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内容:练习十八第1-8题。
练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组合图形,进一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在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组合图形?(由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有几种方法?(分割法、添补法)2、这个图形可以看成哪些基本图形的组合?3、下图涂色部分是个圆环形。它的外圆半径是10厘米,内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八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1)分割法。把它分割成两个梯形,求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和。[(60+45)×(30÷2)÷2]×2把它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和。30×45+[30÷2×(60-45)÷2]×2(2)添补法添上一个三角形,求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差。(30×60)-[30×(60-45)÷22、练习十八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3、练习十八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本题解题思路是:空心地砖实际占地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4、练习十八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本题解题思路是:草地的面积=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5、练习十八第5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要指导学生看图,它不是两幅图,而是一个组合图形的分解图。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10)×12÷2-3×4÷2-(4+6)×4÷26、练习十八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10×20+20×10÷27、练习十八第7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火箭模型平面图的面积,就是求图中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总面积。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8×10÷2+8×70+(8+16)×8÷2三、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8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各部分的面积应先求出总面积(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各部分与总面积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相应的面积。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五、作业1、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2、如图,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七),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4aunit1mayihave…?partgfunhouse教学反思
反思一:第一堂课我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举案上课,使自己和学生同时陷入了困境。第二堂课在第一堂课设计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为学生搭了个阶梯,分解了知识的难点,效果就截然不同。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本课知识的难点,而且还兴趣盎然。我想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印象肯定特别深!
平时我们总说要提高、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如果学生不会说,不会用,兴趣又从何而来?所以我们老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在付出努力后能够摘到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有兴趣学,学会了之后,学生自然有兴趣说,让学生开口的困难解决了,便再大的困难也便不再是难事了。
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努力后能够体验成功,而尽量少经历失败呢?那就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铺路搭桥,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一个个难关,看到前面美丽的风景。学生体验到了风景的优美,要让学生继续他们学习的旅程,就不愁他们没兴趣了。不过,这需要我们老师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才能创造出教学路上那一道道迷人的风景,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流连忘返!
反思二:每一册教材,每一单元,乃至每一堂课都会有教学的难点。但是有时我们教师认为是难点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却不是难点。或者是由于教师对难点的重视,已经在教学中化解了难点。所以,难点有时不再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但我们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教师要不断寻找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难点。那何为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并能够及时机智地变化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攻破难点铺路搭桥,指引方向。而我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铺路人!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2、词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1、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教学§3
(1)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676÷4791÷7
249÷8343÷5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7258512026778
被2除余数为0的被3除余数为0的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12×3=□÷3
□+63=25×4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2学生独立完成
2、p264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27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