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新人教版语文下册单元备教案 教案精选篇

时间:2022-02-05 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16个词语。“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理解科学的精神,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3、在本组课文教学的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

【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数学单元集体备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科书59-60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1.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在观察和触摸活动中感知平面和曲面,初步形成表象,体验空间感;

3.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

学法:操作发现法

教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请境

激学导思一.导课同学们,你们愿意玩积木吗?今天我们就边玩积木边学习。拿出自己准备的积木摆合适的形状

自主探索

探求规律二.新课

让学生通过摸、摆、说,寻找立体图形的特征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讲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创新意识。

带学生透彻分析板书立体图形名称及特征

展示:说说你搭了个什么东西。

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将积木分类,给它起名,积极发言。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三、练习1.p611

2.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活动认真分析并举例,同位互相交流后再比赛

概括总结

条理知识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人教版教案单元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题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共享教案

一、回顾旧知

填空。

1、0.1是()分之一。0.6里有()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3、1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学生量,反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10=10÷10=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一把尺,在尺下标上几个箭头,让学生填出所指的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p55.1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4.做练习九的1至4题。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语文册单元备优秀模板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山沟的孩子》

略读课文《春天的雨点》语文实践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和新词,认识15个字;

能用“贡献”、“呼吁”造句;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积累文章中好词佳句;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制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

三、重点分析: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难点分析:

理解:“金钥匙”指的是什么?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些话的含义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学生对此项学习内容比较熟悉,但缺乏灵活的掌握,因此还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本单元由三篇写景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探寻写作方法、写作顺序等,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学生对修改短文是第一次接触,之前有修改病句的经验,还需在训练中强调整体,顾全大局的思想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修改病句,具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此次单元练习中出现了让学生修改一篇短文,对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应在回忆修改病句方法的基础上,有整体、大局意识地修改短文。另外,写作方面,学生写过关于春天的作文,有相通之处,可以借鉴本单元的三篇写景课文和学生以往的写作经验,自主创作。培养认真书写,自己修改的好习惯。

七、课时分配:

1《龙》2课时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2课时

2《山沟的孩子》2课时*4《春天的雨点》1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4课时

数学下册单元练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课题十二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四、补充练习

1、在○里填上“〉”、“〈”或“=”。

5+6○813-6○612+2○15

15-7○616-8○811-2○7

12-6○15-410+5○13-717-9○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13-4=9

课后小记:

语文下册单元导学图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阅读链接:明日歌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新课标第一网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阅读链接:手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当我们读的心有所动时,就会心有所思考,继续往下读,联系上文想一想,你就能明白,作者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生长。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自己的见解。结合本组课文和以前的语文学习,交流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的感悟方面有什么特点,你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的。

人教版下册语文匆匆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匆匆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计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上册单元整理复习集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整理复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数数

2、

101

二、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一想,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

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94

□5□□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4、()、()、()、8

(2)8、()、6、()、()、()

(3)2、4、()、8、()

(4)1、3、()、()、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如本书第13页知识结构图)。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1~3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式。)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口算,第2题用估算,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由小老师点名让3~6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业或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

四、小结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


课题十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11-811-711-611-511-411-311-2

12-912-812-712-612-512-412-3

13-913-813-713-613-513-4

14-914-814-714-614-5

15-915-815-715-6

16-916-816-7

17-9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11-811-711-611-511-411-311-2

12-912-812-712-612-512-412-3

13-913-813-713-613-513-4

14-914-814-714-614-5

15-915-815-715-6

16-916-816-7

17-917-8

18-9

课后小记: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915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