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形状渐变题文字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时间:2022-04-24 教学设计模板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状渐变题文字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了解形状渐变动画的概念与适用条件;

2、了解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点;

3、学会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几何图形渐变动画的制作,掌握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两种渐变动画不同点的比较,能够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动画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形状渐变动画的整个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动画制作的求知欲;通过探究任务,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点]1、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2、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1、形状渐变动画的适用条件;

3、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区别。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是flash动画制作课,是应用于flash软件来制作完成文字渐变动画的课程,在初中flash软件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设计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并完成flash作品。

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微机室多媒体adobeflashmxprofessionalcs3

相关动画相关素材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欣赏flash动画。2、我们所看到的渐变和上节课学习到的渐变是一样的么?3、指导“对学”讨论交流,分析动画中的几个渐变。1.学生欣赏动画作品。思考“渐变”形成过程2.“对学”讨论交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思考动画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学过程在很多电影的特技里,经常看到这样形状的变形:一只小鸟变成一只蝴蝶,一条鱼变成一个乌龟等等,具体这个“变”是怎样做出来的呢?1、“群学”:如何实现“形状渐变”?2、指导小组讨论3、出示学习任务一:制作”圆”变“正方形”渐变动画1、小组讨论,归纳渐变要点:渐变动画只需要制作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创建补间中间部分由flash自动完成。2、组内展示准备“任务一”3、优秀小组代表演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理解渐变动画制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准备教学过程1、形状渐变动画的原理:某一个关键帧中的图形形状逐步过渡到另外一个关键帧中的图形形状。2、演示动画“太阳”(圆)变“日”(汉字)3、帮助学生分析各帧内容,加深理解。观看动画、组内交流动作渐变与形状渐变的异同进一步明确原理明确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教学过程任务二:创建图形与文字的形状渐变动画任务三:制作文字渐变动画“滴”变“翠”。指导学生自学、实践教师演示指导学生上机自学探究:制作文字渐变动画(p50至p54页)共10步骤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文字渐变的实际动画制作明确文字渐变动画的制作过程教学过程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并分享给大家优秀小组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学生欣赏、评价展示作品任务四“蜂”变“莲”、“舞”变“香”。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又有新意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小结完成“蜂”变“莲”、“舞”变“香”。欣赏优秀作品点评交流、协作分层教学教学过程分享与交流:优秀小组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过程简介。介绍作品,评价、鉴赏他人创作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作品创作观。归纳总结归纳:思考与总结动作渐变动画制作要点:(1)在场景的起始和终止关键帧;(2)设置形状补间动画。再次加深学生对动作渐变动画原理的理解。明确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区别。

JK251.com延伸阅读

题教案模板


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难点⒈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探究活动与教师讲述结合

四、教学过程

复习课题1燃烧的条件⑴可燃物

⑵氧气(或空气)

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教师强调可燃物有许多是燃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第一小节,引出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

煤: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元素组成,还含有氮、硫等元素,讨论回答课本上有关煤的知识中的探究问题。

教师小结。

石油: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通过一些方法可以炼制得到许多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讨论回答课本上有关石油的知识中的探究问题。

教师小结。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做甲烷燃烧的探究实验,提醒学生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判断出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并根据该实验推断出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介绍“可燃冰”

二、燃烧中能量的变化

做探究实验——镁带和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有气泡生成,试管壁发烫。

结论:镁带和稀盐酸的反应时要放出热量。

有的化学反应放热,如物质的燃烧、金属和酸的反应

有的则吸热,如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等。

要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

二是要和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教师小结: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应用题教案模板


应用题训练(二)

一、倍分关系

1、已知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2,甲乙两数的和是60,求乙数。

2、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少5,甲数比乙数大65,求乙数。

3、某厂今年的产值是去年产值的3倍少25万,今年和去年产值总和是75万,求今年该厂的产值。

二、百分比问题:

1、某储户将12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取出时共得到人民币12240元,求该储户所存储种的利率。

2、某商品降价12%后的售价为176元,求该商品的原价。

3、受季节影响,一个月内,某商品涨价10%后有下跌了10%,现在售价297元,求该商品原价。

三、物资分配:

1、一筐梨,分散后小箱装,用去8个箱子,还剩8kg未能装下;用9个箱子,则最后一个箱子还可以装4kg,求这筐梨的质量。

2、某校春游,若包租相同的大巴13辆,那么就有14人没有座位;如果多包租1辆,那么就多了26个空位,问,春游的总人数是多少?

