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要求
1、掌握网络浏览的方法。
2、学会保存有用的网络资源。
3、学会收藏有用的网址。
(二)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安排一个课时。
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根据教材中的操作方法示意图自己练习,而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则可以参照示例部分进行练习。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或补充练习的内容,比如,可以给出具体的练习用网址(特别是无法正常上因特网而只能在学校局域网模拟上网的学校更应该多给予指导)。
教材通过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网站的访问,让学生了解访问网站的方法,掌握网络浏览的基本方法。
由于这类网站的首页往往变化较大,所以在教材中没有具体显示首页的内容,对于后续的网页浏览也没有示例。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列举示例,帮助一部分在初中没有上网经验的同学掌握如何识别超级链接,以及通过超级链接访问其他网页的方法(单击或者击打右键后选择打开),同时介绍浏览器工具栏中有关网络浏览的按钮,以及相应的菜单命令。
建议网络环境较好的学校,如有宽带接入的话,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在线播放的效果,当然此前应该在计算机上安装流媒体播放软件,目前主要是realoneplayer和windowsmediaplayer。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践体验活动分别练习保存网页的内容和收藏夹的使用。每次实践体验后,组织同学对自己的实践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对网页中信息内容的保存以及对网络信息来源(网址)的保存,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将有用的网络资源保存下来以便今后加以利用,而将在网络浏览时检索到的有用的网络资源的网址保存后,以后可以快速访问这些网页而不用再次检索,提高网络浏览的效率。
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章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有用的信息保存后,为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资料
一、教学目标: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二、教学内容:1.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科的历史。2.能够各种途径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3.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三、教学重点: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四、教学难点:1.智能和人工智能2.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1、导入:播放卡斯帕罗夫和“更深的蓝”比赛的新闻报道片段;教师简单叙述“人机大战”的历史。2、教师提问:“更深的蓝”是如何战胜卡斯帕罗夫的呢?学生答: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就具备了很高的智能,能针对对手下出每一步好棋,并且不会范错误。3、教师展示“更深的蓝”运行的剖析视频片段。揭示了卡斯帕罗夫的对手其实是一个象棋大师和软件专家的群体,揭示了“更深的蓝”的高智能是构建在人类智能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教师鼓励学生:“机器虽然战胜了人类,但是没有我们,机器依然是机器”。学生的反映是很自豪,我认为这样能增强他们驾御信息工具的信心。)4、“人工智能”的实质内涵:人造的智能,它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1、引入:基于大家对“人工智能”概念的了解和其未来的畅想,那么在我们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智能技术拥有哪些应用呢?2、模式识别技术。第一章曾经提到的语音识别技术也是属于模式识别范畴的。指纹识别(演示)语音识别(演示)手写识别(演示)1、机器翻译①安排学生体验“机器翻译”的智能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参考网址:。参考文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安排实践: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之后的英文重新利用百度翻译成中文,然后把翻译后的中文和原文相比较。课堂的效果是学生哈哈大笑,因为翻译的结果很离谱,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以后可以从事专门开发有关翻译的智能技术的事业,使世界真正成为沟通无限的村落。②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课堂引入时提及)常用软件:金山快译等(学生了解一些)实践:1、使用金山快译,练习中文翻译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2、再把翻译过来的英文再译成中文3、思考:与原来的中文是否有区别?为什么?怎样提高翻译质量?启发、讨论、分析:a、有区别-----机器无感情------因为使用软件-----人编写的------(进一步认识本质)b、原理:在词库中搜索c、提高质量:进一步完善软件4、其他应用①演示:机器人灭火大赛视频片段、机器人跳舞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②计算机博弈。指导学生从教师机下载“五子棋”游戏程序,给学生实践一下和计算机对战的乐趣,体验智能信息技术。③智能代理技术计算机发展趋势:个性化,人性化举例:office助手实践1、访问,用自然语言和机器人对话。2、访问下列网站,了解机器人的有关知识。(具体网址参照书本p.50)教学反思:本课在设计时,从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引入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认知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衔接自然、合理、紧凑、前后贯穿、环环相扣、层层启发、释疑解难。在引导、探究与讨论、讲授、启发的过程中,各方面融合自然,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有序、平实无华而又幽默风趣。本教案经过实践验证,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对学生意识和素养的提升自然而到位、水到渠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Windows窗口,了解窗口的组成。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初识菜单命令。
4、进一步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窗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2、难点:菜单命令。
教学准备:1、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2、自制的Powerpoint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陈老师和大家一起学生了Windows98的最基本知识,大家还记得我们讲了那些内容吗?
