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p92页分数的意义,练习十八1—9。【教学要求】1、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能理解分数与除法、小数的意义之间的关系。2、复习分数的分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梳理。1、什么是分数?理解单位“1”平均分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a÷b=—(b≠0)根据上式说说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3、分数与小数。小数可以看作是把“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的分数。0.3即—0.13=—0.013=—4、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如果没有余数的就写成整数。同学们再说一说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5、百分数。⑴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⑵百分数与分数,联系:分率的意义;区别:分数作为一种数可以带单位,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可以带单位。⑶成数:四成=40%七成五=75%二、练习。1、把1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是——,把3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2、—的分数单位是(),它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整数。3、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4、—=()———=()4—=——5=——=——5、车间加工一批零件共80个,经检验其中合格的有78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6、“七成”用百分率表示()%,25%用成数表示是()。三、作业。练习十八1—9。
这是一节练习课,我在课的第二部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了调整,把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作为本课的重点,其余9、10、11题只在课堂上练了一道,其余两道作为课堂作业。行程问题中相遇问题学生数量关系比较熟悉,学习比较顺利。而我补充的追及问题,学生很生疏,我画线段图给他们看,引导他们说数量关系,他们还是有些茫然,好像结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我强塞给他们的,而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我后悔不及,应该先请学生演示追的过程,再让他们自己画图,这样肯定弄得明白了。作为弥补,我再请学生演示追的过程,再次引导说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总算勉强通过。
本节课重点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重视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的训练,学生能够有序思考、有条理地解决问题。但,可能是我一贯的作风——节奏慢,我总是要到中下学生心领神会了,我才放心地进入下一环节;也可能是我与这些学生的磨合期还没过,怎样听别人讲、怎样回答问题、怎样讨论,也成了我常说的问题。所以,我常完不成一节课的预定任务,课堂作业常带到课外完成。这个问题我要尽量克服。
想起这节课对追及问题的处理,其实增添这个内容是因为看到《补充习题》上有这类问题,课上不提出来,学生课后解决有困难。转念一想,我在做了一个追及问题之后,最好接着练习一个同类型的问题,这样这个新知识才会学得扎实。
这节课,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对追及问题的认识不足,处理不够恰当。究其原因,因为我没有正确把握学情,我不知道学生对这类问题很生疏。我这个一直教老教材的教师,新教材体系我要好好熟悉,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我要及时地了解。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89页。这部分内容是在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解决列方程求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学好本节内容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通过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第5、6、7题完成任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用算式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不同的地方,除了形式上的不同,更有思考方法上的不同。教材安排的例7是一幅情境图,理解图的意思是必须的,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摘录:小刚的跳高成绩是1.39米,比小军的跳高成绩少0.06米,小军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情境图虽然直观,但表达的信息零星,需要整理,整理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其中摘录是常用的整理方法。理解情境图的意思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算式方法、方程方法都必须有这一环节。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方程既然是等式,就要从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入手思考,上题可以从关键句小刚的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寻找,这句话蕴含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有二:一是小军的跳高成绩-0.06米=小刚的跳高成绩;二是小军的跳高成绩-小刚的跳高成绩=0.06,应用大数-小数=相差数这一规律悟得。
在明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小军的跳高成绩不知道,可以设为x米,再列方程解答。这里教师的讲授,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列方程解决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体验和算式解决问题的不同。到此,形成了整理信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框架。至于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书写格式,可以通过模仿课本、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作业反馈来熟悉,熟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答句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堂课学生的课堂作业有许多毛病,如:解写了两个,设前面写了一个,解方程时又写了一个;假设未知数x时后面缺了单位;求得的未知数的值的后面多了单位等等。虽然有诸多的问题,但利用课间小组长的力量和练习课的专门辅导,基本得到全面解决。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让学生明晰整理信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框架去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复杂的实际问题。还有,要重视找数量间相等关系方法的积累,如根据部分数+部分数=总数、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式等去寻找。
长此以往,随着解决问题经验的不断丰富,数学学科的质量也会同步提高!
课题: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北师大版六下58-62页)课型:新授
学案
教案
活动一
1、请同学们剪一张长方形纸条,并以它的长度为单位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
2、交流讨论:测量时,不够一个纸条长了,怎么办?
3、通过查阅资料,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4、你们能用更多的方式解释“3/4”的含义。
活动二:
1、请同学们用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小组交流)
(1)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2)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3)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2、学生自己动手填写数位顺序表。(59页)
活动三:
1、请同学们读出页60题,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2、请同学们找一些分数、百分数、和小数,并说一说这些数表示的意思。
3、学生独立填写第3题。
小组订正。
4、学生独立填写第4题。
小组订正。
新课标第一网
5、学生独立填写第5题。
6、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比的意义。
7、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请同学们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化简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58-62
教学目标:
1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认识百分数;能认、读、写小数和分数。
2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转化。
3学生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小数、分数、百分数
和比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1
学生体会数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会
运用数表示事物,并
能进行交流,增强自
信心。
一、预习质疑:
1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再次经历分数、小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其产生的必要性。
2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复习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比的意义,是如何进行化简的?
