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工业的发展初中教案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工业的发展初中教案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示例1

——“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Jk251.coM编辑推荐

工业的发展相关教学方案


教案示例1

——“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中国工业发展进程教学设计相关教学方案


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国工业的发展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时期。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工业经济(1949年10月至1952年)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就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时期恢复工业和国民经济面临着多种极大困难。在这期间,工业生产恢复发展速度很快,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工业结构和地区布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职工生活和劳动条件有很大改善。1949~1952年,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长到349亿元,同比增长1.45倍,平均每年增长34.8%。总的说来,这一时期,在恢复、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工业经济(1953~1957年)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这个时期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时期。相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面临的极其险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来说,“一五”时期在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方面的困难要少,但仍然很大。在这期间,工业基本建设和生产迅速增长,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结构和地区布局有重大变化。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职工生活明显改善。3.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1957~1976年)在这期间,中国工业主要依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发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仅赢得了一定的增长速度,而且作为传统工业但属于经济薄弱环节的石油工业,以及作为新兴工业的化学工业和电子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57~1976年,石油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1%上升到6.2%,化学工业产值比重由6.8%上升到11%。“两弹一星”也是在这期间试验成功的。4.市场取向改革时期的工业经济1979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一直呈高速发展势头。今天,中国不仅能制造飞机、船舶、汽车,还能制造人造地球卫星以及现代化的工业设备。一个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国的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工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起伏,调整后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布局比较合理,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行业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是世界上的钢铁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回顾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1958~1965年,在“以钢为纲”方针指导下,炼钢能力增长3.46倍,炼铁能力增长2.95倍。期间还完成了鞍钢、首钢、武钢、酒钢等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一批改造、扩建工程。“七五”时期的1986~1989年新增炼钢能力511.8万吨,1989年,我国钢产量达到6159万吨,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成为继美国、苏联、日本之后第4个产钢大国。1999年,钢铁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年钢铁产量1.22亿吨,钢材产量1.17亿吨,全行业实现利税250亿元,增长14%。各项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成本大幅降低,总量控制开始起步。xx年,全年钢产量低速增长,价格回升,行业利润显著提高。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主要产品生产仍保持较高增幅;(2)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3)推动企业深入学邯钢,狠抓扭亏、解困、增盈成效显著;(4)面对困境,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5)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机关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新进展;(6)开展依法治价,引导企业实行价格自律,建立和规范正常的竞争秩序;(7)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取得新的进展;(8)坚决制止重复建设,永久性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总量控制。现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结构调整。其调整的核心是提高和增强它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调整的方针是:第一,关闭和报废过时、落后的工厂和设备;第二,根据对地区市场的全面了解,确定各钢厂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免造成某些产品在地区市场上的供求失衡;第三,根据产品的发展定位,通过对现有钢厂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改造,使各钢厂技术工艺流程合理化和最佳化。中国钢铁工业为适应加入wto后国际钢铁工业的激烈竞争,要加强工艺流程的合理化和最佳化。在21世纪的中国,更加紧凑型、更为专门化的、更加灵活型和经济型的钢厂必将成为赢家。中国的机械工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机械工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已能为能源、交通、冶金、石化等行业提供多种大型成套设备和关键产品。一个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现阶段,中国机械工业的生产经营前景比较乐观。首先,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比1999年增长12%,与此同时,以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中心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一大批与此相关的机电产品市场有所活跃。另外,国家经贸委明确要求,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所需机械设备以国内采购为主,“凡国内已能制造的,一律采用国产设备;成套装置中,国内可以部分制造的,可制造部分一律采用国产设备;确有必要进口、今后又有市场需求的设备,应采取联合对外,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预计为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冶金、石化、有色、造纸、纺织、电子工业服务的机械设备,为机械工业自身发展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机械等行业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扩大,以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粮食仓储、深加工设备为代表的新型适用农业机械市场潜力巨大。再次,国家对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和继续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将为机械工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机电产品出口创汇可望增加,特别是发电设备等出口竞争力强的产品和产业,随着出口退税、资金扶持等政策的落实,将进一步加强出口优势,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最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近几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工业改造所需机械装备市场潜力巨大;从长远看,西部地区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也将为机械工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十五”计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战略目标、两个发展阶段、三个努力方向、四个发展重点和五大战略。其中四个发展重点: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新型适用农业机械;为国家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为整个制造业提供现代化装备的数控机床等关键基础产品;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效率的轿车为代表的汽车产品。中国的能源工业中国能源工业是在旧中国能源工业水平极低并多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垄断的基础上,经过所有制的改造、调整、奋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和整个现代工业的发展一样,旧中国的能源工业始终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主要能源产品最高年产量:原煤6188万吨,原油32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时。到1949年,上述工业品产量下降到:原煤3200万吨(和印度相当),原油12万吨(印度25万吨,是中国的2.08倍),发电量是43亿千瓦时(印度49亿千瓦时,是中国的1.14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能源工业在地质勘探、规划设计、建设、开采、加工转换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创纪录的飞跃。1998年煤产量达到125亿吨,石油产量达到1.45亿吨。