四、比例问题:

1、某一时期,日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25.2:1,那么日元50万,可以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2、图纸上某零件的长度为32cm,它的实际长度是4cm,那么量得该图纸上另一个零件长度为12cm,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

3、某人将2600元工资作了打算,购书费用、休闲娱乐费用、家庭开支、存款比为1:3:5:4,请问此人打算休闲娱乐花去多少元?

五、调配问题:

1、一车间与二车间总人数为150人,将一车间的15名工人调动到二车间,两车间人数相等,求二车间人数。

2、某厂甲车间有工人32人,乙车间有62人,现在从厂外有招聘新工人98名分配到两个车间,问应该如何分配才能使二车间的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3倍。

六、数字问题:

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0,求这三个偶数。

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0,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的新的两位数字比原来的两位数大18,求原来的两位数。

3、一个五位数,如果将第一位上的数移动到最后一位得到一个新的五位数(例如:此变换可以由4321得到3214),新的五位数比原来的数小11106,求原来的五位数。

七、几何问题:

1、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为100cm,宽为5cm的长方体铁块,求长方体铁块的高度。

2、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没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积为12cm2,问量筒中水面升高了多少cm?

应用题训练(二)

一、倍分关系

1、已知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2,甲乙两数的和是60,求乙数。

2、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少5,甲数比乙数大65,求乙数。

3、某厂今年的产值是去年产值的3倍少25万,今年和去年产值总和是75万,求今年该厂的产值。

二、百分比问题:

1、某储户将12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取出时共得到人民币12240元,求该储户所存储种的利率。

2、某商品降价12%后的售价为176元,求该商品的原价。

3、受季节影响,一个月内,某商品涨价10%后有下跌了10%,现在售价297元,求该商品原价。

三、物资分配:

1、一筐梨,分散后小箱装,用去8个箱子,还剩8kg未能装下;用9个箱子,则最后一个箱子还可以装4kg,求这筐梨的质量。

2、某校春游,若包租相同的大巴13辆,那么就有14人没有座位;如果多包租1辆,那么就多了26个空位,问,春游的总人数是多少?

四、比例问题:

1、某一时期,日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25.2:1,那么日元50万,可以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2、图纸上某零件的长度为32cm,它的实际长度是4cm,那么量得该图纸上另一个零件长度为12cm,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

3、某人将2600元工资作了打算,购书费用、休闲娱乐费用、家庭开支、存款比为1:3:5:4,请问此人打算休闲娱乐花去多少元?

五、调配问题:

1、一车间与二车间总人数为150人,将一车间的15名工人调动到二车间,两车间人数相等,求二车间人数。

2、某厂甲车间有工人32人,乙车间有62人,现在从厂外有招聘新工人98名分配到两个车间,问应该如何分配才能使二车间的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3倍。

六、数字问题:

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0,求这三个偶数。

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0,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的新的两位数字比原来的两位数大18,求原来的两位数。

3、一个五位数,如果将第一位上的数移动到最后一位得到一个新的五位数(例如:此变换可以由4321得到3214),新的五位数比原来的数小11106,求原来的五位数。

七、几何问题:

1、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为100cm,宽为5cm的长方体铁块,求长方体铁块的高度。

2、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没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积为12cm2,问量筒中水面升高了多少cm?

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教案模板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比较复杂的作图题,要经过严竦胤治觯拍苷业阶魍嫉母莺头椒ǎ舛酝评砟芰Φ囊蟊冉细摺6愿崭?lt;STRONG>学习几何作图问题的初二学生来讲,他们会感到困难的,所以把上述作为难点来对待。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群体互动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切实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本节课开始,由同学们写出五种基本作图并作图,保留痕迹。要求同桌互相检查,从一开始就鼓励双边交流与多边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出示问题(例1,例2,例3),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

对例1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者相互讨论。教师巡视,若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通过某种途径获得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解法,否则可以启发。教师注意强调作图题的有关事项。

对例2、例3仍是学生思考与交流。需要的话,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大家是否有点困难?有没有思路?你是否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你想得到什么(必要的话,可以提示学生回顾一下例1作法过程)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出作法,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纠正完善。

这一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通过尝试几个实例,进而获得作图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讲清尺规作图题的如何分析作法的来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利用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作的几何图形;

(2)熟练作图的规范语言;

2、能力目标:

(1)通过作图题,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2)通过作图问题的解决,提高作图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图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五种基本作图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五种基本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2、新课

(1)讲解例1:教师注重作法的思路分析,并板书作法.