各组展示学案活动的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关注易错点:
三、检测与反馈
完成当堂检测及点评。
点评课堂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观察表格并发现问题。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请大家见书上27页。1、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2、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请你找找单位一是谁?单位一是否告诉了?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1)由于家庭的总支出不知道,所以设它为未知数x,列出方程65%x-35%x=210(2)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想一想。大家讨论。活动二:试一试。1、(1)1995年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2)2005年,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是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2买了一本《少年百科全书》,打了九五折,比原价便宜6元。这本书原价是多少元?说说你对这道题的理解。九五折是什么意思?活动三:练一练。1、同学们收集的名山图片占60%,河流图片占30%,名山图片比河流图片多30张,一共收集了多少张图片?2、东山乡今年苹果大丰收,年产量达到3.6万吨,比去年增产了两成,去年的苹果产量是多少吨?两成是什么意思?以上两题的单位一分别是什么?单位一是否告诉了?该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的发现。请谈谈你对这道题的理解。请你试着用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请一名学生板演。能说说你对算式的理解吗?自己试着做一下。给大家说出你的想法。仔细理解题意。试着独立解答。请生板演。全班集体讲评订正。请你用方程进行解答。大家一起订正。默读题,弄懂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讲评。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xx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拓展练习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比乙数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面积增加()%。
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行驶了10小时,从乙地回甲地行驶了8小时。回来时比去时所用时间缩短了百分之几?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4.某小学六年级有四个班,由王、陈两位老师任教,这四个班的人数分别是:一班60人,二班40人,三班50人,四班50人。期末考试及格率的情况统计是:一班的及格率是95%,二班的及格率是85%(这两个班由王老师任教);三班的及格率是96%,四班的及格率是86%(这两个班由陈老师任教)。那么,这两位老师谁教的学生及格率更高一些呢?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上你的练习情况如何?正确率高吗?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
下一页是课前思考: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无单位名称。
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3.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加向右)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向左)
4.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常用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6.百分率公式: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算式要加×100%,包括浓度、利润率)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5-26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2000年某地在教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万公顷,2001年的种植面积比2000年增加25%,2001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2000年和2001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1/4
20公顷
2000年
25%
2001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20×25%=5(公顷)
20+5=25(公顷)
办法二:1+25%=125%
20×125%=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30×80%=24(元)
30-24=6(元)
办法二:30×(1-80%)
=30×20%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分数和分数应用题,学会了解决“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新课前我设计了两三道分数应用题进行有关知识点的复习,复习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入手,既是对学生旧知识的复习又帮助他们找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已有的知识去尝试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在解决例题的时候学生基本没有什么难度,而且方法也比较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3.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一、情景导入: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慢慢变凉,而且比较干燥,同学可以多吃些水果缓解干燥,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自由发言(三人左右)
师结合武汉气候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看看妈妈买了些什么水果?仔细观察,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出示p69例二图片)
根据图片你能提什么样的问题?
(生: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师:你能根据其中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吗?组内互相议一议,派代表发言。
2.学生独立列方程,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并求解。(一生上台演板)
师:请你把思考方法给大家讲讲,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纠正。
3、生二:根据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还可以这样列方程:(2.8+x)×2=10.4
师:请同学认真观察这个方程怎么解?小组内先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师:把(2.8+x)看作一个整体,两边同时除以2,先求出2.8+x是多少,再算x等于多少。
4、同学把这个方程解完,学生演板后,教师组织讲评。
5、同桌互相说一说第二种等量关系和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出示:(48+x)×3=840
让学生根据这个方程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2、p71第三题。
如何看水表?水表上的读数表示水表安装以后的用水总吨数,上个月的读数和这个月的读数之差就是这个月的用水吨数。
以101室为例,让学生算一算,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师板书:(这个月的读数—上个月的读数)×单价=总价]再根据上面的理解完成102室的计算,并把表填写完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p71练习十三2、3
课后反思:
学生原有基础较差,反映在本节课上最大问题是难以找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教材中的两种等量关系学生更偏爱第一种“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它更好理解。但在实际解方程过程中,(2.8+x)×2=10.4正确率要明显高于2x+2.8×2=10.4。如学生中存在以下错误:
2x+2.8×2=10.4
解:2x+2.8×2÷2=10.4÷2
2x+1.4=5.2
看来一节课完成两大教学任务对于本班学情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下次再教时,我会根据学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如有困难,将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解方程,第二课时再完成列方程解决问题。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758.html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