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已建成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电网12个,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和东北电网装机容量均超过2000万千瓦以上,西北电网约1000万千瓦。它们都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高电压、自动化的新阶段。中国的电力工业是水电、火电与核电并举,因地制宜。现在,全国有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厂66座。江苏谏壁火电厂装机容量为162.5万千瓦,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火电厂;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中国自行研制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浙江秦山核电站,已于1991年并网发电;该电站包括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的二期工程正在施工。装有两台90万千瓦压水堆型机组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建成发电。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开创于20世纪50年代。现已能制造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生产的飞机类型包括军用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和民用客机、运输机、教练机、直升机等。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运七”客机,已被国内各航空公司作为中短程支线的骨干机种。1979年以来,中国制造的航空产品陆续进入国际市场,民用飞机也先后向18个国家和地区成批出口,并承揽了美国波音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德国航空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和法国宇航公司等外国公司的转包生产业务。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航天工业现已形成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体系,能研制各种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射各种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并已建立起主要由运载火箭测控系统和卫星测控网两大系统组成的航天测控体系。目前,中国的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高能低温燃料火箭技术、地球静止卫星发射技术和大推力运载火箭捆绑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形成了近地轨道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的气象卫星三大系列,具备了承担外国卫星发射与测控任务的条件和能力。1997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菲律宾马部海卫星、“亚太2r”卫星、两颗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送上太空。1999年11月,中国发射成功第1艘自行研制的试验飞船──神舟号,成为继俄、美之后第3个掌握飞船技术的国家。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曾是旧中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纺织工业高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从1978年的300万吨发展到近1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50多年来,中国纺织工业早已由单一的行业结构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国家在不同时期确立了不同的发展重点。1978年以后,国家采取了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的方针,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纺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纺织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品花色品种增多、质量不断改善,门类日益齐全,结构日趋合理。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织印染、毛纺织、丝绢纺织、麻纺织、针织、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和化学纤维等八个大行业。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国。纺织品曾多年居全国出口商品之首。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工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比重上升;(2)在区域结构上,高起点、外向型企业继续向沿海发达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则着重发挥资源比较优势;(3)在投资结构上,国有企业投资趋于下降,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大幅增加;(4)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趋于下降;(5)在市场结构上,纺织工业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6)在技术结构上,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装备明显增加,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中国纺织业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一方面,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强调了质量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纺织业重心出现由沿海向中西部扩散和转移的趋势。总之,中国纺织业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工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产业定位对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关键作用。经过改革、调整和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将不断满足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中国的轻工业中国的轻工业包括造纸、日用机械、制盐、食品、日用硅酸盐、电光源、日用化学制品、皮革及毛皮、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家用电器、卷烟等44个行业,可生产20多万个花色品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已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大国。1999年,轻工业有各类企业53186个,工业总产值为16448亿元,工业增加值5289亿元,利税总额1958亿元,职工1297万人。前四年轻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1%和7.9%。一些主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例如自行车、时钟、日用陶瓷、皮鞋、电风扇、电饭锅、电冰箱、洗衣机、塑料农地膜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盐、合成洗涤剂、啤酒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手表、机制纸及纸板、糖、房间空调器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时期,轻工业技术进步水平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在技术改造和生产中得到应用。科技队伍逐步壮大,企业中科技人员比重达到5%左右,一些重点企业已达到10%~20%。目前已有34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一些轻工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变革性进展。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等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新材料的人工合成与利用;空间技术的发展;遗传工程的成就;激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光纤通讯技术的应用等。其结果是促进了信息工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应用于生产,带来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新飞跃,相应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朱】总理在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有选择地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关键集成电路、新型运载火箭等重大高技术工程,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加快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更好地结合起来。”21世纪的中关村中关村人现在爱讲两句话,一句叫“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一句叫“再过十年二十年,高科技产业将是东有美国硅谷,西有中国中关村”。话语里透着中关村人的自信。那么,在科技工业园区引领一国或一地经济腾飞的今天,在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法国的波尔多、日本的筑波、韩国的大德、中国台湾的新竹等工业园区迅速崛起、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关村为什么看好未来?中关村靠什么打天下?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关村手中的七张牌。(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关村无疑是中国版图上一块特殊的区域,这儿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68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家研究所及38万科技人员,有322名两院院士在这儿工作和生活,有以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群落……完整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体系,雄厚的科学、教育、文化、人才资源使中关村成了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知识与人才的密集区之一,这是中关村发展的资源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在这一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始相互渗透,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开始相互衔接,教、产、学、研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资源已被逐步盘活,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中关村已找到了一条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科技、经济同步发展的道路,培养积蓄了不竭的动力,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二)创业者走向成熟,职业经理人出现科技企业家队伍无疑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过去的20年间,在中关村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产生企业家这一稀缺资源的环境。