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练习题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2-03 小学语文教资杨氏之子面试教案 杨氏之子说课稿

本系列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的练习题,家长和学生可以下载打印做一下,巩固课上学到的知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___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_______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阅读体会,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K251.CoM

4.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苏教版语文下册郑远航练习题 小学教案范例


★学什么

导学提示: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仅体现了我国高超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国与国的交往,打开了崭新的一页,每个

炎黄子孙都会因此而骄傲。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课文。

★怎样学

一、读文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扫清障碍

把你不懂的词语划下来,然后借助词典理解词义。

三、仔细推敲

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旁边标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测一测

一、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遣()魁()夷()拳()

遗()魅()姨()券()

缰()俘()乘()撕()

疆()浮()乖()嘶()

二、词语世界(把词语补充完整)

雄伟()()浩浩()()扶()携()

()()自若化险()()()()摸摸

严()以()万里()()人()人()

三、句子平台(在课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1、。

2、。

五、课文传真(先按原文填空,然后按你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朗读。)

1、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这些大船又叫“”。每艘室船长,宽,有那么高。船上有振桅杆和面风帆,可以乘坐,需由人驾驶。船

上配备着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先,希望。各国君臣看见,使者的,没有,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老百姓听说的船队来了,也都,

争相。

3、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狂风,海水。巨浪,仿佛。面对,郑和总是,指挥船队在,一次次。

4、郑和远航,之大,之长,之广,达到了的顶峰。它表现了,也开阔了。

★再提高

相关链接

郑和航海知识小考察

从年月日起,朝的率领船队先后次远航,最远曾到达。关于郑和远航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在下面:

怀念母亲阅读练习题 教案精选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3、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

4、仔细读画的句子,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出你的体会。

5、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这个文段表达了作者

练习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练习十三第8~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集体口答,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不同。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巡视指导。

完成后交流,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4、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独立完成计算。

观察每组中的三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扩大,除数不变,商随着扩大;被除数缩小,除数不变,商随着缩小。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课件出示表格。

从统计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界碑村去年楼房的户数是前年的多少倍?应该怎样列式?

其余两个村呢?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从计算的结果你可以看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3、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出示表格。要求平均体重,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训练

1、出示思考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根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乙数是甲数的多少倍?

4、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乙数就是多少份?

5、甲乙两个数合起来,就是这样的多少份?

6、每份是多少怎么求?

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16.5 11=1.5甲数1.510=15乙数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关小数的除法计算是经常要用到的,大家掌握好方法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后面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

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练习题 教案精选篇


童眼看世界

儿童会经常语出惊人,下面是四则这样的小故事。

一个四岁的孩子,当看到邻居爷爷因为亲人的去世而哭泣,便跑过去坐在他身边,后来,妈妈问:孩子,你对爷爷说了些什么?孩子回答: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帮他一起哭。

下班回家的路上,街边公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儿童棒球赛。我停下车,走到场边坐下观看,问旁边的一个孩子比分是多少。那孩子微笑着回答:我们队正以0比14落后。真的吗?我说,可你看上去并不沮丧啊?沮丧?孩子不解地说:为什么要沮丧?还没轮到我们队进攻呢。

一年级教室里,老师正在和同学们讨论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家人。其中一个小男孩头发的颜色和家人明显不同。一个男生说:画中的男孩子一定是被这家人收养的。一个女生说:我知道关于收养的所有事情,因为我是被人家收养的。被人收养意味着什么?另一个学生问,女生答道:被人收养意味着你曾在妈妈的心里生长,而不是在她的肚子里生长。

学校排演戏剧,小海梅一心想参加这次演出,并想得到剧中的一个角色,海梅的妈妈知道孩子的心情,但她担心海梅会落选。分配角色的那天,小海梅激动地跑回家,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她大声说:妈妈,你果然猜对了,我被选中为演员们鼓掌喝彩。

【思考感悟】

读了这几个令你忍俊不禁的小故事,你想过没有,它是不是还带给你一点思考和启迪。如果是这样,就给每个小故事写一句话,试一试。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故事一:哭在其中,分担爷爷的痛苦。

故事二:在乎的是过程,并不注重结果。

故事三:儿童眼里的一切是美好的。

故事四:喝彩也是一种表演,重在参与。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72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