例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如图,

求作:,使A=,AB=,AC=

作法:1、作MAN=

2、在射线AM、AN上分别作线段AB=,AC=

3、连结B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强调说明:

①一般几何作图题的步骤:已知、求作、作法、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掌握已知、求作、作法三个步骤.

②几何作图题的作法的书写规定:在几何作图题中,要反复用到上节学过的基本作图,但不需重复基本作图过程,只要写出是哪个基本作图就可以了.例如“作MAN=”

③作图语言要规范.

(2)讲解例2

①(投影)例2已知底边,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

求作:,使AB=AC,且BC=,高AD=

②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教师板书.

作法:1、作线段BC=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交于点D

3、在MN上截取DA,使DA=

4、连结AB、AC

为所求的等腰三角形

(3)讲解例3

①(投影)例3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的斜边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求作:,使∠A=,AB=AC,BC=

②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思路

思路1:作两直角的平分线

思路2:先作一个角为,然后再作另一个角与其相等

思路3:先作一个角为,再作直角.

思路4: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生共同讨论,说明各种思路的优势.

3、课堂小结:

一些简单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由此,在几何作图时,先应画出草图分析,将简单的尺规作图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作图.

4、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88#7

b、上交作业P88#11、12

c、思考题:如图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大小教案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3、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用具】地球仪,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板书:一、地球的形状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板书: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二、地球的大小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板书:1、大小:半径:周长(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作业设置】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4万千米。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模板


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执教人:上海市兴陇中学李炯

教学目标:利用代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并创设情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二)正课: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一下如何用列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应用题。

例1: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部分作耕地,使耕地面积为375平方米,问道路宽为多少米?

分析:如图1余下部分的面积375M2是

等量关系。但被分为四块求面积有困难。

不妨把道路向两边移,这样余下部分为一

个矩形,求面积就比较容易。

解:略。

练习:《考纲》

例2:有一块矩形耕地,相邻两边的长度如图所示,要在这块地上分别挖如图的4条横向水渠和2条纵向水渠,且使水渠的宽相等,余下的可耕地面积为9600平方米。那么水渠应挖多宽?

例3:在矩形ABCD中,放入8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面积。

练习:《考纲》P85

思考:在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上要设计改造成为花坛,并要使花坛所要的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诗给出你的设计方案。

小结:我们常用列方程的思想来处理几何图形的计算问题,这种解法也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一种应用。

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执教人:上海市兴陇中学李炯

教学目标:利用代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并创设情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二)正课: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一下如何用列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应用题。

例1: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部分作耕地,使耕地面积为375平方米,问道路宽为多少米?

分析:如图1余下部分的面积375M2是

等量关系。但被分为四块求面积有困难。

不妨把道路向两边移,这样余下部分为一

个矩形,求面积就比较容易。

解:略。

练习:《考纲》

例2:有一块矩形耕地,相邻两边的长度如图所示,要在这块地上分别挖如图的4条横向水渠和2条纵向水渠,且使水渠的宽相等,余下的可耕地面积为9600平方米。那么水渠应挖多宽?

例3:在矩形ABCD中,放入8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面积。

练习:《考纲》P85

思考:在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上要设计改造成为花坛,并要使花坛所要的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诗给出你的设计方案。

小结:我们常用列方程的思想来处理几何图形的计算问题,这种解法也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一种应用。

美术教案-题平鸽的教学方案


课题《和平鸽》

授课教师:肖秋红授课地点:初一(3)授课时间:12月23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战争图片、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2.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伊拉克战争场景中的和平鸽等,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一: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并展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师介绍和平鸽的由来。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除绘画外还有什么美术形式可以表现和平题材?

3.展示介绍招贴画。

《和平》、《和平运动》、

讨论:生活中有那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可以用招贴画表现?

展示《拯救动物》,构图与主题的表现、形式美感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到图形的大小、位置、色彩处理。

活动二:

尝试改变招贴画《宽容与尊重他人》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学生将剪好的图形展示,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4.优秀公益广告欣赏

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5.作业布置

收集色纸、牛皮纸、报纸等,用剪贴形式设计制作一张公益招贴画,也可尝试用电脑制作

6.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_教案模板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根据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在图形中识别对称图形,用一些方法做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1.师:课件等

2.生:剪刀、纸、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你们喜欢玩吗?给你们一张纸,你们能玩吗?怎么玩?

