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优质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学思考之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上p110~111例2、"试一试"、练习二十一、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最近发展区"
1、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男生人数统计图
师:观察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男生人数最多?
2、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女生人数统计图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的女生人数最多?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1)合并统计图
师:这两幅统计图每1厘米长的条形表示的人数相等,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能不能看出二班男生人数多还是女生人数多?
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呢?
这样合并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板书:便于比较和分析)
(2)感受复式统计图的特点(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
师:这时统计图的名称还能像这样表示吗?为什么?该怎么表示?
师:别人能不能从这幅统计图中看出二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怎样表示就能让别人很容易就看得出来呢?
用两种颜色表示就能看出来了吗?这样能看得出来吗?
如果像这样表示能看得懂吗?你看懂了什么?
小结: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板书)
(3)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师:看现在这幅统计图,再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我们的什么统计知识很相似?
想到了条形统计图,感觉这幅统计图是不是还缺少点儿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
2、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叫它复式条形统计图,简称复式条形图。(板书课题)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统计图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出示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①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②核对统计表数据
小结:填写完以后我们要把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核对一下,避免出错。
(4)出示问题并解决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来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相关最小的?相差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北京市这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关最大的?相差多少?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既能对两级数据进行比较,也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
(5)体会算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师: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候,你觉得是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小结:这是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很直观地显示了数据间的大小关系,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指导画"电脑组"条形
师:"电脑组"要画几个条形?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
师:五年级的18人,怎么确定条形的高度?你是怎么想的?
师:不要忘记在条形的上方标出数据,并涂上颜色。
3、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画的时候用空白条形表示。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在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
①要看清图例表示的是哪种数量;
②要根据数据画出高度相符的条形,并标出数据;
③要注意填写制表日期;
④尽量使画出的的条形统计图美观漂亮。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分步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引导学生提问:
师:哪些项目比较容易达到合格要求?哪些项目达到合格要求的难度比较大?
你是怎么知道的?
哪些项目男、女生水平差距比较大,哪些项目男、女生水平比较接近?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拓展练习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师:有没有可能下一周1张废纸也拾不到了?为什么?
小结:爱护校园环境要从我们自己做起,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不乱丢废纸垃圾了,我们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六、课外延伸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请你收集一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资料,下一节课我们搞一个信息发布会,请你来当主播。
教学反思:
设计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想着一点: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这堂课上,我一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相信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有没有方法同时描述出男女生人数的情况?”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热搜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思考之一,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 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可以课后进行):通过调查,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看看你能
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到统计的知识,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连贯。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5、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体现在生生交流的环节上,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6、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很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