中关村20年的创业史,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创业者,这些人具有科学家的头脑和强烈的市场意识,是当今国内企业家队伍中的精华。他们普遍能在困境中坚忍,并且在困境中造就了善于抓住机遇,开拓市场的能力。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不仅给中关村一个成功的企业,也给中关村的后来者一个成功的身影,赋予了中关村一种勇于创业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活动和经营业务的专业化,带所有者色彩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职责分离,职业经理层逐步出现。创业者的稳定与成熟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为中关村下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三)企业的技术创新渐成体系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广泛深厚的科技背景,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证;其面向市场、自主决策、承担风险的运行机制,决定了这些企业必然关注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同国际高技术企业一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中关村的企业由创业初期为引进技术而扮演外国公司的“代理商”的角色,进而通过消化吸收成为了“外国企业的竞争者”角色。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中关村的企业已开始注意从全球角度考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从二次开发为主转向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制并重。大型企业普遍建立研究与开发(r&d)部门,或者合并、兼并科研机构,实现r&d活动内部化,北大计算所、中科院计算所已分别成为北大方正、联想集团的研发机构。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的r&d活动,既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趋势,也是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中关村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这不仅使企业保持了生机与活力,更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四)资金筹集与融通渐成多元中关村企业的资金来源在走过了创业初期以“自筹”为主到渐有知名度后,越来越多地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再到四通、联想、方正等企业先后在香港上市,开民营高科技企业境外融资的先河,大大拓宽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运作渠道。目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步伐加快了。近两年,在北京市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北京已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网络体系。该体系包括中美合资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等3个风险投资公司,北京市财政、科委、试验区管委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运作的3个担保基金等,该网络的建立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无疑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鼓励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同时,北京市政府注意以政策的规范、制度的创新和环境的改善,开始逐步确立以市场建设为核心、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制。将来随着在中关村地区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一批拥有好技术、好产品的小企业,势必会迅速成长,形成强大的产业。(五)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中关村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初由创业者提出的,后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民营机制,即“四自原则”(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四自原则的实质在于赋予了企业独立运作的法人财产权。自1993年依照有关法规可注册股份制企业以来,中关村的股份制企业呈直线上升趋势,新成立的企业90%以上都选择了股份制形式,这种产权清晰的企业组织形式,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目前,一些原始出资人模糊或者原始出资不好界定的企业,也开始了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酝酿实行适合我国国情的购股权制度。四通已通过“经理人收购”的方式解决了困挠企业多年的产权不清的问题,联想集团的产权改制也将在年内完成,北大方正等一些公司也已开始了这方面的运作。相信解决了产权困挠的中关村,会激发出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们巨大的创新冲动。(六)区域创新网络逐步形成从最初一批下海者在中关村办企业开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方面,计划体制外新生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原计划体制的一些机构,例如大学、科研机构及部分企业逐渐地融入市场。在这种体制创新中,自下而上的创新在中关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造就了丰富的横向联系,逐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区域创新网。在创新网络中,大学院所及企业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界面,企业对大学和科研院所提出技术要求,许多研究机构来自市场的横向经费已大于纵向经费,技术创造者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明显改善。双向互补的需求,使交流结点频频出现,创新资源的流量加大,创新机会大大增加。区域创新网络的逐步形成,对中关村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七)新机遇助中关村打破瓶颈中关村的发展一直面临两个瓶颈,一是硬件上发展的空间狭窄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二是软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政策支持。xx年6月5日,国务院对北京市和科技部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请示作了重要批复,这是中关村发展里程上难得的契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主任赵凤桐日前表示,过去政府的主要推动力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企业创业和经营的自由,二是提供优惠的财税政策。今天,除继续更大力度地在以上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以外,政府已下定决心,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度的投资,迅速改善制约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根据国内外经验以及中关村地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采用“整体设计、点轴结构、组团布局”模式,以中关村地区为核心,扩展到规划中的公路一环以北、昌平科技园以南(含昌平科技园),选择重点地域集中开发建设,分步实施。总体空间布局由科技创新中心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和环京高科技辐射区三部分组成。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方面,政府将在创新网络的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设风险资本筹措平台、创新要素交易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多样化的中介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政府搭筑平台的主要工作将体现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交易和服务行为及同业竞争行为等方面。并利用政府手中的有限资源培育对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加强中关村创新网络向传统产业渗透、覆盖与扩张。从经济、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综合配套改革给予支撑。据赵凤桐介绍,配套措施大致可分为五大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有利于吸引、凝聚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风险投资体系,建立多渠道筹融资机制,满足中关村发展对资金的需要。(4)建立、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支撑服务体系。(5)完善法治环境,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与其世界少有的优势相比,中关村科技园区目前知识和智力资源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充分地发挥,这一点不仅国内这么看,并且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得到了重视,目前许多去海外留学的人才已纷纷向中关村聚集,留学生创业园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以ibm、富士通、微软等为代表的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关村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我们相信,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氛围、创新网络为基础,汇集国际国内的优秀人才,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与美国硅谷齐名的世界一流科技园,会成为21世纪中国最有活力的地区。

