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美丽的集邮册教案

时间:2022-01-26 美丽的集邮册教案 美丽的集邮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12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激发集邮热情,仿写自己的集邮册。

二、教学难点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谁喜欢集邮?集邮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邮票很美可以欣赏,可以增长知识有收藏价值……)

2.谁想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集邮册,介绍一下你最得意的收藏?

(二)自学文章,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我”的集邮册美丽吗?从哪几方面看出它是美丽的?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可适当做一些批注。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三)品读文章,体会感情

第二小节:

重点体会:壮丽山河的美

主要采用“读、谈体会、评读、介绍并展示资料”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万里长城、长江、庐山、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了解中国的壮丽山河的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点拨:日月潭、半屏山在哪里?为什么说他们在做思乡的梦?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

诗中很多句子是一对一对地出现的,读起来觉得特别美。感悟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评读。

第三小节:

重点感受:历史长河积淀的无穷力量。

主要采用图片展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想像中读;以在欣赏中读的方式感受集邮册的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歌颂。

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一一对应的句子,进行小组间的赛读。

(四)感受内容、练习背诵

1.指导朗读2~4节的第一句诗,体会出一句比一句强烈,从而感受到作者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那份越来越浓烈的激qing。

2.分角色读配乐诗歌。

3.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练习背诵。要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提出疑问,升华主题

文章学到这儿,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的疑问)

师可提问:“美丽的”集邮册,仅仅是指它漂亮吗?能体会出“美丽”这个词所能表达出的感情吗?(内容,知识丰富、抒发着对集邮册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六)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小作者认为“我”的集邮册是“美丽”的,带着这种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2.我们很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集邮册,你能仿照这篇文章用诗歌的形式、用一一对应的句子,把你对集邮册的喜爱展示给同学们吗?试着动笔写一段。

3.指名给大家念一念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完成仿写内容。

Jk251.coM编辑推荐

册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笔算: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5

26)140

130

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问: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 6525×() 12425×() 95

15×() 12426×() 15016×() 100

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五、作业:课本86页第2、3、4题。

数学册 教案精选


20xx-20xx上学期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圆制表人:吴红波所教班级现状分析045班:过去曾学过一些由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能了解各平面图形特点,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面图形的周长及面积,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多数学生能进行思考,上课参与度较高。少部分孩子爱讲小话或搞小动作,注意力不够集中。双向细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1.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和谈论数学。内容提要1.圆的认识(一)2.圆的认识(二)3.欣赏与设计4.圆的周长5.圆的面积研究重点教学重点:1.圆的特征2、计算圆的周长及面积。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条件熟练地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学习方法习惯)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有方法地进行探索活动。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享资源,共同进步。教学进度测验安排课外辅导与活动1.圆的认识(一)2课时2.圆的认识(二)2课时3.欣赏与设计1课时4.圆的周长3课时5.圆的面积3课时第2周用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的试卷进行本单元测验。单元研讨课《圆的周长》吴红波上研讨课。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737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