2、你们猜猜老师会玩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撕纸)

只有一张纸,先对折,认真的撕一部分……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是在很认真的撕……

3、想学老师这样玩吗?请拿出纸玩玩。(认真的撕)

4、作品展示

二、“认”对称,悟特征。

1.以撕(剪)出的图形为例。

撕(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动手试一试,互相交换试试。(对折,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巩固判断对称图形。课件

①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对称图形)。

问: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强调:

有些图形看起来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些图形看起来不象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们却是轴对称图形;

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说说各原因。

三、观对称,加强认识。(课件)

1、展示数学课件,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案。请看。

请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课件)

2、判断电脑中的图案是否是对称的。(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四、猜图案

自己想。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

奥运五环(奥运五环也称为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色。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五、动手做一做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想办法创造一个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这幅作品,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创作。

2、交流。学生说出创作过程

疑惑:左右颜色不同,是对称图形吗?(是)

六、小结。

这节课,你你有收获吗?给大家说说

教师: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用于各方面的设计中。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知识把教室布置得更好

题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总第二十九课时)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对化学方程式教学,教师通过互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二课堂程序

1、知识回放与引入: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⑵用文字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⑶我们知道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不仅书写方便,而且从化学式还可以知道物质的内部构成。那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用一种式子来表示呢?

2、引入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点燃

以c+o2====co2为例

宏观:

微观:

质量: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⑴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加热cuo+h2==cu+h2o

加热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比

生成物、反应物质量比

质量守恒

⑵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3b====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是()

a、ab2b、ab3c、a2b3d、a3b2

四课外练习:点拨p137

五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

陶艺创作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课题:陶艺创作(一)二、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实验本第14册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的陶瓷艺术有所了解,对其中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内涵有所领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及对审美修养的提高。五、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美术课中一些能够让他们充分“动”起来的内容。“陶艺创作”一课,正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动”起来的一个课题。既有动脑的设计构思、创意;也有动手把创意构思用双手来创作出来的过程,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教材分析: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六、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研究法、探究性学习七、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陶瓷艺术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情趣,陶冶情操,使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理想。九、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了解陶瓷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材料、制作工艺及装饰方法,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十、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陶艺创作的方法,并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十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2)搜集教学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实物等。2.学生准备1)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学习有陶艺制作方法的资料和相关历史,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2)准备陶艺创作的相关的用具,为课上创作作品作好准备。十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准备上课)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啊?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呢?大家能不能用更加专业的术语来说出它的名称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笔筒、水杯…(不同的答案)异口同声的回答:用泥做的学生思考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课题。讲授新课板书:陶艺创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陶艺创作,谁来说说你所理解的“陶艺”是什么?(大屏幕显示课件:陶艺的名词解释)好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用品有哪些是陶瓷制品呢?给学生欣赏用陶土和瓷土制作出来的作品,请他们通过欣赏观察说出两类原料制作出来作品的差别是什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概括:这就是陶瓷的两种不同的原材料,分别是陶土和瓷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陶土较瓷土来说成本低,较容易取得,作品给人的感觉较为朴拙,看起来很亲切。瓷土成本较高,不易取,给人不易接近的感觉。学生思考问题,回答:甲:就是用泥捏东西、乙:有艺术感的泥制品学生丙起立朗读定义。学生思考并回答:餐具、卫生间的浴缸、洗手池,水杯...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学生回答:有的看起来外表粗糙,不光滑,有的就很光滑;有的色彩艳丽,有的色彩平淡。学生聆听,看图片感受两者的差别。设计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主动思考。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问:1.这些陶艺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呢?(将不同成型方法的陶艺作品单独进行研究讨论,师生共同)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连线游戏把大家所说的成型方法概括总结出来,请大家仔细看大屏幕:(课件显示)成型方法与相对应的图片资料:a、手捏成型法b、泥条盘筑法c、泥板成型法d、擀压法e、切片法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图一:把泥搓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再把它们累积起来。图二:用手捏成的图三:一片一片互相粘在一起的…图四:把泥擀成一片然后再捏成的。……学生根据刚才所说的,进行对号入座连线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一系列活动,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用适当的小游戏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大家请看课本的第25页,上面有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大家仔细的研究一下。学生仔细看课本中的图例,对制作过程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仔细观看课本上的演示步骤,更加有利于对前面所学知识、技法的理解,把知识与实际操作方法对上号。课堂小结相信大家在看过了这两个具体的制作过程的图例后,对陶艺创作的成型方法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的历史长河,不仅反映出民族大众的智慧和创造,更是凝结了华夏儿女的审美情怀。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大家“瓷器”这个词语用英文怎么说吗?china这个词还能够翻译成什么中文意思呢?那么,我们从这个单词上也应该能够明白,陶瓷对我们中国是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的。学生回答:china学生回答:中国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作业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学习,相信大家应该都迫不及待的想把手中这块普普通通的陶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赋予它“生命”吧,那还等什么呢,开始动手吧!(课件显示作业要求)学生聆听,观看作业要求播放背景音乐,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学生开始创作陶艺作品教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以指导学生创作作品中有困惑的学生举手提问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创作氛围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他的陶艺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相应得肯定和希望。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构思,与大家交流学生之间共同交流学习,互相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作提高完成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成果给与肯定和鼓励。我们会针对此次课题在班级内举办一次陶艺创作展,希望通过观看大家的作品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姿添彩。(布置下节课需要准备的材料)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给学生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后作业:把作品进一步完善,布置班级内的作品展示。板书设计:见教学课件音乐素材:背景音乐教学反思:1、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的知识,和创作方法,在认识上从陶艺就是玩泥巴改变为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2、从对学生的思想方面,学生喜欢一些能够展现他们才能的课题,特别是这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创意构思的动脑动手结合的课题,学生会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教师就更加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艺术是充满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时刻留意观察学生身上的显现出来灵性,并予以正确的、恰当的引导,这样才会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小天使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竞争?合作?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竞争?合作?》教学设计