地理教案-农业的发展初中教案精选


农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大致了解我国农业结构。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科技兴农

【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要讲发展,首先要知道基础,要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大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

(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

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

(讨论)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生产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业巨大成就的印象。

(讲述)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这有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发展,工矿业、交通、水利等各项事业都还要继续占用一部分农业用地。因此,今后我国的农业用地不仅不能增加,还可能减少。

(课件展示)图片: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

指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想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是不可能的。

(提问)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谁愿意为政府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讲述)什么叫做农业结构呢?我们把不同部门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关系叫做农业结构。

(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图中所示,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畜牧业只占27%,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状况差异很大。再看林业和渔业(让学生读出所占的比例),它们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业和渔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许多畜、林、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很高,这可以使从事这方面生产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讲述)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广西宜州市杨家屯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见成效”。

(讲述)从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中可以看出,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太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提问)大家想的办法很好,但如何保证既能提高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请学生思考回答(科技兴农)。

(提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呢?

(课件展示)农业机械化、喷灌、农业机器人、大棚种植等的图片及录像

请学生阅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阅读材料

(讲述)科技兴农的结果,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讲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地农业生产使用了哪些农具?其中有哪些是现代农业机械?(除了农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讨论)。

(讲述)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就必须加快各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问)阅读教材中的材料“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国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好了,我们下面小结一下,我国农业发展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请学生小结。

(提问)同学们,我们想出这么多办法,按着这些办法发展,今后我国农业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畅想。

(讲述)在耕地有可能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抓紧了粮食生产,以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粮食需要,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种农产品要力争高产、优质、高效,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个过程中,农业逐步现代化了,农村会有许多的劳动力富余出来,这怎么办呢?我们也想想办法吧。

