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上册分数除以整数导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小学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写好小学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上册分数除以整数导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分数除以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44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

五.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多张。

六.教材分析: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将例1进行修改,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改编成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折纸方法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最后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3,发现问题,最后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星期天钱老师家里来了小客人,钱老师打算用果汁来招待他们,大家请看。

果汁有4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板书4÷2=2)说含义?

果汁有1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板书1÷2=0.5)

果汁有4/5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板书4/5÷2=?)

2、4/5÷2表示什么意思?(将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师:在数学上,把一个事物平均分成几份,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1、遇到新问题,我们要学会转化到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你能尝试自己计算:4/5÷2吗?

2、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0.8÷2=0.4

4/5÷2=(4÷2)/5=2/54÷2表示什么意思?

4/5÷2=4/5×1/2=2/51/2是什么意思?

4、师: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可以用分子除以2,也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

5、将果汁有4/5升,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

6、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7、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完成的。

8、4/5÷3=4/5×1/3=4/15(为什么不用第一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什么时候用?)

9、为什么乘1/3,1/3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4/5的1/3。)

10、分数除以整数,我们可以怎样计算?

1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2、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联系巩固。

1、“练一练1”。

学生读题,先画一画,在交流你怎么想的?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怎么算的。

3、“练一练3”。

请学生板演。全班交流评议。

4、判断题。

5、应用题。

学生读题,对完成,交流评议。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模板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0÷40560÷70420÷60240÷80320÷40

480÷80360÷60720÷80360÷40160÷40

640÷80200÷40300÷60400÷40810÷90

2、()里最大填几?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0×()<8750×()<15370×()<361

30×()<9760×()<12590×()<187

50×()<21080×()<57660×()<123

3、竖式计算并说说商有什么不一样的?

314÷3314÷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平均每人大约植树多少棵?”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130÷4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估算出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⒉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3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3)师小结,补充完整。

⒊教学试一试。

(1)204÷50商是几位数学生独立完成。

394÷30商是几位数学生独立完成。

⑵比一比:这两题商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什么情况下商是一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两位数?0

4、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12÷80872÷20430÷70760÷40

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2)师总结

上册加几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95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客人,快瞧!他是谁?(课件出示圣诞老人图片)

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不仅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还要邀请大家去参加圣诞晚会。!大家想不想去啊?

那就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闯过下面的四关,你就会收到礼物,得到邀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我是小小神算家

课件出示题目:

9+5=8+4=7+5=8+7=7+8=

8+5=6+5=7+5=9+3=8+9=

指名说说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并课件演示各种方法。

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二关:装扮圣诞树

1.课件出示:一棵圣诞树

教师:圣诞老人想让大家帮忙装扮圣诞树,只有算对了下面的题才能帮忙。

出示5+7=

a.5+7等于多少?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呢?

b.学生独立思考。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e.统计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引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哪种方法能准确的计算,就选择哪种方法。

2、学生试做5+8=4+8=3+9=,独立做后,汇报交流。

3、家族大团圆

引导观察三个算式,象这样的小数加大数5、4、3、2加几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生说师板书)

第三关:数客人

1、圣诞老人请了爱心小精灵来做客,课件演示,说图意,列算式。

2、圣诞老人还请小企鹅来做客,大家能算一算来了多少个小企鹅吗?

第四关:算式对对碰。

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后,引导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三、实践与应用:

1.小马过河

生口算,课件演示小马过河

2.小鸡找妈妈

瞧,鸡妈妈也来了,可是粗心的鸡妈妈找不出哪个是自己的孩子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指名口算,点击课件进行连线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什么了?

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1、已经学习好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

1、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算法。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理念:

1、应用运算定律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2、在教学理念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向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重难: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2.5×98×0.4②1.25×2.5×8×4③(8+0.8)×12.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说说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定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1 提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那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呢?

2 猜想: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猜想。

2、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1 小组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自行设计验证方案。

2 汇报交流,乘法交换律

因为1/2×1/3=1/6,1/3×1/2=1/6所以1/2×1/3=1/3×1/2我们小组认为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理得出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3、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 独立尝试:教师出示例5,例6,要求学生适用计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 小组交流:学生分4人小组交流各自的计算

讨论:①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②这样算,简便在哪?

