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数学广角精选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数学广角精选》,希望您喜欢。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数学广角新增加的内容。教材的编排顺序是,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第二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根据参加语文、数学活动小组的人数,及两个活动小组都参加的人数这三个数据计算总人数。

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完全教学要求,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于是,借助直观图成了我这堂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重要策略。那么如何借助直观图呢?课堂初出示了喜欢玩碰碰车和喜欢玩旋转木马两组同学的信息,要求学生说说喜欢玩碰碰车的和喜欢玩旋转木马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发现有几个名字是重复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贴一贴的游戏,通过帮同学找找位置,引起思维冲突两种都喜欢的小朋友应该放在哪里呢?,再通过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可以用符号,数字,文字)小朋友喜欢的游戏情况,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问题,再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就环环紧扣,教学效果也扎实有效地达到。

在第二个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时,学生在算法时更多的是三部分相加求出总人数,而不是两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叠部分。再反思地去研读教材,发现对于教材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抛弃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更多地强调集合圈的作用和理解,才引起了这个问题。在今后把握教材时,应该理解好主次的关系,更准确、到位地把握。

任何一堂课在反思的时候,都有成功点也有不足和遗憾。不足和遗憾并不可怕,更多地反思如何更好地运用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jk251.coM小编推荐

董妍—数学广角 教案精选篇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同学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简要概括)故事里的如要人物是谁?看屏幕上的台词,谁想来演一演?它们的角色还可以怎样分配呢?要想不重复、不遗漏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数学广角。(板题)

二.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1.指名分配角色。按学生的思路,做记录。

师:(小结)怎样才能想不重复、不遗漏?按顺序搭配。

2.(屏幕出示)

师:瞧,这是我衣柜里的几件衣服。都有什么?它们可以分成几类?

请同学们帮董老师设计一下,看看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连线。展示两种搭配方式。强调按顺序搭配。

师:搭配时,我们可以连线,还可以标号罗列。

3.师:每天早晨的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瞧,这是我的每天早晨的早餐。(屏幕出示早餐)

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商量一下。

1.)学生商量并记录。

2.)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连线法或是标号罗列法。

强调用“先确定……再搭配……”这样的语言叙述。

三.巩固练习,解释应用。

师:玩累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有7、3、9三张数字卡片。能摆多少个三位数呢?请同学们先在座位上写一写。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指示?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搭配时可以有几种表示方法?

单元数学广角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目标分解】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2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课时: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内容解读】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两步应用题,直线、封闭曲线等有关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相关应用题

三、本单元的例3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关于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四、练习二十第4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该怎样把握题目的教学要求?

练习二十第4题十探讨关于封闭曲线的植树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寻找隐藏其中的规律,比如把一个圆圈平均分成4份,可以看到正好有四个间隔点,所以关于封闭曲线的指数的棵树正好是分出的间隔数。

【教学提醒】

五、怎样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本单元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対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数学广角练习设计


共4课时总第6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组整理回顾本周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5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角色搭配的组合数。

2、出示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取法。

(2)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同桌讨论,说一说可以通多少次话?

(2)生独立用线连一连。

(3)集体汇报交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然后集体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题,然后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上册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

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为什么

2,师:今天王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呢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出示:去数学广角得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5角钱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钱币说出5角钱的一种付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多媒体出示1角,2角,5角三种面值的人民币).

3,学生小组合作后,展示学生不同的拿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角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角1张1角.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角3张1角.

生4:还可以这样拿,5张1角.

师: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有重复或遗漏的吗真棒!现在咱们就进数学广角.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数字宫,我们先做个摆数游戏!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孩子们先独自摆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最完整

生1:我可以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

生2:我也是.

(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2,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数学 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

比较分数的大小

龙沙小学侯敏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2、经历质疑、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画有两个完全一样图形的纸,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本单元分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3/4和1/4谁大?(电脑出示)

(小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学具,看能想出几种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这里,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涂色,比较涂色面积的大小,进而比较分数的大小;2、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发现一个整体的3/4要比这个整体1/4的小棒根数多;3、想象某种情境,比较他们的大小;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的规律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验证规律

对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个规律,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有疑问,师生共同验证这个规律。(利用电脑出示幻灯片,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验证后的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数学游戏(小组合作,体验多个分数比较大小)

四、总结收获

数学分类,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上下数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题一上、下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数学下册估算教案 教案精选


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798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