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概括。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现在他们主要有两个出路:涌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这会产生许多问题。再者,近年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兴起,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可能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这样,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出路,也使农村的工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同附近城市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条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还好。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的选学部分内容。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开发的潜力所在,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我们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当中结束这节课。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图华西村的图片,同时教师讲解华西村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成就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农业结构的概念

2.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三、科技兴农

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五、农业发展前景

教后记:

本节课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并概括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课堂传授中较好把握了这一关键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较好的处理,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析透彻。(2)教法得当,灵活多样。教案根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用启发、复习、归纳、延伸等多种方法,自始至终以教师启发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教学。(2)将多媒体有机地溶于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平与发展的时代初中教案精选


3.1

引文: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2、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因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

3、为什么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因为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

4、为什么说世界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艰巨任务?

因为:①霸权主义仍然存在,他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②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③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

5、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6、阻碍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导致的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和连绵不断的国际恐怖主义等对发展问题造成巨大的冲击;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③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④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等。所有这些因素,造成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7、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②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怎样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我国对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立场是什么?

我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在对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上,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经典初中教案第农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发展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

2、知道我国商品性农业基地的情况,记住商品粮基地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商品棉基地

【教学用具】

中国主要商品粮、棉基地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分布,今天学一下农业的发展问题。

2、读课本74页插图,分析各地农业差异巨大的原因。

板书: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讲解: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必须根据各地的条件,发展最适合的农业部门。举例说明。以课本75页活动为例。

补充:发展农业除了要看自然条件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这样才能找出最适合的农业部门。

转承:为此,我国建立了一批商品性农业基地。

板书:二、农业基地建设

读图找出我国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的名称和位置。分析其适合建立的条件。

讲解:在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建立了九大商品粮基地,主要最南是珠江三角洲,最北是三江平原,这是本节学习了的重点。商品棉注意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的基地。

读课本77页,了解我国其他的商品性农业基地的情况。

我国农业将怎样发展呢:

板书:三、走现代农业之路

读课本插图和课文,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讲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而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劳动率底下,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读图从自然条件,重点考虑气候和地形。分析各地农业的差异,得出应该因地制宜的结论。

南方发展水田,北方发展旱作,西部发展畜牧业。

商品粮: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商品棉:华北平原,淮北、新疆。

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知道基塘生产的好处。了解生态农业的情况和蔬菜大棚的好处。

【作业设计】

填注我国商品粮、棉基地图

人类的起源发展教学设计初中教案精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分组游戏。(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小组讨论: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经典初中教案人类的起源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课型新知识传授课教学重点古猿到人的进化教学难点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谈话观察和讨论课前准备以表格等形式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一个基本认识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师: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字。然后问人类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似?生思考:略师问: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是怎样的关系呢?人类是不是同猿进化而来的呢?是怎样进化的呢?师:投影这节课的主要板书,并介绍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的特征和在生物界的地位2、从猿到人3、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点1:人的主要特征师问:人区别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投影两张人和动物的图片比较生思考分析讨论和发言:略师归纳:投影答案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点2: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师问:人在生物界是属于动物,那么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是怎样的呢?生思考分析讨论发言:略师归纳:投影答案学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点3:从猿到人师问:达尔文进化理论告诉人们,人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其它物种一样也是由以前的生物进化而来的,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谁呢?生答:猿师明确:是古猿,她是现代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师问:那么古猿又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呢?投影板书:猿从哪里来?并投影相关的学习单上的内容。(学习单课前已发下去,学习单的内容请附录于--说明等附页中)师要求学生:从最早的哺乳动物中去找到祖先。要求阅读课本p87页第三自然小段(引导阅读:注意年代和生物种类的名称),两个同学一组分析讨论,并在学习单上填写上正确答案。生:阅书,分析讨论,填写学习单,发言。师归纳:原始灵长类型---原猴类---人猿类---原始人(古猿),然后由原始人进化成现代的猩猩等类人猿和人。师明确:500万年前的原始人就是人类的最近的祖先,现在同学们理解了现代类人猿为什么与人类那么相似呢?师:投影图片--原始人,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略)投影课本图11-22,介绍人类进化的年代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师问:那么原始人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投影板书:从猿到人请看一段影片,人们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提几点观看要求:注意年代变化,注意进化上的重要特征的变化。生:观看影片(约十分钟)师:先投影片子中的几个简单小问题,让学生回答。1、人类最早进化发生于什么地方?有何证据?2、最早从古猿中进化出来的人类的远祖叫什么?3、区别于古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生答:略师问:(投影问题)从猿进化到人大致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化特点?提出要求:先阅读课本88页及观察图11—23,再根据影片中内容,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上述问题,并把相应的学习单填写好。投影学习单上相应的内容生:阅书,分析讨论,填写学习单,发言。师归纳:略师问:在人类生物进化过程中,你认为身体哪分的进化最为重要?有何证据?生:思考,分析讨论师归纳:脑,头骨或头骨化石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知识4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师介绍:文化的概念师问: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进化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请阅书89和90页,根据学习单上有关提示,四人一组分析讨论,找到答案。生:阅书,分析讨论,填写学习单,发言。师归纳: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和合作能力师课堂总结:这节课我和大家在课堂上一起经历了我们人类进化的历程,目睹了用高科技模拟的几百万年前我们的远祖的生活情景。我们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我们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神或其它什么创造的。那么现代人是否还在进化呢?未来的人类将变得怎样呢?在这里,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课题投影图片,从类人猿与观察思考人的亲缘关系引出人类起源课题

