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目标:
(1)通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学习百分数的好处,
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引入百分数
1、媒体出示新闻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数据,引入课题。
(1)教师提问:屏幕上出现的数中,什么数是我们以前教材中没有学过?
(2)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
3、引导读百分数。
二、联系实际研究百分数
1、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相应的百分数)
2、指导百分数的写法。
(用学生举出的事例加以指导)
3、猜想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结合实际例子,猜想各自喜欢百分数的意义。
4、归纳百分数的意义,指导阅读教材
5、结合实例表述百分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巩固百分数
1、帮老师选购最浓的果汁
(1)出示表格,找最浓的果汁
名称果汁含量总重量(瓶)果汁含量果汁含量
农夫果园9012075%
统一8011072.7%
汇源10015066.7%
(2)说一说百分数的好处。
2、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合作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拓展练习应用百分数
1、根据统计图,说出百分数的含义。
2、教师出示电池,说说0%的含义。
3、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说出百分数。
4、谈收获,小结课堂。
一.填空题.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或().
(2)男生认输占全班认输的45%,是把()看作单位"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3)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去年的115%,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
(4)一项工程,完成了65%,还剩()%没有完成.
(5)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用电是八月份的()%.
(6)今年实际招生人数比计划多8%,今年实际招生人数是计划的()%.
(7)十月份用水是九月份的85%,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
二.选择题.
(1)25/100米写成()是不正确的.
①1/4米②0.25米③25%米
(2)一个百分点表示().
①0.1%②25③10%
(3)一条水渠,已修了75%,还剩()没有修.
①25%②0.25③2.5%
(4)足球队个数的20%相当于排球的个数.这里是把()看作单位"1".
①排球个数②足球的个数③总数
(5)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这里10%表示().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0%
②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0%
③男生比女生人数总数人数的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41,p42"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准备.
1,口算.
20÷10%=120×90%=1-100%=50÷20%=
40×20%=200×9%=200%+120%=70×5%=
2,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对利率进行板书).
3,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探究思考.
1,出示例题(教科书p41页)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要自己个人的意愿分别存款.(并且进行板书)
(2)师小结: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师:从去年开始,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5%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应交多少利息税
学生写完后汇报:
师: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练习:41页试一试1
三,练习巩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3,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教材十二册p20-22例9,例10,【教学要求】1、将学生已有的存款经验系统化、科学化——了解本金、利率、利息、会计算利息;了解应纳税额,税率,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收入的含义;2、从存款、纳税中获得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定位。
第一教时学习关键点:“利率”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调查导入1、了解班上有多少学生的家长在银行、信用社工作?2、分别说说家长在单位担任什么职责?3、同学们已知道关于存款的哪些知识?二、尝试建模1、猜想:把钱存入银行一段时间最终取出的钱比原来要——多。这是因为——存款有利息,那利息与哪些因素有关呢?⑴小组讨论,讲清依据。⑵集体交流。2、抽象⑴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简捷,能把“存入银行的钱”、“最终多拿的钱”取个名儿吗?⑵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什么呢?一年期←—月利率比较十年期←—月利率十年期←—年利率结论:谈利率要指明①几年期;②年利率、月利率还是其它。3、理解。⑴比较例1李伯伯把XX元钱存入银行,存定两年,利率是11.88%。到期时他可以多得多少钱?例2李伯伯把XX元钱存入银行,存定两年,年利率是5.91%。到期时,他可以多得多少钱?解题→比较同异→得出结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⑵辨别。根据条件口答下列例子中本金、利率、时间、利息:①李伯伯把XX元钱存入银行,存定两年,利率是11.88%。②李伯伯把XX元钱存入银行,存定两年,年利率是5.91%。③妈妈1997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四年。到XX年1月1日妈妈取回了429.78元。4、应用。⑴完成教材p21页练一练,p24页11—13。⑵回家帮家里计算一张存款单上的利息。
第二教时课前让学生弄清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学习关键点:什么是税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⑴我们已知道把钱存入银行一段时间后可获取利息,还记得如何求利息吗?⑵编一道关于利息的应用题。2、导入。把钱存入银行个人可获取利息。但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人,在自己有所得时不会忘记国家,他们往往会以纳税的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二、自习、推测。1、自习。那这些爱国的人们所纳的税用于什么地方?他们又是根据什么判断自己应纳税额的多少呢?书上p22页例10上面有一些资料。⑴阅读。⑵交流。⑶师补充讲解,让学生知道纳税是公民的责任更是公民的义务。2、推测。根据税率的定义你能推测如何计算应纳税额吗?⑴出示p22例10(师生共同完成)。⑵出示p22练一练(生先独自探索后合作交流)。⑶比较:例10与练一练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相同点?三、理解、应用。1、理解。⑴比较例9、例10,理解利率与税率的不同点。税率:固定——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利率:变化——随时间的长短而变化。结论:税额只要用收入乘以税率,而利息应用本金乘利率还应再乘时间。⑵再次领会税率与利率区别。2、应用。⑴教材p24页14—16。⑵了解个人所得税是怎么回事并计算家长应交的个人所得锐。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868.html
上一篇: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