二、新课教学
(一)、窗口的组成
我们知道,在Windows环境下的所有应用程序都是在窗口中执行的,关闭窗口,也就关闭了程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个最常见到的窗口,它具有Windows窗口的许多共同特点。(师给出一张“我的电脑”的图,同时就着图讲解,过程中注意突出最大化按钮和还原按钮的区别。
(二)、窗口的基本操作
1、最小化窗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刚才讲过的窗口右上角的那三个按钮的作用。先来看最小化按钮的作用(师做示范操作)。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下,同时找学生做给其它学生看。
2、最大化(还原)窗口
让学生自己试,然后总结得出: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会扩大到整个屏幕,此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3、切换窗口
师打开两个窗口,请同学观察两个窗口的标题条有什么不同(生答),师给出当前窗口的概念: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称为当前窗口。单击任务栏中的某个窗口的图标按钮,就可以切换为当前的窗口(师作操作)。学生自己试。
4、移动窗口
师作讲解:指针指向“我的电脑”窗口标题栏,进行拖动操作,可以移动窗口。
5、改变窗口的大小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鼠标指针的形况是什么样子的()。对,当指针成这种形状的时候我们只要向左右拖动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宽度。
那么我们又怎么来改变窗口的高度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来完成这个任务。(请同学来操作)。
师把鼠标的指针形状变为,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现在这种指针能改变窗口的什么大小(生答,师总结,能同时改变高度和宽度。)
6、关闭窗口
有没有同学知道怎么关闭窗口(生答单击“关闭”按钮,窗口关闭。)
(三)、菜单命令
打开“我的电脑”,以“编辑”命令为示范作讲解。(1)以颜色看;(2)以后面的符号看
(四)、窗口的滚动
教师做演示,学生自己练习。
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有关Windows98的知识。下面老师想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这节课学习到的具体内容有那些。能熟练操作。
[教后记]
微机教案
长岛县长岛中学
梁立新
2003年9月20日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初一任课教师梁立新授课日期2003.9
课题汉字输入
教学要求1、了解汉字输入的编码2、掌握汉字输入法的转换3、熟练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英文输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键盘输入技术:汉字输入法。它对以后学生学习中文处理软件,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智能abc输入法
教学难点词组的输入、同音字的输入、拼音分隔符的使用。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兼有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
教学课时45分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形式
每课一练:指法练习3‘任务:1、通过课课指法练习,加快学生英文输入速度。2、顺利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引入新课:利用键盘我们可以输入英文字母,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键来输入汉字呢?2.4.2汉字输入法简介5‘简介汉字的四种编码方案:a、分类序号码。b、音码c、形码d、音形结合码在windows98下,默认的是英文输入法,那么怎样启动汉字输入法呢?1、用鼠标选中右下角“任务栏”上的en2、利用键盘ctrl和空格键来启动或关闭利用键盘ctrl+shift键在英文及各种输入法之间切换。将练习文件:“英文指法练习”文档传给学生,学生打开文档,使用正确指法对照练习。演示:讲授学生动手试着操作
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形式
其它的输入技术的发展: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扫描输入。2.4.3拼音输入法初学者最常用的输入法是:“全拼”和“智能abc”1、“智能abc输入法”简介用键盘拼音并击空格键即可出现汉字。熟悉输入状态按钮的功能(图见课本,略)鼓励学生自已动手熟悉各按钮的功能因学生对半角和全角不理解,提前做演示解释。2、单字的输入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有重码,按翻页键;其它的,直接按空格键或序号键输入。对于汉语拼音中的ü用英文字母v来代替。3、词组的输入为提高汉字的输入速度,应尽量使用词组的方式输入。输入词组的四种方法:a.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b.第一个字的声韵母,第二个字的声母c.第一个字的声母,第二个字的声韵母d.两个字的声母。4、标点符号的输入直接击键盘上对应的标点符号键盘即可。讲练结合:1、学生看课本p43,自已学习启动“记事本”2、用多种方法启动输入法:选择”智能abc”3、自己熟悉输入状态按钮的功能(边学边练)输入汉字或符号集体练习:输入“微”字,“绿“字师生共做:通过输入演示后,再总结集体练习:输入:“计算机”、“西安”两个词。学生对照课本在“记事本”上练习。注意:上档键的使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形式
课堂练习:中文输入法综合练习5‘请对照输入汉字或符号。1、西安、白云、绿树2、。,;:?!‘’()《¥》……、—3、abcdabcd(输入提示:半角和全角的转换)强化输入法练习。(电子教室系统)5‘课堂综合练习: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智能“abc”输入法是一种()码的编码方案。2、在windows98下,按()来启动或关闭中文输入法。3、在windows98下,按()在英文及各种输入法之间切换。4、输入汉字时,输入错误的拼音字母,可以用()键来删除字母。5、输入汉字时,出现重码,可以按()向后翻页?6、拼音ü可以用英文字母()来代替7、对词组的输入,最多有()方法输入。课堂小结:见以上练习题内容课后记载:下传文件:“中文输入法综合练习”学生对照输入教师巡回指导。关闭记事本窗口,将所输入的文档以lx1作为文件名保存。利用电子教室的聊天室功能,提高学生输入练习兴趣。下传文件:“理论练习”学生先做练习,然后师生一起订正答案。退出记事本,保存文档。采用正确的方法关机
注:
本课是用word编辑,本网页原因,所以现在看到的有点乱,有需要原稿的朋友,可以联系:
1.本章核心概念(1)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由众多脱氧核苷酸排列形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能代代准确相传。(2)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先转录成rna,以rna为摸板指导蛋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得到表达。(3)科学家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需要性状的目标生物,为人类服务。2.学习过程(1)突出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巧妙的设计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组合、同位素示踪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特性,揭示了遗传密码。科学家除了有精辟的思路外,他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试想当年watson和crick如果不能动手制作双螺旋模型的话,dna的分子结构又如何能阐明呢?(2)通过动手搭建dna的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牢固掌握基本知识。(3)从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适应角度辩证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涉及公众生活的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3.教育价值(1)在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复制、传递、表达等方面的规律。