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重要性质:酸碱性;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2、初步学会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酸碱性的方法。
3.了解酸和碱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增进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酸和碱强弱程度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
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诊断:
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2、nahso4是酸吗?
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诊断上节课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情景引入:
nahso4不是酸,但其水溶液显酸性。所以只要溶液中含有较多h+的显酸性,只要含有较多oh-的溶液显碱性。
问题:厨房中有两杯醋溶液,你怎么知道哪杯浓度更大?
可以通过尝的方法得出哪杯溶液浓度大
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下面我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我这有一瓶待测液,取少量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呢?
仔细观察,了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
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时养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调: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用完后要进行洗涤)
点拨: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只能准确到整数)要精确的测定就要使用ph计
按照老师的点拨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实现。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法律与公民的关系,法律与公民的生活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守法的习惯,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四)教学设计:法律如何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以及制裁犯罪,涉及的知识比较专业。这对学生是有难度的。要具体案例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理论,教师再进行讲解。本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以学生为本。准备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法律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歌词思考:“法律是一盏引航灯”“法律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雨”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创设情境、共同感悟
小品《不该发生的事》:两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执,最后演变成大打出手,导致一同学骨折、一同学受到法律制裁。
思考:执法机关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治安管理处罚法》。
思考:上述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联系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应如何行使权利和和履行义务?
提问之后教师总结:课本第10页至13页。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阅读14页中学生张华的事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让法律这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雨?从15页正文中找依据并续写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不同途径的故事结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最后选出组代表在班上交流。
思考: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是怎样解决的?
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思考: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学生回答:法律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四、收获平台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时完善板书提纲)?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放飞思维、巩固创新
学生巩固本课所学。
思考15-16页谢英的故事,书面回答课本问题。
践行情景对话展示:一小组出示情景,其他小组思考应对措施。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播放歌曲《法律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来结束本课。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长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醒旧知
师:课前,我们观看了游乐场的情境,(课件出示相应图片)想一想,这些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二、走进生活,感知旋转。
1.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的现象?
2.课件播放转杆视频(例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仔细观察转杆关闭和打开的过程,比一比,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揭示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学生亲自体验转杆运动,感知三要素。
4.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发现,点、方向、度数都是决定旋转结果很重要的因素。
三、实践应用,初建表象。
1.完成书中想想做做1。
2.由指针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欣赏并想象图形旋转的过程,激发学生设计和创造的欲望。
四、实际操作,形成表象。
1.(课件出示例2)提问: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绕a点旋转90°,三角尺到了什么位置?
(2)摆一摆,用学具摆一摆,转一转,看看自己想得对吗?
(3)画一画,把自己想的画下来。
2.展示交流。反馈学生画的结果,展示两种不同的画法。
3.画法演示: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请学生上黑板边画边说。
4.小结过渡:把三角尺绕a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每条边都要按同样的方向旋转90°。旋转方向不同,旋转后的位置也不同。
五、巩固拓展,升华表象。
1.课件出示练习,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1)师:想象一下,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会到什么位置?
(2)学生在纸上独立画一画。如有困难,可拿出学具摆一摆。
(3)反馈矫正。
2.拓展,现在这个长方形继续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想象一下,试着画下来。
3.师:如果这个长方形再一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课件演示)
4.小结过渡:一个简单的长方形,通过几次旋转,就形成了这样一幅精美的图案。
六、总结欣赏,引导创造。
1.生活中旋转图案的欣赏。
2.学生作品欣赏,激发学生设计欲望。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828.html
上一篇:经典范文:2.1台球桌面上的角
下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