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谈母亲的恩情打开备课本,准备写教后记,无意中翻到了《母亲的恩情》这一篇,又因昨天刚过完母亲节,回想起当初教学生的情景,仍是记忆犹新,问学生如何报答母亲的恩情,现在我们这么小能为妈妈做些什么?统一出的答案大部分都是要好好学习,也有学生认为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下班回到家,为她倒杯水喝。在课文最后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母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其中有些学生的举例十分感人,如:“有一次玩耍我一不小心把头脑上弄破了,妈妈紧张地不得了,把我背到医院,一直陪着我,我的伤好了可妈妈却非常累。”我听出了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和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了要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
今天,班级一个学生让我看看她写的关于母亲节的内容,由于是真实的事,学生用的语句都很准确,原来她在母亲节这天帮妈妈做了家务,并送上祝福语“妈妈,祝您节日快乐!”而她的妈妈则送了束鲜花给她的奶奶,我读了之后,很受感动,又觉得特别地温馨。
阅读课上,向班内学生进行统计,大半的学生都在母亲节送上自己的礼物和祝福,其中顾凯的礼物最为特别,因为他的爸爸妈妈离婚,妈妈又在远方,他通过写信的方式为妈妈送上的祝福。
是啊,儿女们一份小小的礼物会让妈妈高兴不已,也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会从心里微笑,为了儿女,为了所有,只要妈妈快乐,我们就快乐!
教学目标:
1、能听出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并进行改正。
2、能有顺序地说出到我家该怎么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难点:
有顺序地向别人介绍到自己家该怎么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上一堂听说训练课。(出示课题)有一个名叫杨正的
同学很好客。想请同学们到他家做客,可是同学们不知道到他家去该怎么走。杨正热情地向大家作了介绍。(看挂图)可是大家听了他的介绍,却找不到他的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二、听录音讨论。
我们一起来听听杨正同学的介绍。(放录音)边听边看图,讨论:杨正
同学说的和画上的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来?
1、所经过的地方顺序有错。应该先经过少年宫,后经过农贸市场。
2、到中山路和人民路交*口,不需要过岗亭。
三、明确教学要求。
我们向别人介绍路线时,要做到三点:
1、要经过的地方名称不要说错。
2、要经过的几个地方的顺序不要先后颠倒。
3、东南西北的方向要说准确。
四、看图练习有顺序地说话。
请你看图,按照三点要求,代替杨正同学介绍。
1、自由练说。
2、指名汇报。
五、小结。
1、请同学们介绍到自己家的走法。
2、学生自由准备。
3、汇报、评议。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真本领?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内容是《沉香救母(一)》在读过第一小节后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于是引出第二小节的学习。
师:是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找找有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生:(自读后找句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找到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生:(朗读句子。)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沉香没有见过他的妈妈?
生:他的妈妈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底下。(朗读没有感情)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他妈妈的善良与美丽?
生:(仅前半句读出了感情。)
师:没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嘛?谁再来?
师:你喜欢二郎神吗?为什么?那该怎么读?
师:读得真棒,把你对课文的理解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啊!
师:听了爸爸的话,沉香心情怎样?他难过什么?他又气愤什么?
……
师:说得真好。所以,他——
生:(接读)狠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师: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所以他——
生:(再次接读。)
师:有点着急了。所以他——
师:沉香是怎么问他爸爸的呢?谁愿意和我演一演?
表演前,告诉学生他们是导演,要给我们提意见,给建议,帮助我们把它演好。表演时,教师不时地设置一些障碍请学生自己来解决,比如说,在表演的学生开口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教师便故作迷茫:“我该怎么回答?”学生马上给出建议:“你不用回答,只要叹口气就好了,因为书上说‘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在“小沉香”又一次发问的时候,设问:“我要回答他吗?”学生反映很快:“不要,因为书上说‘沉香再三追问’,意思就是说反复问了好多遍,问到爸爸没办法了才回答的。”在小沉香反复追问了好几次后,有学生给我建议“顾老师,你可以回答了。”“哦,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该怎么回答呢?”
在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一位导演的时候,他们很乐意去深入了解课文,解读文本,把自己读懂的,用于指导表演者的表演,而此时的老师也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对文本是理解了,内容是明白了,兴趣是高涨的,但文本中所蕴涵的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却因为这一热热闹闹的表演而遗失迨尽。由此,不由得我们不反思:我们所提倡的表演,到底适合怎样的课文?怎样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两方面“双赢”?
详细介绍: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一)谈话引入
下个星期,有代表团来参观我们学校,哪位同学想当小小解说员,带领客人们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出示图片: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师提问:
1.如果你是解说员,你都想给大家介绍学校的什么地方?
2.在这些地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很多问题是关于操场的,大家都喜欢到操场上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二、活动二
(一)出示图片:大家来锻炼
1.分组学习
观察图: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独立填空.
3.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1)这里有5棵树.
(2)有(10)名队员参加足球比赛.
(3)这里有(3)排树.
(4)有三个人跳绳,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一共有4人.(3+1=4)
(二)分组讨论研究:根据图中的内容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1.一共有几棵树?(5+10=15)
2.一共有几盆花?(3+4+3=10)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3+10=13)
4.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几人?(10-4=6)
5.爬铁架子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6.做操的比跳绳的多几人?(4-3=1)
7.共有10人跑步,有4个女孩,有几个男孩?(10-4=6)
…
三、小组活动
上体育课时,分小组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想想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其他组交流.
实践活动:大家来锻炼-北师大版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618.html
上一篇:假如优秀范文
下一篇:邮票齿孔的故事作业设计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