一、出示大自然物竟天择的画面--------体现“竞争中生存”

二、大自然物种的竞争与合作:

清晨的草原上,一群野鹿个个瞪着警惕的眼睛,狮子等待袭击鹿群,在袭击与奔跑中--------竞争中求生存

斑马在狮子的猎扑中围成圈,弱小的斑马在里面,屁股朝外用蹄子岖赶野兽,------------合作中求生存、发展

三、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展,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

生活在这竞争的社会中,你感受到了吗?请谈谈身边的竞争。

四、两个可乐之间的百年恩怨: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饮料界的巨头,在百年的竞争中发展壮大。但为了生存可口可乐公司调整配方来吸引顾客遭到质疑,百事可乐鱼翁得利。可口可乐成了奥运合作伙伴,在雅典奥运赛场,不允许带百事可乐的饮料和包装、宣传画----

丰田汽车与通用汽车:80年代两大汽车公司的竞争带来了汽车科技的革新

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对社会\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利\弊分析)

五、周瑜之死(周瑜由于心胸狭隘---忌妒)

在竞争过程中,有的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超过自己时,不但不为别人高兴,反而心生妒意,恨不得把别人拖下来,有时还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如恶意中伤别人.正中可怕的心态叫忌妒.

1\你忌妒过别人吗?如果有,请谈谈当时的感受.

2\当有人忌妒你,你会怎么办?

3\你对克服忌妒心理有什么高招?与大家分享.

六、良好的竞争意识

1、你有一本很好的数学参考复习用书,同学向你借这本

2、期中考试前,学习非常紧张,有同学经常让你给他解答问题。

3、班级要选出1名学生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你和你的好朋友是参加这次竞赛的最佳人选。你特别想参加,可名额只有一个,你会怎样做?

讨论:假如遇到以下的情形,会怎么做?为什么?

七、游戏规则(泰森违反拳击的游戏规则---咬人事件)

谈谈身边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及危害.(兴奋剂丑闻\明星贿赂获奖\考试作弊\生意场广告中伤等)公平竞争的规则-----道德与法律

八、刘国梁与孔令辉在场下是朋友,场上是对手的事例。

1、场上的竞争会伤害他们之间的感情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和气,又公平竞赛?

3、共享双赢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九、共享双赢

“汤姆的种子”故事,汤姆把种子毫不吝啬的奋发给邻居,双方得益。[具体内容见书本93页]

思考:1、汤姆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他这样做给他带来怎样的结果?

3、你如何看待汤姆的行为?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找一找身边合作共享的事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奥运冠军的陪练等)

十、精诚合作----互惠互利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以蚂蚁的故事(p94相关连接)

为什么蚂蚁会的成功脱险?

奉献精神该不该提倡?要不要合作?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977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