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系列7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教师应当在课堂开始前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可是怎样写出合乎规范的教案呢?我们的教师范文大全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1
二年级数学 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的飞跃。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有两点感受:
(1)、学生读题的习惯不是很好:不会看图,弄不清题意,对于图文的题目不会综合分析,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出来,因此导致诸多错误。比如:画面上有两个筐,框里放8个西瓜,问题是:6个筐里放多少个西瓜这道题用一步计算的同学真不少,他们看一遍就做,8×6=48,没有看见图中画的是两个筐,你必须想一个筐里放的是4个,才能算6个筐里放多少,应该8÷2=4(个),4×6=24(个)。
(2)、有的学生只看教师判的对错,自己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比如:整理和复习第三题,让学生看图提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运24筐水果,一辆三轮车每次能运4筐。可以提出“几次可以运完”或“要一次运完,需要几辆三轮车”第一种做法,24÷4=6(次)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第二种做法,24÷4=6(辆)只有一部分的人理解,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过程。
1、充分利用小组开展讨论,整理出图文信息,在教学中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题意,做到能完整表述应用
题。学生能在讲题的过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过有条理讲题,理解题意。
2、尽量让学生多说,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对中间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4、教师在细致分析每一道题时,要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2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加减两步应用题》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两步解题也是学生开始接触,因此找准中间问题是关键,为了突破这一关键点,我从学生身边出发,找生活中的数学。
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一些活动图,图上学生三五成群的在活动,学生看着自己在图中,都显得非常高兴,都很愿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看到的,但抓不到数学信息。这时我抓住学生这一积极性,把图定格在一跳远图中,让学生说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数学信息:原有12人跳远,走了4人,又来了3人。这时我又增加难度,要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我重点讲解现在跳远的有多少人?学生一下子就说现在还有11人。我请学生说出如何列式,并说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在这题中,由于数字小又是看着图学生基本上列的都是综合式,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我根据计算的顺序写出每一分步式,请学生说出每一分步式所表示的意义,以便引出分步式与综合式,为学习小括号作铺垫。)然后,我引出例1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图,找一找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里我只是起着牵引的作用,我提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在自己的表述中理解解决问题时我们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求中间问题,然后根据中间问题再解决最终问题,是分两步做的,和我们以往做的一步题是不一样的。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有:
1、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学生的.体育课情境图,学生学习的兴趣高。
2、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通过课后的练习,我发发现如下几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待学习
1、部分学生能写出算式,但不会用语言表达每一个式子的含义。
2、在课堂上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致少数学生只会做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应加强对差生辅助。
3、长假后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应加强训练。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3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教务长解决问题的方式,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的不同,常常会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独特性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例如: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3时,我把例题改成这样:小丽带100元钱要给妈妈买一套衣服。下面表中是上衣和裤子的不同价钱,并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犑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解答方法)
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
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搭车回家。100—56=44(元)44—43=1(元)
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同学们纷纷鼓掌)52+48=100(元)
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52+45=97(元)100—97=3(元)
纷纷说出他们的好点子
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课后评析:
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于肯定,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而且还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4
一、主题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实现从教材使用者向教材开发者、研究者角色的转变,联系生活,整合教材,汇集众家之长,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其中的媒介是课堂。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理应成为学生学习世界中的亲密朋友,它给学生带来的理应是一种充满感性思考和理性探索的智慧体验,一种才识展示与情趣激发交织而成的成功体验。作为教师应为之而不懈努力,真正使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让他们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本文就三年级《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第一课时的教学,以新课标为理念,作了实践尝试,现把教学过程与反思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恳请指教。
二、教学实践: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第23~24页《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材分析: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学习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求总数”和“求剩余”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合并而成的。教材是由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过渡到例题。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找出先算什么,即中间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求总数”和“求剩余”一步计算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的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快到了,小朋友可以高高兴兴地渡过7天长假了,爸爸妈妈都准备让小朋友做个生活的小主人,小朋友,你想成为生活的小主人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爸爸妈妈觉得,小朋友个个都是好样的。小红的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一些事,想听吗
二、复习铺垫:
师:放假的第一天,妈妈对小红有点不放心,就先考考小红:妈妈给你35元钱,你去买18元猪肉回来,要找回多少啊小朋友,你能算出来了吗(课件出示题目)
小组讨论:如果妈妈给你35元你准备买什么需付多少钱能找回多少钱
妈妈又问:妈妈给你35元钱,你自己的储蓄罐里有28元,你能算出什么
生1:我一共就有63元了。
生2:妈妈给的比我多7元。
生3:相差7元钱。
师给予肯定!并教育节约用钱、不乱花钱。
小小组讨论:小朋友的储蓄罐里有多少钱如果妈妈给你35元,你能算出什么
三、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1、新课教学
师:小红也全部答对了,妈妈放心的说:“那就让你当一回小主人吧”。
小红准备了3个计划,是什么呢
出示第一个计划:买菜。
小红带着妈妈给的35元钱和自己的28元钱去买菜,买菜共用去18元,找回多少钱
师你会算吗
小组讨论,反馈。(师板书学生汇报结果)
生1:我先算一共带出了:35+28=63(元),用了18元,找回了:63-18=45(元)
生2:我不是那样想的。我用自己的28元买菜,找回:28-18=10(元)再加上妈妈给的45元,就是:10+35=45(元)。
生3:我用妈妈给的钱买菜再加自己的钱:35-18=17(元)、17+28=45(元)。
小朋友说得都很对,有些想法老师也没想到,你们比老师更能干呀!