(2)从基因水平上认识生命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3)在理解基因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认为改造一些生物的遗传特点,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以此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4修改说明根据专家意见将基因工程内容与实际例子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考虑到内容的连续性,在学习基因以及表达后,紧接着基因工程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教学活动,因此,将转基因技术部分内容仍放在本章,与课程标准中有所不同。5修改纲要第1节遗传信息(3,2+1)关键问题:为什么说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人类探索遗传信息的科学史)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验6.1dna模型的搭建实验6.2dna粗提取和物理性状的观察(选做)3.遗传信息蕴藏在核苷酸排列顺序中发现之路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第2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0)关键问题:遗传信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1.dna复制使遗传信息代代相传阅读与思考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遗传信息的转录发现之路遗传密码的发现:遗传密码表3.遗传信息的翻译——蛋白质的合成阅读与思考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想一想做一做探究dna改变会对蛋白质的组成发生怎样的影响第3节转基因技术(2,2+0)关键问题基因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1基因工程2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以某一转基因食品的实例说明)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和制药的实例说明)阅读与思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发现之路基因治疗本章提要
教学目标
1、掌握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2、掌握建立表格的方法
3、学会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形成报告
教学重点
1、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2、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说:表格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碰到,例如坐位表、成绩表、课程表等等。那么这些表格是怎样得出来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新课讲解:
一、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1、明确任务
2、建立表格
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形成报告
二、实践操作:
1、根据任务建立表格:用excel建立第一、二、三周的评优活动成绩。
注意:每一周用一个工作表来表示。
2、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用“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班每周的“总分”;用“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出每周各项的“平均分”。
3、建立总分数据表:将各班每周的总分建立成一张数据表。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1)、将各班每周各项的成绩以簇状柱形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注意按行、按列的图表的不同。
(2)、将各班每周的总成绩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5、根据图表形成报告: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图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一些文字说明,并进行修饰,从而丰富报告形式。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p56的练习(1),对“某国能源消费构成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报告。
3.1信息加工概述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理解手工加工与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把握信息加工三种形态及其各自的适应范围。
教学内容:
1.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分析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理解手工加工信息和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异同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正课讲解
一、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⑴概念
另外说法: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整理、编制等,使其具有可用性。
⑵为什么要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呢?
原始信息加工的信息
它是一种初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状态信息便于观察、传递、分析、利用
准确与不准确的成分都有信息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
信息存在错误和不足为今后的信息收集积累经验
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⑶信息加工涉及的内容:分类、比较、综合、研究、编制
2、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3、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1)手工加工处理技术
(2)电子计算机信息加工
二、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⑴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
⑵信息录入:录入过程必须对信息进行仔细核查
⑶信息加工:选定软件或自编程序
⑷信息输出
⑸信息存储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
⑴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的信息加工
——针对具体的问题编制专门的程序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
⑵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包括字处理软件加工文本信息;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利用多媒体软件加工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
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智能化加工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计算机更加自主地加工信息、减少人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序
实践题:以成绩公告组的工作流程为例,比较人工方式和计算机加工比赛数据的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人工加工方式计算机加工方式
记录信息抄写快速、但数量多录入易出错,须仔细核查
加工信息过程麻烦,费时间可用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
发布信息口头、书面按软件规定的格式发布信息
存储信息纸质存档,不易查找存储可用硬盘或移动存储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310.html
下一篇:小数乘法除法 教案精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