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时间:2022-01-12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质疑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水平。

2.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内涵,发现渗透在文章中作者的思想,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送行》2课时《给我的孩子们》2课时《台阶》2课时《呼兰河传》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符合学生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应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互动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留下创造性思维和联想的余地,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通过对文本的质疑和探究,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设疑法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中。

jk251.cOm扩展阅读

九年级单元知识梳理的教学方案


一、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也可以是。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具体来说,责任来自对他人的

等。

3、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种往往意味着。

4、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方面也包括方面;同时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甚至受到。

5、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精神。

二、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的。只有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集体应充分和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和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的表现:(1)自觉维护集体的和,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2)发扬集体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3)在集体中能,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

3、承担对社会的责任:(1)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和

;(2)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3)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通过我们的奋斗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变成现实。

4、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1)信守承诺。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做错事时,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2)自觉承担责任。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并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相关教学方案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全部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体裁、形式,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通过学习这些文章,要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思考由于人类的盲目性导致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从中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倡导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采用默读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

四、教学设想(教学措施)

1、本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着环境、自然、人类这类热门话题展开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相关学科知识、各种舆论媒体了解相关情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

2、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总的来讲,可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4、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本单元有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5、教师要充分做好综合性学习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活动,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

五、课时安排

《敬畏自然》2课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课时

《旅鼠之谜》1课时《大雁归来》1课时《喂——出来》2课时

《写作与口语》2课时检测2课时总计11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单元复习要点的教学方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命题落点

1.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给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说出其所代表的涵义或信息,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命题落点

1.根据化学方程式宏观和微观意义,能正确读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会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3.利用给定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比较、归纳出各化学方程式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命题落点

1.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5.依据实验数据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6.依据图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探究过程【复习提问】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探究新知】[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第四章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作业]课本p701、2

九年级化学上单元复习要点相关教学方案


课题1水的组成

命题落点

1.对水的电解实验及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的考查。

2.水的组成的有关知识的考查。

3.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区分的考查。

4.关于h2、o2的性质及其检验的考查。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考查。

课题2分子和原子

命题落点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质物理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

4.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特性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课题3水的净化

命题落点

1.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和水的循环。

2.自来水的生产和净化过程。

3.常见水的净化方法(例如:过滤法、蒸馏法、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过滤等)。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鉴别方法。

课题4爱护水资源

命题落点

1.通过水资源的分布及短缺状况,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对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考查。

3.对氢气的物理性质“最轻的气体”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的考查。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29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