2.巩固练习:
出示计划二:请同学到家作客。
①、小红自已家共有4个人,买好菜后,小红打电话给8位好朋友到家作客,并准备请他们吃午饭,结果有2位小朋友有事不能来,请你帮小红算一算,她家吃午饭的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讨论,看看哪组小朋友想出的方法最多
汇报结果。
②、吃完饭后,大家决定和小红家人一起打扫卫生,大人有3人,小朋友7人,扫地的有4人,其余擦玻璃,擦玻璃的有多少人
如果是你,怎样安排打扫卫生(渗透第二、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3.发展练习:
出示计划三:和同学一起学数学。
师:
扫完地后,小红与同学一起复习数学知识,这时妈妈拿来了一些水果给他们吃,并说道:“这里有4个平果、10根香蕉和2个梨,我就来考考你们:用4、10、2这三个数来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们会吗”这下可难倒了几位小朋友了。
同学们,我们今天就学了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你能帮帮这几位说不出的小朋友吗
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
四、课堂总结
师:小红出色的作了回当家的小主人,解决的生活中许多的数学问题,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个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反思: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交流从始而终,成为了学习的一种主要手段。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再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再开发”。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买菜”、“邀请同学作客”、“打扫卫生”、“课外学习”,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片断描述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 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 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 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 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 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 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习: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 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 (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习: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读后感大全 M.dHB100.cOM)
[说明: 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 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 1:会。36-8=28(人) 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 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 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 2:有, 36+12=48(人)48-8=40(人)
生 3:还有,12-8=4(人)36+4=40(人)
师:说得真精彩!
[说明: 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6
小学数学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提高解答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羊村情境图(用过关的形式来进行,增加趣味性)
(一)复习乘法的意义
①有6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对,说的好,求几个几相加就用乘法计算,
板书: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
师:同学们太棒了
(二)复习除法的意义
②把这些花(24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朵?
板书: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
第一题是什么运算?(板书:乘)第二题是什么运算?(板书:除)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在原题上改动,转化成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
如果题目不是这样出示,而是这样:
有6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些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要求每人能分得多少朵?你会算吗?
板书课题: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
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每人能分到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这就是“中间问题”
板书:先求什么(找出中间问题)
(二分析题目,看图说图意并理解图意
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三)找中间问题
1、有4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朵?
要求出每人能分得多少朵,必须先求出()
2、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瓶可乐?
要求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瓶可乐,必须先求出()
3、
24元
买4个(汉堡)需要多少钱?
要求出买2个汉堡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出()
4、小明有54元,最多能买几盒?
要求出最多能买几盒,必须先求出()
(四)明确指出第一步求什么,用什么法来算,第二步算什么,怎么算出来的?
1、有4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朵?
要求出每人能分得多少朵,必须先求出()
第一步列式:4×4=16(朵)
第二步:求每人能分得多少朵?用()法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每人能分得()朵。
2、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瓶可乐?
要求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瓶可乐,必须先求出()
第一步:2×3=6(人)
第二步: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瓶可乐?用()法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平均每人能分得()瓶可乐。
3、
24元
买4个(汉堡)需要多少钱?
要求出买4个汉堡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出()第一步:24÷3=8(元)
第二步:买4个汉堡需要多少钱?用()法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买4个(汉堡)需要()元。
4、小明有54元,最多能买几盒?
要求出最多能买几盒,必须先求出()
第一步:2×3=6(元)
第二步:最多能买几盒?用()法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最多能买()盒。
三、巩固练习
1、先乘再除
(在练习训练观察能力,观察图中给出的信息,图中有3个蛋糕,有6位小朋友)
2、先除再乘
(在练习中巩固中间问题是什么)
门票:5元/张
①星期天,小红一家到动物公园游玩,用45元买了门票。中午时他们每人买了一个7元的方便面,买方便面需付多少元?
3、同学们在校门摆5行菊花,每行8盆,
菊花的盆数是蝴蝶兰的几倍?
(明确第一步求的是菊花的盆数,就是求5个8是多少;再数出蝴蝶兰有多少盆,最后再求菊花的盆数是蝴蝶兰的几倍,就是求40里面有多少个10)
4、每三只小兔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7
首先课的开始,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课堂充满了兴趣。 然后小组讨论在主题图中能发现什么并在组内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然后让把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先独立回答,有困难的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解决,因为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深处独立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起引领作用。 本节课中尤其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合作比较合适,而且效果也很好,学生评价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与此同时也进行自己独立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上一篇:2023培训教师年度述职汇总
下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简短
- 关于学生期末总结1000字(模板7篇)04-18
- 鸡宝宝教案反思1000字精选4篇04-18
- 幼儿小班教学反思模板04-18
- 关于安全协议书(系列7篇)04-03
- 小学读书活动总结最新精选04-18
-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04-18
- 幼儿园教育教学年终总结模板6篇04-18
- 关于艺术领域的教案8篇04-18
- 寒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6篇04-18
- 中考工作总结及反思(系列7篇)01-11
- 中学生个人总结模板6篇04-18