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特别是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处理工具,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
教学内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3.根据需要,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和表达信息
教学重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2.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和形象化表达
教学难点: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2.结构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3.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例: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
3.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4.体验东巴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二、汉字的编码
1.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编码方案:区位码、拼音码、王码、自然码
2.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国际码(gb)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点阵字型:将汉字分解成若干个“点”组成的点阵字型。
4.汉字的处理过程:
5.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启动方法:开始|附件|truetype程序造|选择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写字(如图)
保存字符:选择“编辑”中的“保存字符”。
具体操作请详看“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音频和视频的采集。2、学会使用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技术3、过程与方法:采集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制作一些小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生动,学生动手能力有得提高。二、教学要点:利用cooleditpro软件和豪杰解霸对视频和音频信息进行加工。三、教学组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在实践中找乐趣。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本课例主要使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启发”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体,讲练结合。教师先是通过演示、点评进行操作引导,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全体发展,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共同提高。教学过程:一、音频的采集和加工教师在线播放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提问:1、在这首歌是在线播放的,平时同学们听歌都是在线听的吗?引导学生回答:通过mp3播放器、cd、录音带、听别人用话筒唱等。归纳:类似的音频信息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进行处理。我们听到的歌曲大都由唱片公司制作发行。唱片公司拥有精良的设备,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歌曲专辑。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翻唱歌曲出现,它们大多不在唱片公司制作,而是由翻唱歌手自己制作,效果同样非常好。如果我们想制作自己的“翻唱专辑”,有没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借助音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实现。cooleditpro就是很好的软件。1、录音采集前的准备工作:确定主题、选取音源、选取设备、规划好实际需要录制的内容。2、3、采集的过程应注意:话筒的特性调整方向和距离,尽量减少噪音干扰。4、5、演示音频信息加工和声音的合成的过程6、我们现就用cooleditpro来制作一首自己的歌。第一步:选一首自己喜欢又熟悉的歌曲,比如“童话”;找到它的伴奏音乐,保存到计算机中。找不到?网上也没有?没关系!cooleditpro可以用原唱歌曲来制作伴奏音乐。用“vocalcut”(剪切歌声)功能加上滤波器消除人声,就得到了伴奏音乐。第二步:接好话筒,在cooleditpro软件主界面的左下角有“录音”按钮,单击开始录音,这时就可以跟着音乐开唱了。唱完保存歌声文件。第三步:现在已经有“伴奏音乐”、“歌声”两个音频文件。在cooleditpro的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这两个文件,就合成到一起了。第四步,设置效果。在cooleditpro主界面。单击剪切工具或按delete键将选中的噪音部分删除;还可以对这两个波形进行效果调整。比如:添加回声、调节音量大小、混响、平滑、波形长短、淡入淡出、音色、音调等。第五步:效果满意后,将加工过的录音以合适的格式保存。同样的,我们可以用cooleditpro来制作各种音频合成效果。比如配乐诗朗诵、广播剧等。学生操作:1、制作个人音频作品;二、视频采集和加工1、概念所谓视频是由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这些画面是通过实际拍摄得到的,如电影和电视,它们是现场的真实记录。动画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人工绘制的画面连续呈现现成动态的场景。1、比较视频和动画工具p932、3、视频采集:直接采集和分步采集(举例说明:豪杰解霸)利用“豪杰超级解霸3000”捕获图像。在播放过程中单击“停止”按钮,“连续摄像”按钮便由单色变成了彩色。单击它即可实现边疆摄像,录下一一组单幅的图片以bmp的格式保存下来。(注:最好将图像保存在单一的目录中,否则会有数十上百的图像出现。)三、制作动画七巧板1、转换元件:插入—转换为元件2、在20帧处插入关键帧:插入—关键帧3、点击“跑步造型”图层第1帧,设置动画中间为“形状”4、点击“文字”图层第20帧插入关键帧,并将文字移动到新位置,回到第1帧设置动画中间为“移动”。5、保存拓展性任务:研究当前网络视频信息的格式、特点及其相关转换,相关播放器及发展趋势等。五、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剪切合成的作品进行欣赏后,进行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得到小组推介作品。(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小组推介作品,推出3个左右的好作品进行全班欣赏。其中,教师评价可放在课堂中进行,在学生完成任务一后,教师巡视中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当堂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可在课后进行,这样可以挑选出班级最受欢迎的作品,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鼓励学生创作出好的作品。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共6课时,本课是第3课时,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化音频的基本原理及存贮空间的计算方法,初步体验音频的加工、合成。
音频的数字化表示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明白声音可以用波形来表示,但对波形的特点及波形的描述还不清楚。在本课我通过动画讲抽象的原理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不难理解:采样、采样频率及量化位数的概念。对于本课的重点:音频存储空间的计算,设计让学生自己比较,推导出计算公式,加深理解。
本节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本课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思考性学习活动,并带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音频数字化的基本原理
掌握音频的存储空间计算方法
初步了解并形成自主学习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简单了解音频合成的基本原理
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音频合成,激发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1、声波的数字化原理
2、音频(.wav)的存储空间计算
【教学难点】
1、声波的数字化原理
2、采样频率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注重问题的设置,强调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音乐
欣赏优美旋律
创设情境
导入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计算机是怎样存储、传播声音的?
