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例2的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学生与例1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在授此课时,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设计这一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使学生肯动脑、想参与、乐学习。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同学们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瓶、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本课我让同学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27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标分解】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2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课时: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内容解读】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两步应用题,直线、封闭曲线等有关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相关应用题
三、本单元的例3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关于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四、练习二十第4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该怎样把握题目的教学要求?
练习二十第4题十探讨关于封闭曲线的植树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寻找隐藏其中的规律,比如把一个圆圈平均分成4份,可以看到正好有四个间隔点,所以关于封闭曲线的指数的棵树正好是分出的间隔数。
【教学提醒】
五、怎样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本单元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対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