例63/5×1/6×5

=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35和5可直接约分)

=1/2

(1/10+1/4)×4

=1/10×4+1/4×4(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

=7/5

3 小结方法:两题都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14页做一做(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出主要的简便过程)

2、练习三节9题

3、开放练习: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①5/9×2/3+5/9×()②(1/5+())×()

四、作业:练习三的第6题

数学上册单元时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学习内容:课本2、3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并明白其中的算理。(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思考,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法尝试练习法

学习过程:

口算训练:

125×4811×26+19×267.6+5+2.413×101

1.53-0.78.5-1.31-4.69362-970.65+1.35

一、知识链接:

笔算下面各题:

124×723×12250×8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二页例1,先独立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1)例1是用哪几种方法解答的?

(2)你能说出每种方法的算理吗?

(3)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4)初步理解算理。第三种方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试做:你能独立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买5个风筝多少钱吗?

二、合作探究:

(1)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3)先把因数0.72()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100倍,小数末尾的0可以()。

(4)试做:25×62.5×6

讨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训练

1.我会计算

2.0512.42.3

×4×7×12

2.读一读,我会列式计算

(1)16个3.4的和是多少?

(2)3.18的15倍是多少?

(3)8个0.15相加的和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

我是计算小能手

30.7×251.23×813.6×13

0.75×1415.8×120.375×22

五、课后练习,大显身手,我最棒!

(1)3.09×45.06×110.45×108

(2)一个长方形的长8.24米,宽是7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

(3)一个数的10倍比它的本身多7.2米,这个数是多少?

栽蒜苗导学单优秀模板


《栽蒜苗》——导学单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并将它运用到生活实践。我们要努力做到:积极参与,互帮互助、认真倾听。

教学目标:1、理解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重难点:绘制条形统计图。

指导教程:一、导

1、收集学生的准备资料,并互相说说收集过程。

2、师生互动,进入生成过程。

二、生

1、交流数据,组内制作统计表。

2、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尝试折线统计图。

3、讨论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讨论:从统计图中你的发现?

5、从折线统计中你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6学习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分数混合运算(三)

学习内容:课本84页~85页

学习任务:

1、找出每道应用题的关键句子及等量关系。

2、画线段图表示等量关系。

3、列方程解决问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先找应用题的关键句子:比八月份节约了

2、理解题意,分析关键句子:“比八月份节约了”,就是指“九月比八月节约的部分占八月的”,

3、画线段图示:先画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即八月份的,再画相对量的即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

九月份:

4、等量关系式:八月份的(1—)是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1—)=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的量-八月份的量×=九月份的量

5、列方程或算术式:

○1(1—)x=12○2x-x=12○312÷(1—)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语文下册单元导学图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阅读链接:明日歌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新课标第一网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阅读链接:手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当我们读的心有所动时,就会心有所思考,继续往下读,联系上文想一想,你就能明白,作者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生长。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自己的见解。结合本组课文和以前的语文学习,交流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的感悟方面有什么特点,你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的。

颐园导学案设计教学反思 优秀教案推荐


自学校开展“控制自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研组每次的巡回听课活动,都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次提升。通过研究问题的提出,假说的确立,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集体备课,课前说课,上课,评课,最后到课后的自我反思。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对我们教学的考验。

对于每一堂课来说,都有其亮点和遗憾的地方。就算每位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再细致,也难免在课堂上不出现学生的突发事件,所以我想世上应该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因此只有一次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增强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甚至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离完美近一些。

本节课结合本组假说:交流展示中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一种有效途径,进行设计的。由于孩子们没有去过颐和园,只能从语言文字中抽象的体会。因此我找了一些优美的图片配上课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同时再加上老师重点句子的范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硬件原因以及对学生课前的了解情况不够,所以存在着很多遗憾的地方。我不想谈本课的亮点有多少,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才能有所进步。

第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充分,没有了解学生读文是否达到正确,流利。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因为只有达到这一层面,才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太少了,以致孩子们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从何谈起。对于朗读的指导虽然有图片作为辅助,但音乐没有放出来,部分学生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读出赞美的语气。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

第三,我在指导读文的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四,在指导朗读时,没有抓住指导的契机,点拨的时机。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上了一节无准备的课,并不是自己没有充分的备课,而是在学生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强迫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所以孩子们失去了往日课堂上的风采。到现在我还处于自责中,这也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机智不够灵活,教学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节课给我的触动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自己多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研究的方向。由衷的感谢这节课给我的教训,我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力地走下去。

真分数假分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75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