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教案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原点重合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

2、由点找坐标(从已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分别是该点的横纵坐标)。

3、由坐标找点(例p(a,b),先在横轴上找到点的横坐标a,然后过横坐标所在的点作横轴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都为a,再在纵轴上找到纵坐标b,然后过纵坐标所在的点作纵轴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为b,两条直线的交点则为要找的点p)。

4、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

5、坐标平面被坐标系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每个象限符号特点要清楚,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一象限。

6、横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纵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7、点到横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

点到纵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

8、点a(a,b),b(m,n),若ab与x轴平行,则b等于n,且a不等于m;

若ab与y轴平行,则a等于m,且b不等于n

9、点a(a,b),b(m,n)关于x轴对称,则a等于m,且b与n互为相反数

点a(a,b),b(m,n)关于y轴对称,则b等于n,且a与m互为相反数。

点a(a,b),b(m,n)关于原点对称,则a与m互为相反数,且b与n互为相反数。

10、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坐标差的绝对值;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横、纵坐标分别作差的平方的和的算术平方根。

11、点a(a,b),b(m,n),则线段ab中点的坐标分别是a、b两点横、纵坐标的平均数。

12、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在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反之亦然。

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在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反之亦然。

13、在坐标系中求三角形面积:如三角形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则以此边为底来求三角形面积;

如没有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则分别过三个顶点作坐标轴的平行线,得到一个矩形。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边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要求三角形面积。

如求四边形的面积,一般都是采用分割的方法,也可考虑补的方法。

14、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可采用坐标的变化来描述。

图形左、右平移,横坐标减、加;

图形上、下平移,纵坐标加、减。

jK251.COm精选阅读

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1)概念的引入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中标点,或反之,给出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下面看例1

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

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3,5),(2,5)

(2)(1,2),(1,-3)

(3)(4,4),(6,6)

(4)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平面直角坐标系初中教案精选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1)概念的引入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中标点,或反之,给出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下面看例1

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

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3,5),(2,5)

(2)(1,2),(1,-3)

(3)(4,4),(6,6)

(4)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初中教案精选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1)概念的引入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点,或反之,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下面看例1

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

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3,5),(2,5)

(2)(1,2),(1,-3)

(3)(4,4),(6,6)

(4)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第全等三角形期末总复习资料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在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1、公共边是对应边;2、对应角的对边是对应边;

3、公共角是对应角;4、对顶角是对应角;5、对应边的对角是对应角。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都相等

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基本事实:sas,asa,sss,定理aas,

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基本事实:sas,asa,sss,定理aas,hl

五、证明题的思考思路:拿到证明题首先看是证明什么的,比如是要证明线段相等,那就要看这两条线段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结合图形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结合全等证明的依据看全等条件可够,不够的条件能否从其他已知条件中得到;再结合已知条件看从给的已知条件能得到什么,两头一凑,基本上证明思路就出来了。

六、证明角相等的依据

1、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由平行线得角相等或角的互补;

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6、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七、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八、证明角不等的依据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九、证明线段不等的依据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形状和大小,只改变位置。

[year+]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教案模板


第一章走进温州

第一节东瓯名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温州的历史、概况

2.初步感受作为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问:“温州”这个名字的由来?

(学生自由猜测发言,教师引导学习本节内容)

2.了解温州历史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建制沿革”部分内容

问:阅读本段内容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踊跃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

问:结合你对温州历史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温州历史?

(学生回忆、交流、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时温州的版图(图1-1)

问:请在地图上找到我们梧田的大概位置?

(3)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古建筑能说明温州的历史?

(学生广泛讨论后,师生交流)

3.了解现代温州

(1)比较两副地图(图1-1、1-4)

问:谈谈两副地图中,温州区域的变化怎样?

(学生仔细比较、讨论)

问:画出现代温州的界线,看看其呈什么形状?

问:在现代版温州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在哪里,与哪些县(市、区)相邻?

(2)教师引导学生阅览“天下温州人”内容,探究温州人均耕地情况

(学生完成书上探究活动表格)

问:结合书上表格,请分析人均耕地面积对温州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4.感受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1)学生阅读图1-5海外温州人分布图、图1-6温州商会全国分布图

问:为什么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

问:谈谈在你的身边,有温籍华人或华侨在海外创业对家乡贡献的事吗?

5.课后探究

了解现代温州主要建筑

第二节瓯越山川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

2.了解温州丰富的地方物产资源。

教学过程

1.由阅读温州地势图导入

问:请同学们结合温州地势图,找出温州主要的山脉、江河、海湾及海港?

(师生交流)

2.了解温州的主要地形

(1)学生阅读“多山地形”内容

问:温州的主要地势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书本提供的资料回答)

问:你能说出你家乡的地形名称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温州的水域情况

(1)采用抢答方式

问:温州市三大河是什么?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温州的海域主要是什么?温州有哪四大渔场?

(学生结合书上内容和自身掌握的温州常识回答)

(2)东海油气、渔场对温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什么作用?

4.了解温州的气候和物产

(1)了解温州气候特点

(学生阅读了解)

(2)了解温州物产情况

问:温州的主要有哪些农作物?你最喜欢哪一种?

5.课后实践

制作山水温州美景作品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680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