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地球的自传【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2、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几个现象。3、联系日常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现象【教学用具】大地球仪,小地球仪,手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上学,晚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断的更替。今天就来学习一下。2、(拿出手电筒和大地球仪要求学生演示昼夜的更替)(提问),你们找出昼夜更替的原因了吗?(提问)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板书:一、昼夜更替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板书:二、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天(24小时)(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起了时间的不同。板书:三、时间的差异(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地球的经度推算时间和经度的规律)(总结)这种因为经度不同而形成的时间称为地方时,还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时间,这一点是选学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有几句话可以帮助记忆自西向东绕轴转一圈便是一整天北逆南顺看时针方向判定它指点昼夜交替它形成东早西晚辩时间【作业设计】首先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用红点标出,然后一个同学用手电筒照着地球仪,另一个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观察中国所在的位置的昼夜变化。齐答: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不能学生不能回答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得出结论: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几个同学配合从不同位置观察。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当中国处于白昼时,美国的位置,正好是黑夜,由此得出全球的时间不相同根据12页的活动,得出每小时地球自转15°,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第2课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今天认识一下行政区划的划分。2、观察7页上面的信封,分析我国可能分几级行政区划。板书:一、行政区划的划分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讲解: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分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大家观察一下,统一级别的行政区划有几个。(转承)下面我们重点学习省级行政单位。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结合歌谣,记忆34个省级单位的名称两广两湖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西四二宁青甘陕琼渝内台北上天港澳回归具开颜板书:二、省级行政区域找出特色省份: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纬度最广,邻国最多,邻省最多。找出一下几个省份,分析其轮廓的特殊性:云南、黑龙江,陕西、广东。提示: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个动物或者有形的东西,这样容易记忆。讲解:很好,这几个省份是考察的重点,我们可以依据这种方法,把其他省份逐一分析,这样就能够加强记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平时多观察,想象。下面参考9页表格,记忆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注意分析其简称的来历。讲解:简称一般有3种情况:1、全称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子。2、古地名。3、内部的名山大河的简称。还要注意有两个简称的省份,供有5个。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性质区划的划分和省级行政区域,由于内容较多,不可能一下子都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用心记忆。分析信封的安徽省、舒城县、桃溪镇。结合自己所在的地区。得出一般分三级行政区划。阅读课本7页回答,省级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级有县、自治县、自治州、市;乡级有乡、民族乡、镇。结合课本和歌谣,分析每句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忆名称,找出位置。在图上找,讨论得出答案,最大的是新疆,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纬度最广的是海南,邻国最多是新疆,邻省最多是内蒙古和陕西据图讨论,展开想象,云南——孔雀、黑龙江——天鹅、陕西——兵马俑、广东——大象的鼻子。根据前面的歌谣,把名称和简称对照记忆,取同桌相互提问的方法。一句一句的记忆。齐答: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
2、知道我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3、掌握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用具】
典型旅游资源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在看看我国主要有什么旅游资源。
2、看课本插图了解我国的文化主要有那几种,分析其区别及原因。
板书: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讲解:人类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他们都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提问:读99页图片内容,分析其建筑特点和当地气候、地形的关系。
回忆我国农业的分布,找出我国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区别。主要是南米北面,南田北咸。
观察我国各地的服饰,找出其不同,分析其原因。
讲解:服饰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标志。各地的服饰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如藏袍。
那么我们国家有哪些文化资源呢?
板书:二、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读课本找出旅游的好处。
我国旅游资源众多,包括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等。
重点注意主要景点附近的铁路线和河流,能够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总结: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黄山等。
【作业设计】
在图上填注我国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景点。
本学期总第3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授课日期9.8—9课题第一章第2节中国的行政区划(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2、能力目标: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及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3、思想目标:通过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重点难点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及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重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教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法演示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如果你要给外地的朋友写信,怎样写清楚通信地址呢?这需要了解对方的行政区划。讲授新课:(一)三级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写了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我国三级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结合自已的户口所在地说明一下。53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1、名称分为七大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市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南部沿海—广东、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各行政区之间的位置关系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在中国政区图中分别指出七大块的划分。并记住以下的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学生动手制作各省行政区图形硬纸片,进行拼图,熟悉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位置关系。牢记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板书设计:第一章第2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三级行政区1、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2、三级行政区划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三、各级行政区的简称教后记:由于本节是学习以后内容的基础,所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提问,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本节内容的记忆。
第11章中亚第二节哈萨克斯坦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正确说出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矿产资源和主要工业部门。
2、使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读图等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地理各要素的综合分析,树立学生普遍联系的思维观点。
2、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济观。
读图分析法、讨论综合法。
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决定其工农业分布与特点。
1、读图、填图。
2、讨论、综合分析。
3、竞赛。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正确说出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矿产资源和主要工业部门。
(2)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3)学生认识到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等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它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以及经济活动都与它深居内陆的位置和干旱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2、了解我国铁路运输的重要性,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3、了解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和主要的高速公路。
4、了解我国水运的分类和主要的海港和河港。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铁路枢纽
【教学用具】
中国铁路运输网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越来越重要,今天了解一下我国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各种运输形式的概况。
2、读课文总结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
讲解:现代运输方式共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对于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铁路运输。
板书:一、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读这个铁路运输网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
小结:东西干线:京包-包兰线
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南北干线:京哈线
京广线
京九线
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
补充:注意铁路枢纽处通过的铁路的名称和方向。还要结合以前学习的省级行政单位的中心城市。
板书:二、公路网和高速公路
读中国公路网图,找出我国主要的高速公路,看分布特点。
讲解:我国公路遍及全国,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西部,特别是青藏地区,公路运输还是主要的方式。
板书:三、水上运输
找出我国内河运输的主要地区和港口。
回忆我国的河流分布,找出松花江、长江、珠江等河流和哈尔滨、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
总结:我国内河运输主要在南方地区,以长江和珠江为主,北方是东北的松花江。重点掌握既是河港又是海港的城市:天津、上海、广州。
我国海洋运输发达,港口众多,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港口。
讲述:我国沿海航线分北方和南方,主要港口有上海、大连、广州和香港。远洋运输主要有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和广州为中心。
我国的航空运输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为中心。
【作业设计】
描画我国铁路运输网图,并填注主要铁路线的名称。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6264.html
上一篇:最新春季教学计划简短 160字
下一篇:有关综合实践教学总结集锦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