思考
由已知引入未知,激发学生好奇心
音频的数字化
讲解计算机音频相关设备
认识设备
如何把波形进行数字化?
展示课件,说明音频的数字化过程——采样频率、量化位数
观看课件,掌握音频的数字化关键
抽象的原理形象化
演示音频采集前的准备
要求学生一起采集三个音频(使用“录音机”)
学生按要求采集音频
体验音频数字化过程
为计算音频大小做铺垫
计算音频大小
提示学生比较刚才录制的三个文件大小
比较文件大小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推导音频大小的计算公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秒)
学生得出音频的大小和男女声、声音的高低没有关系;和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时间有关
培养学生根据一般现象推断一般原理的学习方法
出示题目:计算音频大小
学生计算回答
巩固知识
音频大小与声音格式
影响音频大小的另一因素——编码
对比自己的实际,理解编码
扩展知识
音频的加工、合成
简单演示cooledit的加工过程
布置任务
提示学生参考教程
学生参考教程,自我探索cooledit的使用方法
完成任务
小组自主探究学习
5.1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5.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多媒体技术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媒体”类型和特征2.简单回顾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3.多媒体的关键性技术的几种类型及应用领域三、教学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四、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①媒体: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②多媒体: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主要集中在除文本以外的其他信息载体形式。③多媒体技术: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即运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技术。二、多媒体技术的历史回顾
单一媒体(最初是数字,后来主要是文字)发展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数字化信息技术2、高速计算机处理技术3、高效率压缩技术4、高容量存储技术5、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几种常见的应用系统
例
特点
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
商场、医院导医、交通班次查询
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
多媒体的图书管理、学生管理和企业管理系统
使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单调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
多媒体学习软件、网络远程学习系统、虚拟实验系统
支持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光盘读物、网络读物
有文字、插图,有声音、背景音乐,有动态视频等,存储和携带方便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声像实时同传
多媒体远程诊疗系统
借助网络和专用的传感装置实现远程诊断、远程治疗实践题:根据实际情况,尝试着生活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例,填写下表
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例
应用的关键性技术
应用的相关性技术
教学目标
1、掌握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2、掌握建立表格的方法
3、学会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形成报告
教学重点
1、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2、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说:表格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碰到,例如坐位表、成绩表、课程表等等。那么这些表格是怎样得出来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新课讲解:
一、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1、明确任务
2、建立表格
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形成报告
二、实践操作:
1、根据任务建立表格:用excel建立第一、二、三周的评优活动成绩。
注意:每一周用一个工作表来表示。
2、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用“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班每周的“总分”;用“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出每周各项的“平均分”。
3、建立总分数据表:将各班每周的总分建立成一张数据表。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1)、将各班每周各项的成绩以簇状柱形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注意按行、按列的图表的不同。
(2)、将各班每周的总成绩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5、根据图表形成报告: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图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一些文字说明,并进行修饰,从而丰富报告形式。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p56的练习(1),对“某国能源消费构成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报告。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572.html
上一篇:制定建站计划 万能通用篇
下一篇:word基本操作 新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