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一数学活动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一数学活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操作二

1、同操作一,打开d:\jhhb\hstx2.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三

打开文件:d:\jhhb\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四

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Xc=-2.80xc2-2=14.45.(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一次函数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写成式子是(一定)

需指出,小学因为没有学过负数,实际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对于正比例函数,k也为负数。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4节练习第1题.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正方形


课题:§4.6正方形(一)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双边合作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画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可视思维过程,从而掌握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

教学过程: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要求对折一下,裁出正方形纸片.

问:所得的图形是矩形吗?它与一般的矩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是菱形吗?它与一般的菱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在小学里学习时称它为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一)新课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推断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

性质1、(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性质2、(1)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一数学活动相关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操作二

1、同操作一,打开d:\jhhb\hstx2.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三

打开文件:d:\jhhb\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四

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Xc=-2.80xc2-2=14.45.(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操作二

1、同操作一,打开d:\jhhb\hstx2.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三

打开文件:d:\jhhb\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四

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Xc=-2.80xc2-2=14.45.(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965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