人类的特征谈话思考发言

人类的分类地位投影图片、谈话讨论发言

从原始灵长类到猿的进化投影图片引导自学自学讨论发言

从古猿到人进化播放影片观察分组讨论发言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引导自学分组讨论发言归纳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反思反思一、教学公开课并非一定要精心挑选上课的内容(即选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课本上最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非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节课上得不好,可能象历史课。由于开课日期的限制,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开课。开始在选这节课题时,心中很担心这节课的教学很难进行,因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很象一节历史课,可以由教师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从头到尾的描述一遍,其中再展示几张图片就可以了。然而从教学的效果看,这节课是成功的。反思二、充分挖掘教的内容,制定出相应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这节课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时充分分考虑三维目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顺序都是安照课本上教学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设计的。这样上课老师讲起来很顺畅,象讲上历史课似的。但这样是以老师讲为主了,忽视学生的活动了。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下一些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合作能力。其中比较突出培养观察能力。从开始用图片观察导入课题,到观察影片,然后针对课本有关内知识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能力。其中影片非常精彩,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人类起和发展有关知识的求知欲望。可以说影片的观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针对课本知识点难易程度和相关图片,有两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分析讨论,回答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学习到从猿到人的进化时,阅读课本88页这一段,并观察图11-23,分析讨论,回答人类从犯规到人的进化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在进化上有哪些主要特点?学生活动的效果非常好,都能很好的解答以上的问题。从教学次果看,这节的教学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三维目标。反思二、课前可以作适当的准备,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课前提早一天发给学生一张学习单,根据课本主要内容,列出了涉及这节课的几个简单问题,有的以问题形式,较难折知识点以填空形式和表格形式,以降低难度。在七个平行教学班中试上过两个平行班不用这张学习单教学,而是直接在课上提出相应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了这张工作单后,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已对这些问题有了思考,或者在上课分析分析讨论时,问题明确,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初中教案精选


班级:姓名:成绩: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知识目标: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法设计:

图片分析法、合作讨论法

四、课堂学习:

导入:(个性化备课)

新授:

1、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的资源现状:(举例说明)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的物质基础,不能一味地索取,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3〉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原因:

让学生分别列举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事例,说明: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影响人类生存。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

〈2〉含义: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3〉要求:

〈4〉目标:

(举例养殖场——农作物种植肥料——农作物生产——鱼塘鱼儿饲料——塘底污泥——农作物养料循环发展之路等例子来说明,并根据课本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重要,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个性化备课)

五、填一填——知识结构更明了

1、我国的资源现状的特点:总量大、种类多,、开发难度大、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质上都是问题。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之路。

六、练一练——步步为营学的牢

单项选择

1、下列观点中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是:()

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②经济要上,人口要降③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但留方寸地,传与子孙耕⑤先污染,后治理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②⑤

判断

2、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各种要求()

3、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是针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而言的。()

读图题:

图一图二图三

【图二注:我国各类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面积为1/6,人均草地面积为1/3,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的1/2,排在世界第80位。】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79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