丹国是当时北方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发展壮大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契丹获取幽云十六州

随着契丹的强大,契丹贵族经常南下掠夺中原地区。(结合地图说明,辽太宗时,契丹是如何获取幽云十六州的),请同学们思考:契丹获得幽云十六州后,产生了什么重要后果?

幽云十六州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农业区,它使契丹的国力大为增强。同时,幽云十六州的军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从此,契丹可以直接南下进入中原地区,对后来建立的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辽宋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战争。

三、澶渊之盟

1.北宋初年对辽的两次用兵

(结合电子地图,讲清北宋对辽用兵的目的是夺回幽云十六州),失败后,只好对辽采取防御政策。(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演示相关图片,由于时间所限,不宜补充太多内容)。辽国在挫败了北宋的两次进攻后,于1004年秋,大举进攻北宋,一直达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到北宋的都城东京。

2.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结合地图,简述澶州之战的经过,明确澶州和东京的位置)

北宋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同辽达成和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8页的相关内容,思考:澶渊之盟对辽宋双方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据,鼓励创新观点)

讨论结果归纳:对辽的影响:(1)辽从战争中安然脱险,“不胜而胜”;(2)每年从北宋那里获得大量“岁币”,经济实力增强。对北宋的影响:(1)北宋“不败而败”,“岁币”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这也是导致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2)“澶渊之盟”是北宋屈辱的象征;(3)暂时结束了宋辽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北宋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

评价: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长期对峙、势均力敌的产物。一方面,它暂时满足了契丹贵族掠夺的愿望,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对北宋而言,它使一个屈辱的合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但这种以“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也是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的。

四、夏宋间的战与和

1.西夏的建立

(1)党项族的兴起

引导学生回忆“五胡内迁”的有关知识,明确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唐末五代时,成为西北地区一股强大的势力。(屏幕显示党项族的相关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元昊建立大夏国(1038年、兴庆)

结合“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西夏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古今地名)

思考:为什么说元昊也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与耶律阿保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西夏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有重要意义,元昊和阿保机一样,既是本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

随着西夏的强大,它与北宋的关系又会怎样呢?

2.宋夏关系

对照宋辽关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请同学们比较“宋夏和议”与澶渊之盟有什么不同?(学生参照澶渊之盟,讨论回答“宋夏和议”对双方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夏在与北宋的交往中,积极学习中原文化,还设立太学,把很多汉文书籍翻译成西夏文,不仅促进了西夏的发展,而且使党项族与汉族的关系更加密切。

归纳总结:

本课内容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实际上是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之间既有刀兵相见,更有和平相处。请同学们归纳出北宋与辽、西夏关系中的重大事件。然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

课后学生活动提示: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杨家将故事中的精彩片断,写成文章在班级内交流或者进行讲故事比赛。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21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